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5563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1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第一极柱包括穿设于壳体的第一穿设部,以及与第一穿设部相连且分别设置于壳体的内外两侧的第一内固定部和第一外固定部,第二极柱包括穿设于壳体的第二穿设部,以及与第二穿设部相连且分别设置于壳体的内外两侧的第二内固定部和第二外固定部,第一内固定部的材料强度小于第二内固定部的材料强度,第一内固定部的壁厚大于第二内固定部的壁厚。这种电池单体,可以在不影响电池单体的容量及第二极柱耐压水平的前提下,通过减薄材料强度相对较大的第二内固定部的壁厚,从而有利于降低第二极柱的材料成本和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电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动力电池包括若干电池单体,然而,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成本难以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兼顾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低成本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第一极柱包括穿设于壳体的第一穿设部,以及与第一穿设部相连且分别设置于壳体的内外两侧的第一内固定部和第一外固定部,第二极柱包括穿设于壳体的第二穿设部,以及与第二穿设部相连且分别设置于壳体的内外两侧的第二内固定部和第二外固定部,第一内固定部的材料强度小于第二内固定部的材料强度,第一内固定部的壁厚大于第二内固定部的壁厚。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电池单体的容量可以由材料强度相对较弱的第一固定部的壁厚决定,本申请通过设置材料强度相对较强的第二内固定部的壁厚小于材料强度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设部限定出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或外侧敞开,所述第一穿设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敞口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部,所述第一内固定部与所述第一端壁部的主体材料相同,所述第一端壁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一内固定部的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部上形成有连通所述壳体的内侧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电池单体的电芯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且包括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的第一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设部限定出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或外侧敞开,所述第一穿设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敞口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部,所述第一内固定部与所述第一端壁部的主体材料相同,所述第一端壁部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一内固定部的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部上形成有连通所述壳体的内侧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电池单体的电芯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且包括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搭接在所述第一端壁部上且与所述第一端壁部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部相对所述第一容纳槽靠近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所述第一内固定部的内端面与所述第一端壁部的内端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部为铝制且壁厚为2.2mm~0.8mm,所述第一内固定部的壁厚为2mm~0.8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部的壁厚为2.2mm,所述第一内固定部的壁厚为2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设部限定出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或外侧敞开,所述第二穿设部包括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敞口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壁部,所述第二内固定部与所述第二端壁部的主体材料相同,所述第二端壁部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二内固定部的壁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壁部上形成有连通所述壳体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电池单体的电芯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极柱的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穿设于所述第二贯穿孔,且包括收纳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搭接在所述第二端壁部上且与所述第二端壁部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壁部相对所述第二容纳槽靠近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所述第二内固定部的内端面与所述第二端壁部的内端面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壁部为铜制且壁厚为1.3mm~0.8mm,所述第二内固定部的壁厚为1.6mm~0.8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伟林蹬华李全坤郑于炼王鹏金海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