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器结构及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5529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15
本申请涉及一种吸能器结构及设计方法,其包括:吸能器本体,吸能器本体用于设置于汽车隔热垫内部,且位于发动机罩的结构弱点和机舱硬点之间,吸能器本体包括:支撑座、多个限位元件和弹性元件,支撑座用于固定于汽车隔热垫内部;多个限位元件环绕支撑座周向设置,且一端固定于支撑座内部;弹性元件卡接于支撑座上;吸能器本体配置为:吸能器本体在初始状态下,限位元件抵持弹性元件底端,以限制弹性元件下移;吸能器本体在受压状态下,限位元件收缩,以使限位元件另一端向支撑座内部移动,弹性元件下移。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吸能器本体的零件成本低,售后维修成本也低,碰撞发生后不会破坏铰链等零件,吸能器本体本身也可以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能器结构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当汽车碰撞到行人后,由于惯性,行人倒向汽车前部,头部一般会首先撞击到汽车发动机罩。为了减小行人头部受到的伤害,发动机罩及下部部件在前期设计时候就要考虑和分析行人头碰的伤害值,目前行人头碰伤害值的限制已经纳入国家强制法规,越来越严苛的法规要求倒逼主机厂想尽一切办法降低行人头碰伤害值。

2、行人头部保护的设计,一般要求发动机罩下部的机舱硬点离发动机罩外造型距离大于70mm,也就是保证足够的头碰缓冲距离,但是很多地方布置和造型上无法满足以上要求,导致对应部位头碰伤害值往往比较大。现有技术在碰撞发生后通过抬高发动机罩或者在发动机罩上部产生安全气囊来二次增加缓冲距离,此类方案存在以下问题:技术方案零件成本高,如主动式机罩铰链,单车增加成本约。行人安全气囊,单车增加成本约;头碰保护触发后,装置会破坏发动机罩铰链、气囊等结构,维修时候需要替换对应零件,维修成本高;由于传感器辨识准确度不够,导致实际行车中误触发,引起客户抱怨。或者识别反应时间长,触发延迟,影响头碰保护的效果;增加的机构需要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能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器本体(1)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元件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6.一种吸能器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能器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能器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能器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能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器本体(1)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元件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6.一种吸能器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禄戴乐宏张哲张文贠涛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