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座椅及座椅靠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2435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及座椅靠背,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瓦搭式薄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具有总体上中央设置的面板,其在座椅被乘坐时可向后移动并且在折平以接受负载时不会向前移动。该座椅靠背包括为可移动面板提供支撑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边缘并且面板包括至少一个边缘。面板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支撑结构的边缘和面板的边缘重叠接触(产生瓦搭式配置),在第二位置时支撑结构的边缘和面板的边缘没有彼此接触,而是彼此间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座椅靠背折叠平抵靠座椅底座时也允许座椅靠背接受一定的负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及座椅靠背,尤其涉及一种在能够在座椅 被乘坐时向后运动的座椅靠背内具有瓦搭式(shingled)硬靠背面板的座椅结构。
技术介绍
在早期的机动车辆中,车辆座椅为车辆乘客提供了较少舒适性。事实上,早期的车 辆座椅靠背没有使用座椅弹簧,而替代的仅为在包裹有皮革的木架上的细毛材料(马毛)。 后来的座椅靠背使用了弹簧,但是多年来仅仅座椅风格和包裹材料发生了变化,而在机动 车辆的应用中螺旋弹簧已经使用了数十年。为了响应消费者对更舒适的座椅的需求,机动车辆制造者为车辆座椅(尤其是座 椅靠背)提供额外的填料,因此座椅变得越来越厚。尽管可能响应了一些消费者需求,填充 较重的车辆座椅倾向于更重并且因此影响到对整车重量减小以改善燃料经济性的需要。现有的方法是将车辆座椅结构从填充较重的座椅靠背转变为较薄的座椅靠背。当 薄座椅靠背形成时,相应的问题是其过于坚硬。相应的,设计人员和制造者所面临的挑战是 在正常使用座椅时为乘客提供舒适的薄座椅靠背。然而,这种类似的座椅必须足够坚固以 便在座椅靠背折平抵靠座椅底座时使座椅靠背支撑负载,因而给设计人员带来了另一个挑 战。因此,当今需要一种克服当前薄座椅靠背技术的已知不足的车辆座椅靠背的改进 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当前薄座椅靠背技术的已知不足的车辆座 椅及座椅靠背。根据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在车辆中使用的座椅,所述座椅包含座椅底座;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包括与所述座椅底座运转关联的支撑结构和与所述支撑 结构运转关联的面板,所述面板可相对于所述支撑结构移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边缘并且 所述面板包括边缘,所述面板可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 结构的所述边缘和所述面板的所述边缘基本上彼此重叠接触,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 结构的所述边缘和所述面板所述的边缘至少部分彼此间隔。当垂直设置时,在间隔的相对处设置两对支撑结构和面板边缘这样在它们之间形 成可后向移动的面板。面板可在其上端和下端处或者仅在一端或另一端处(通常为下端 处)连接至支撑结构。当水平设置时,设置单个支撑结构边缘和单个面板边缘这样边缘可在支撑结构的 侧面之间以基本上水平的方式延伸。在这样设置边缘的情况下,可以大体平行的配置设置 两对或多对支撑结构和面板边缘。边缘可为直线或曲线。根据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包含具有中央部的支撑结构,所述中央部具有边缘;总体上设置为与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中央部关联的可移动面板,所述可移动面板 具有边缘,所述中央部的所述边缘和所述可移动面板的所述边缘重叠。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书阅读说明书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 的其它优点及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技术,现应参考在附图中详细描述的和通过本技术 例子描述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说明了依照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瓦搭式薄座椅结构的立体图。图2说明了沿图1的线2-2的截面图。图3说明了类似于图2的截面图,但其显示了可移动面板移动至某一位置以容纳 乘坐的乘客。图4说明了当座椅没有被乘坐时或者当乘客未对可移动面板施加压力时可出现 的支撑结构边缘和面板边缘的重叠的瓦搭式配置。图5说明了依照本技术的座椅靠背的后视图并且突出显示了可移动面板相 对于邻近的支撑结构的配置。图6说明了类似于图5的视图,但是显示了支撑结构和可移动面板边缘的形状上 的变形。图7说明了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显示了支撑结构和面板边缘的结构的变 形。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数字将用于指示相同的部件。在下面的描述中,对于 一个构造的实施例描述了多种运转参数和部件。这些特定参数和部件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味 限制。参考附图并且特别参考图1,显示了总体上用10说明的车辆的座椅靠背。座椅靠 背10可连接至任何一种类型的座椅底座(未图示)并且可在需要相对薄的座椅靠背的任 何环境下采用,其在座椅底座上折平或基本上折平以适应负载。座椅靠背10包括支撑结构12和可移动面板或柔性区域14。支撑结构12可为多 种结构中任一种并且说明的结构仅意图为提示性和非限制性的。座椅靠背12包括上端16、下端18、第一侧20和第二侧22。头枕(未图示)可连 接至上端16。下端18连接至座椅底座(未图示)。可移动面板14也可为多种结构,唯一的限制为面板14具有使得其大体上安装在 支撑结构12内设有的凹陷24内的大小及形状,如图1所示。可移动面板14可由多种材料 (包括数种具有柔性特性的聚合材料中的任一种)制成。凹陷24包括上端26和下端28。可移动面板14优选地连接至凹陷24的上端26 和下端28,而可移动面板14仅连接至上端26和下端28中一个或另一个可能更好。通过参考图2至图4可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配置,其中可移动面板14说明 为处于其乘坐位置(其适合在座椅靠背10折平抵靠座椅底座时支撑负载)和其未乘坐位 置(其可在乘客未对座椅靠背10施加负载时发生)。参考图2至图4,可移动面板14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撑边缘30和30'。边缘30和 30'的图示结构是提示性的并且不意味着限制。支撑结构12也包括一个或多个边缘32和 32'。边缘32和32'的图示结构是提示性的并且不意味着限制。支撑结构边缘和可移动 面板的仅有的限制特征为首先,支撑结构边缘的数目与面板边缘的数目相同,而无关支撑 结构和面板结构的形式;其次,可移动面板的边缘与支撑结构的边缘以某种方式重叠或瓦 搭以使得允许可移动面板14相对于支撑结构12向后运动,而不允许可移动面板14相对于 支撑结构12向前运动。在图2中,可移动面板14说明为处于其相对于支撑结构12的乘坐位置。这样,面 板边缘30基本上与支撑结构边缘32接触并且面板边缘30'基本上与支撑边缘32'接触。 当没有负载从座椅靠背10的前方应用至可移动面板14时,实现如图2中(并且图4中更 详细)所示的可移动面板14相对于支撑结构12的图示的乘坐位置。在该位置,座椅靠背 10能够当座椅靠背折叠抵靠座椅底座时接受负载(未显示)。当乘坐的乘客从座椅靠背10的前方应用负载时,如图3中所说明可移动面板14 被允许向车辆后方移动。如图所示,可移动面板边缘30不再抵靠支撑结构边缘32并且可 移动面板30'不再抵靠支撑结构边缘32'。如上文参考图1所描述,由可移动面板14连 接至支撑结构12随后限制了可移动面板14的后向移动。如上所提及,可移动面板14的结构和相应的凹陷24的结构可为多种可能结构中 的任一种。参考图5,其显示了说明图1中的实施例的座椅靠背10的后视图。该附图更加 清楚地说明了总体上平行的一对支撑结构和面板边缘。然而,优选地对于特定应用可调节边缘的排列。在图6中提出了这种调节的/可 调节的实施例的说明,其中座椅靠背(总体上以10'说明)显示为具有支撑结构12'和可 移动面板14'。如所说明,支撑结构边缘和相应的面板边缘为曲线的。说明的结构仅是提 示性的,对于特定应用可采用其它边缘结构。如依照本技术对于座椅靠背的瓦搭式薄座椅结构的又一变形例,图7显示了 具有一系列设置于其上的可移动面板44、44'、44"和44"‘的支撑结构42的座椅靠背 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车辆中使用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含:  座椅底座;  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包括与所述座椅底座运转关联的支撑结构和与所述支撑结构运转关联的面板,所述面板可相对于所述支撑结构移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边缘并且所述面板包括边缘,所述面板可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边缘和所述面板的所述边缘基本上彼此重叠接触,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边缘和所述面板所述的边缘至少部分彼此间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克里奇约翰W贾兰森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