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正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储耦合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4724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4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正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储耦合系统及方法,属于物理储能发电技术领域。基于正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储耦合系统包括充电子系统、发电子系统和储热子系统。其方法包括常规模式、储能模式、释能模式和调峰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发电子系统、储热子系统和充电子系统耦合,通过充电子系统压缩耗功降低系统出力、生产储存热量,完成储能过程,通过切除发电子系统再压缩过程、高温储热辅助加热支路工质,增加系统出力,完成释能过程;能量的储‑释过程依靠循环内部流程重整与深度耦合,具有更高的往返效率,不需要依靠额外的辅助热源或余热资源,对煤基、核能、光热等高温热源具有普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理储能发电,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正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储耦合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绿色可再生能源电力在未来电力系统的比例将大幅增加。但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高比例新能源发电面临并网难、消纳难、调度难的问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难以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需求已成为制约我国能源转型的瓶颈之一。

2、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具有高效、经济、紧凑等优势,同时系统简单、响应速度快,在传统燃煤及核电、太阳能光热等新能源高温热发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国际公认的颠覆性前沿技术。

3、储能可以有效提高灵活调峰容量,是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良好选择。储能系统与热力发电系统耦合运行,可有效消除峰谷差、平抑负荷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源侧的运行灵活性。在热电与储能的耦合系统中,储能涉及压缩气体储能、物理储热和热泵储电等诸多方式。压缩/液化气体储能系统自身具有较为复杂的循环流程,深度耦合匹配热动力循环的难度较大,另外储释过程压力变动、存在节流损失,通常需要带压存储、影响系统经济性。动力循环与物理储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正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储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充电子系统(1)、储热子系统(2)和发电子系统(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正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储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子系统(1)和发电子系统(3)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储热子系统(2)循环储热介质采用导热油。

3.一种基于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正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储耦合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正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储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充电子系统(1)、储热子系统(2)和发电子系统(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正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储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宇王有镗姚金刚何芳张毅侯孝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