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构造和蓄电池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43637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极(21),具有从电池组件本体伸出的金属端子(41)、后端部具有构成防脱结构的扩大部(35)并且朝上贯通金属端子(41)的螺栓(31)、和将金属端子(41)与电池组件的壳体之间绝缘的绝缘体(43)。绝缘体(43),具有与螺栓(31)的扩大部(35)的至少下面抵接而防止螺栓(31)从金属端子(41)上脱落的防脱落部(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极构造和蓄电池(,、乂亍!i )装置的制造方法。具体地 说,涉及把电池组件连接到母线上用的电极构造和连接着母线的蓄电池装 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装栽在混合动力型车辆、电动汽车上的蓄电池装置,具有串联或并联 地连接着的多个电池组件。多个电池组件相互间由母线连接。在电池组件 上,设有用于与母线连接的电极。为了与母线连接,在电极的金属端子上安装螺栓。安装在金属端子上 的螺栓,贯通母线,与螺母螺合由此将母线牢固地固定。把母线安装到电极上的工序,最好预先把螺栓临时固定在金属端子上。 该螺栓的临时固定方法,是将螺栓预先压入设在金属端子上的贯通孔内。日本特开2002-8627号公报(专利文献l),揭示了这样的用母线连接 着的电池组件。专利文献1中,用板状的母线将多个筒状电池组件连接起 来。日本特开平7-226197号公报(专利文献2),揭示了可携带的电气设 备用的电池,该电池中,在电极板与中继引线的连接部之间,设有宽度或 厚度减小的易弯折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把螺栓临时固定在金属端子上,将螺栓压入金属端子时,在压入 工序中,金属端子的紧固面有时会变形。另外,为了临时固定螺栓,必须要进行把螺栓压入金属端子的工序,导致工序增加。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很容易地将螺 栓临时固定到金属端子上的、。本专利技术的电极构造,是将电池组件连接到母线上用的电极构造,具备 从电池组件本体延伸出的金属端子、后端部具有构成防脱结构的扩大部并 且朝上贯通上述金属端子的螺栓、和将上述金属端子与电池组件的壳体之间绝缘的绝缘体;上述绝缘体,具有至少从下方与上述螺栓的扩大部抵接 而防止上述螺栓从上述金属端子脱落的防脱落部。上述电极构造中,优选,上述金属端子具有固定片、连接片和端子片, 上述固定片通过上述绝缘体固定在上述壳体上;上述连接片沿弯曲方向与 上述固定片相连,并且至少与上述固定片相连的部分朝着离开上述壳体的 方向延伸;上述端子片沿弯曲方向与上述连接片相连,并且设有供上述螺 栓穿过的贯通孔。这时,上述固定片与上述端子片之间的、离开上述壳体 方向的距离,是上述连接片的宽度的50%以上并且是上述连接片的厚度的 5倍以上。上述电极构造中,优选,上述扩大部具有下面和侧面,上述防脱落部 具有相互位于正交方向的二个抵接面, 一个抵接面与上述扩大部的下面抵 接,另一个抵接面与上述扩大部的侧面抵接。上述电极构造中,优选,上述防脱落部具有包围上述扩大部的外周的 壁部。上述电极构造中,优选,在上述固定片与上述端子片之间有多个弯曲 部,上述多个弯曲部中的至少任一个,被设为厚度和宽度中的至少任一方 比金属端子的其它部分小的刚性降低部。上述电极中,可以将上述弯曲部的凹角侧以形成曲面的方式凹入成槽 状,形成上述刚性降低部。本专利技术的蓄电池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排列多个设有电极的电池组件 的工序、安装母线的工序、和固定上述母线的工序。上述电极,具有从电 池组件本体沿伸出的金属端子、后端部具有构成防脱结构的扩大部并且向上贯通上述金属端子的螺栓、和具有与上述螺栓的扩大部的至少底面4氐接 而防止上述螺栓从金属端子脱落的防脱落部、将上述金属端子与电池组件 的壳体之间绝缘的绝缘体。在上述安装母线的工序中,把上述螺栓插入设 在上述母线上的贯通孔内,安装使上述电极间电连接的母线。在上述固定 母线的工序中,将螺母拧紧在上述螺栓上,将上述母线固定住。上述蓄电池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金属端子,具有通过上述 绝缘体固定在上述壳体上的固定片、与上述固定片相连并朝着离开上述壳 体的方向延伸的连接片、和与上述连接片相连并与上述固定片大致平行地 延伸、设有供上述螺栓穿过的贯通孔的端子片。另外中,也可以将上述构造中2个以上的构造适当组合起来。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由于用绝缘体进行 临时固定,所以,可容易地把螺栓临时固定到金属端子上。另外,能够采 用被临时固定的螺栓,容易地进行母线往电极上的安装。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l之蓄电池装置构造的平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l之电池组件的侧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l之电池组件的纵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中的电极的纵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中的电极的分解立体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中的蓄电池装置的构造,是图1中的VI-VI向视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中的抵接部构造的立体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中的电极构造,是图6中的A部放大图。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中的电极构造,是图1中的IX-IX向视剖 面图。图IO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中的电极构造,是图9中的b部放大图。 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中的电极构造的纵剖面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3中的电极构造的纵剖面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3中的电极构造的平面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3中的金属端子的变形容易程度的图。图15是表示设有刚性降低部的参考例的电极构造的纵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各实施形态中的电极构造和蓄电池装置的 制造方法。各实施形态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位,注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其重复说明从略。 (实施形态l)图l是表示本实施形态中的蓄电池装置构造的平面图。如图l所示, 蓄电池装置l具有多个电池组件ll。图l所示的蓄电池装置l中,以其主 表面相互平行的方式排列成2歹'J。这里,是表示把电池组件11排列成2 列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l列,也可以是3列以上。各电池组件ll,分别具有构成正极和负极的电极21。相邻配置着的电 池组件11的电极21,相互间由母线81连接着。母线81由板状的金属构 成。在排列着的多个电池组件ll的端部,设有约束板91。约束板91对排 列着的多个电池组件ll从两端部施加压缩方向的力。这样,保持住排列着 的电池组件ll,并且对各电池组件施加适度的压力。在排列着的多个电池组件11的相反侧端部,也设有图未示的同样的约 束板。两约束板91之间由图未示的连接部件连接。图2是本实施形态中的电池组件的侧面图。图3是其纵剖面图。图4 是电极的纵剖面图。图5是电极的分解立体图。电池组件ll在内部具有电 池单元(电池元件)12。电池单元12收容在电池盒13内。电池单元12 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即可。例如,可以是镍氬电池, 也可以是锂离子电池。另外,图2中,表示在一个电池盒13内收容了一个 电池单元12的情形,但是也可以收容多个电池单元。本说明书中的电池组件,包含了在电池盒内部设有多个电池单元、和在电池盒内部设有一个电 池单元这样两种情形。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电池单元,是指能作为能够充 放电的二次电池起作用的最小单位。电池盒13由电池盒本体13a和盖体13b构成。为了确保强度,电池盒 13例如由镀锌处理过的钢板形成。电池盒本体13a是箱状,内部有空间, 仅上面开放。盖体13b是板状。在盖体13b上,安装着分别构成正极和负 极的一对电极21。这些电极21与收容在电池盒13内的电池单元12电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电极21具有金属端子41、顶端从金属端子41往 上突出的螺栓31、和把金属端子41固定在盖体13b上的铆钉51。本实施形态中,金属端子41从侧面看形成为大致Z字形。具体地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极构造,用于把电池组件(11)连接于母线(81),具备: 从电池组件本体延伸出的金属端子(41), 在后端部具有构成防脱结构的扩大部(35)、朝上贯通上述金属端子(41)的螺栓(31),和 将上述金属端子(41)与电 池组件(11)的壳体之间绝缘的绝缘体(43); 上述绝缘体(43),具有至少从下方与上述螺栓(31)的扩大部(35)抵接、防止上述螺栓(31)从上述金属端子(41)脱落的防脱落部(4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屋豪范永井裕喜彦坂政英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