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泡及其灯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494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ED灯泡及其灯罩,所述灯罩以引导光源为其主要的技术手段,来使LED灯泡中多个LED单体的所散发出的光源能够均匀扩散且相互融合,而呈现出较佳的照射效果,其主要在灯罩的透光壳体内缘相对于每一LED单体一体延伸设置一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根部与透光壳体连接位置外径较大,并且至少一侧与相邻的导光柱根部相连接,每一导光柱由根部延伸至端部靠近LED的位置外径渐缩而概呈锥体状,使每一LED单体所产生的光线源能经对应的导光柱均匀扩散至透光壳体而对外散出。(*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灯泡及其灯罩,尤其涉及一种以多个LED单体作 为光源的LED灯泡及其灯罩。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LED(发光二极管)相较其它的发光体具有省电、使用寿命长等 优点,因此逐渐被广泛运用在照明灯具上,然而LED单体的照度受限于功率增 加上的技术瓶颈,因此要增加照明灯具的亮度,就必须增加LED单体的使用数 量,而LED单体与传统发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其所产生的光源具有集中在特定 区域角度的特性, 一旦在同一照明灯具上设置多个LED单体时,就会有多重光 源、多亮点的问题产生,而且多重光源、多亮点很容易造成照射不均匀、被照 射物有多重阴影的情形,而令观看者容易炫目,甚至视力受损。请参阅图l及图2所示,为现有具有多个LED单体的灯具示意图(一)、(二), 一般用以改善多个LED单体90多重光源照射时所产生缺点的技术手段,如第 一图所示在灯罩91上设置若干折射紋92,以使各LED单体卯所产生的光源能 透过折射紋92的折射作用而扩散;又如图2所示,以对灯罩91进行雾面处理 的方式,以使各LED单体90所产生的光源能够以较柔合的方式进行扩散照射。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用以使光源扩散的手段,所呈现的改善效果并不如预 期来得理想,对于多重光源、多亮点、照射不均勻、被照射物有多重阴影等问 题仍然无法有效抑制,经技术人研究后发现,现有技术改善效果不如预期 的主要原因在于,多个LED单体产生光源时,就会在灯罩内面先投射出若干光 线集中的光点、光斑,而光点与光点之间则为光照度不足的暗区,当所述等光 点产生后,在灯罩上设置折射紋或是加以雾面处理所产生的扩散效果自然也就 相当有限。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针对采用多个LED单体的灯泡进行研究与改良,进而设 计出一种能有效改善多重光源照射缺点的LED灯泡及其灯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灯泡及其灯罩,使LED灯泡中 多个LED单体所散发出的光源能够被均匀扩散且相互融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LED灯泡包括有一灯头以及一安装在 灯头上的灯罩,所述灯头对应于灯罩的衔接端设置多个LED单体,所述灯头内 设有用以驱动各LED单体产生光源的电路装置,灯头末端设有供电路装置与外 部灯泡插座电气连接的接头。所述灯罩的透光壳体内缘相对于每一LED单体一体延伸设置一导光柱,所 述导光柱的根部与透光壳体连接位置外径较大,并且至少一侧与相邻的导光柱 根部相连接,每一导光柱由根部延伸至端部靠近LED单体的位置外径渐缩而概 呈锥体状(例如圆锥状、多边锥状),使每一LED单体所产生的光线强度能在 尽量不衰减的情形下,经对应的导光柱而均匀扩散至透光壳体,再对外散出, 藉此以呈现先前技术所无法达到的均匀分散的效果。实施时,所述每一导光柱的根部与透光壳体连接位置设有向四周扩散的扩 径凸部,扩径凸部至少一边延伸有一弧凸导光体,所述弧凸导光体与相邻的导 光柱的扩径凸部连接,使依序经由导光柱、扩径凸部、以及弧凸导光体而扩散 的光线能够更加均匀。除此之外,所述导光柱的端部设有供对应LED单体的光源产生端嵌入的嵌 槽,而所述嵌槽内可进一步设置一与LED单体的光源产生端对应的弧凸面,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LED灯泡及其灯罩,能使多个LED单体所产 生的光源,在进入透光壳体之前,就先经导光柱的折射、全反射作用均勻扩散、 导引至透光壳体内面,而不会在透光壳体(灯罩)内面形成集中的光点、光斑,因 此能呈现出较佳的照明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具有多个LED单体的灯具示意图(一);图2是现有具有多个LED单体的灯具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灯罩内侧立体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灯罩内面示图; 图9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灯罩内面示图; 图IO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前视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lO-灯头;ll-LED单体;12-电路装置;13-散热鳍片组;14-接头;15-散热穿孔;16-卡合槽;17-止挡体;20-灯罩;21-透光壳体;22-导光 柱;23-扩径凸部;24-弧凸导光体;25-卡合凸缘;26-缺口; 27-嵌槽;28-弧凸 面;90-LED单体;91-灯罩;92-折射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列举适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配合 图式说明如后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以及立体分 解图,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LED灯泡包括有一灯头10以及一安装在灯头10上 的灯罩20,其中灯头10对应于灯罩20的衔接端设置多个LED单体11,灯头10内设有用 以驱动各LED单体11产生光源的电路装置12,电路装置12底端设有一散热鳍 片组13,灯头IO末端设有供电路装置12与外部灯泡插座电气连接的接头14, 灯头IO周缘设有多个散热穿孔15。所述灯罩20的透光壳体21内缘相对于每一 LED单体11 一体延伸设置一 导光柱22,所述导光柱22的根部与透光壳体11连接位置外径较大,并且至少 一侧与相邻的导光柱22根部相连接,每一导光柱由根部延伸至端部靠近LED 单体11的位置外径渐缩而概呈锥体状(例如圆锥状、多边锥状,图式中以圓锥 状代表说明),使每一LED单体11所产生的光线强度能在尽量不衰减的情形下, 经对应的导光柱22而均匀扩散至透光壳体21,再对外散出,以达到的均匀分散 的效果。如图5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图,所述每一导光柱22的根部 与透光壳体11连接位置设有向四周扩散的扩径凸部23,扩径凸部23至少一边 延伸有一弧凸导光体24,弧凸导光体24与相邻的导光柱22的扩径凸部23连接。透明而表面雾化处理,且底端周缘设有卡合凸缘25,灯头IO对应于所述卡合凸 缘25设有卡合槽16以供透光壳体21卡固定位,前述卡合凸25缘上设有至少 一缺口 26,灯头IO对应于所述缺口 26^殳有用以防止灯罩20相对于灯头10进 行旋转的止挡体17,以使灯头10与灯罩20快速的进行组装。除此之外,所述的导光柱22的端部设有供对应LED单体11的光源产生端 嵌入的嵌槽27,而所述嵌槽27内可进一步设置一与LED单体11的光源产生端 对应的弧凸面28,所述弧凸面28可一体成型于嵌槽27内,或是由一置入嵌槽 27槽底的透镜所构成。此实施例所公开的多个导光柱22呈现放射状排列态样,其中一根导光柱22 位于透光壳体21内面的中央,其它的导光柱22圏绕在位于中央位置导光柱22 的周缘。当每一 LED单体11产生光源时,能先通过所述弧凸面28的折射产生扩散 光源,并使光线直接进入导光柱22之内,同时通过光线的全反射、折射原理, 使光源经导光柱22、扩径凸部23、弧凸导光体24均匀扩散至透光壳体21后再 对外散出,以使LED单体11所产生的光源在进入透光壳体21之前已均匀扩散。前述第一、第二实施例所示灯罩20的透光壳体21造型以及导光柱22的排 列方式,以呈圆弧形态样的透光壳体22、放射状排列的导光柱22作为说明,实 际实施时也可视使用需求来改变透光壳体22的造型态样、导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罩,所述灯罩包括有一安装在具有多个LED单体的灯头上的透光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壳体内缘相对于每一LED单体一体延伸设置一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由根部位置延伸至端部靠近LED单体的位置外径渐缩而呈锥体状,每一导光柱的根部至少一侧与相邻的导光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益
申请(专利权)人:益晋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