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稠化剂及包含其的胶凝酸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339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性稠化剂及包含其的胶凝酸体系,属于油田化学助剂领域,改性稠化剂包括以下步骤制成:由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去离子水、煤油、第一乳化剂和引发剂加热反应,得聚合物A;由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去离子水、煤油、第二乳化剂和引发剂加热反应,得聚合物B;由丙烯酰胺、N‑(2‑(烯丙基溴氨基)‑2‑苯乙基)庚酰胺、去离子水、煤油、第三乳化剂和引发剂加热反应,得聚合物C;由聚合物A、聚合物B、聚合物C和引发剂搅拌反应得聚合物D,经后处理,得改性稠化剂。由改性稠化剂配伍形成的胶凝酸体相较于常规的滑溜水体系,可实现自破胶无需添加破胶剂,破胶后无胶团,残渣含量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化学助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性稠化剂及包含其的胶凝酸体系


技术介绍

1、随着勘探开发不断深入,高温碳酸盐岩储层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碳酸盐岩储层压裂酸化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最终酸压裂缝的有效长度,二是酸压后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高温下酸岩反应速度快,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短,常规酸液无法达到深度酸压目的,亟需开发新型酸液体系满足酸压增产要求。胶凝酸是目前碳酸盐岩储层开发作业中常用的酸液体系,该酸具有缓速性好、滤失量小的优点,然而,在高温条件下现有的胶凝酸不能达到理想酸化效果,高温下胶凝酸黏度下降较快,缓速性能不能满足深度酸压要求。因此,这需要酸液体系在高温下具有优良的缓速性能,同时还应选择合适的工艺来配合研发出的耐温和缓速性能更加优良的缓速酸液体。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稠化剂及包含其的胶凝酸体系。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改性稠化剂,所述改性稠化剂包括以下步骤制成:

3、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去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稠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稠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A的制备过程中,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去离子水、煤油、第一乳化剂、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1.5:1-1.5:7-7.5:4-4.5:0.1-0.5:0.0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稠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搅拌混合时间为30~60min,所述二次搅拌混合时间为20~40min,所述第一混合溶液的反应温度为50~60℃,反应时间为2~3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稠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B的制备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稠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稠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a的制备过程中,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去离子水、煤油、第一乳化剂、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1.5:1-1.5:7-7.5:4-4.5:0.1-0.5:0.0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稠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搅拌混合时间为30~60min,所述二次搅拌混合时间为20~40min,所述第一混合溶液的反应温度为50~60℃,反应时间为2~3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稠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b的制备过程中,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去离子水、煤油、第二乳化剂、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5-1.6:1.0-1.3:5-5.5:5-5.5:0.1-0.5:0.01-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稠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搅拌混合时间为30~60min,所述四次搅拌混合时间为10~20min,所述第二混合溶液的反应温度为30~60℃,反应时间为3~6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稠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c的制备过程中,丙烯酰胺、n-(2-(烯丙基溴氨基)-2-苯乙基)庚酰胺、去离子水、煤油、第三乳化剂、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1.5:1-1.5:5-5.5:5-5.5:0.1-0.5:0.01-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稠化剂,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杨张世岭侯腾飞尚立涛乔岩孙逊刘乐李东阳董胜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