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主动避障的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108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2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主动避障的无人机,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针对了无人机结束飞行后不便将激光雷达进行收纳的问题,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底面开设有底孔,底孔内侧壁对立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侧口,底孔内侧壁对立两侧面底部分别固定有对称分布的固定块,固定块与底孔内侧壁相互靠近一侧面间固定有定位柱;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激光雷达,使得无人机本体能够进行主动避障,通过设置的齿形柱杆,使得无人机本体能够被支撑,通过设置的电推杆和第二齿条,使得齿形柱杆能够进行折叠和舒展,从而使得无人机本体在结束飞行时,齿形柱杆能够对无人机本体进行支撑,避免了无人机本体降落时,激光雷达与地面接触造成激光雷达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主动避障的无人机


技术介绍

1、现有的避障无人机在使用时,由激光雷达实现无人机的主动避障功能,但由于激光雷达是固定在无人机底面的,因此不便在无人机结束飞行后将激光雷达进行收纳。

2、因此,需要一种具有主动避障的无人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机结束飞行后不便将激光雷达进行收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主动避障的无人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主动避障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底面开设有底孔,所述底孔内侧壁对立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侧口,所述底孔内侧壁对立两侧面底部分别固定有对称分布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底孔内侧壁相互靠近一侧面间固定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外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底孔内侧壁顶面固定,相邻所述定位柱外侧壁间活动连接有定位框,两个所述定位框相互靠近一侧面分别固定有连接杆,两侧所述连接杆相互靠近一侧面间固定有激光雷达,所述定位框底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主动避障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00)底面开设有底孔(101),所述底孔(101)内侧壁对立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侧口(105),所述底孔(101)内侧壁对立两侧面底部分别固定有对称分布的固定块(302),所述固定块(302)与所述底孔(101)内侧壁相互靠近一侧面间固定有定位柱(102),所述定位柱(102)外围设置有弹簧(103),所述弹簧(103)一端与所述底孔(101)内侧壁顶面固定,相邻所述定位柱(102)外侧壁间活动连接有定位框(104),两个所述定位框(104)相互靠近一侧面分别固定有连接杆(301),两侧所述连接杆(3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主动避障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00)底面开设有底孔(101),所述底孔(101)内侧壁对立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侧口(105),所述底孔(101)内侧壁对立两侧面底部分别固定有对称分布的固定块(302),所述固定块(302)与所述底孔(101)内侧壁相互靠近一侧面间固定有定位柱(102),所述定位柱(102)外围设置有弹簧(103),所述弹簧(103)一端与所述底孔(101)内侧壁顶面固定,相邻所述定位柱(102)外侧壁间活动连接有定位框(104),两个所述定位框(104)相互靠近一侧面分别固定有连接杆(301),两侧所述连接杆(301)相互靠近一侧面间固定有激光雷达(300),所述定位框(104)底面开设有环形槽(202),所述环形槽(202)内侧壁顶面开设有卡合孔(203),所述侧口(105)内侧壁顶面和底面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柱(200),所述转动柱(200)一端活动穿过所述无人机本体(100)底面,所述转动柱(200)外侧壁顶部固定有l型卡合柱(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主动避障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柱(200)一端固定有齿轮(400),所述无人机本体(100)底面两侧分别固定有套杆(402),所述套杆(402)内活动卡合有第一齿条(401),两个所述第一齿条(401)呈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第一齿条(401)分别对应与所述齿轮(400)啮合,两个所述第一齿条(401)一端固定有固定杆(403)。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杰章杰欧阳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