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896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2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合结构及汽车,配合结构包括两个侧围尾灯亮条、后贯穿灯亮条,以及后挡风玻璃下胶条;其中,每个侧围尾灯亮条和后挡风玻璃下胶条之间均采用间隙配合,且后挡风玻璃下胶条还包括两个遮挡结构筋;两个遮挡结构筋均沿后挡风玻璃下胶条的宽度方向延伸,位于背门钣金下侧、且其分别朝向侧围尾灯亮条和后挡风玻璃下胶条之间的间隙,以遮挡暴露的背门钣金。汽车包括前述配合结构,且二者的有益效果相同。本申请提供的配合结构及汽车,使侧围尾灯亮条和后挡风玻璃下胶条间隙配合,避免侧围尾灯亮条和后挡风玻璃下胶条之间的摩擦异响,以及后挡风玻璃下胶条磨损侧围尾灯亮条、侧围尾灯亮条影响后贯穿灯亮条的意外状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配合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1、汽车尾灯亮条是指固定于汽车尾灯组面罩上、通常沿车灯外轮廓呈细长条状延伸的构件;在装配有后贯穿灯的汽车结构中,如图1所示,汽车尾灯亮条1包括固定在车身上、分别位于两个侧围尾灯上的两个侧围尾灯亮条11,以及固定在背门上、位于后贯穿灯上的后贯穿灯亮条12。

2、常规车身结构中,背门上还具有一后挡风玻璃;通常情况下,后挡风玻璃处于汽车尾灯亮条1的上侧,且此后挡风玻璃的下端连接有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如图2和图3所示,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处于后贯穿灯亮条12的正上方;在背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侧围尾灯亮条11的正上方,且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和侧围尾灯亮条11之间、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和后贯穿灯亮条12之间均采用干涉配合。

3、其中,之所以采用干涉配合的方式来装配,是为了同时遮挡后挡风玻璃和侧围尾灯之间的间隙、后挡风玻璃和后贯穿灯之间的间隙,以避免背门钣金3暴露而对汽车尾部的外观产生影响。

4、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和汽车尾灯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配合结构,包括固定在车身的两个侧围尾灯亮条(11)、固定在背门的后贯穿灯亮条(12),以及固定在所述背门、处于所述后贯穿灯亮条(12)上侧的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围尾灯亮条(11)和所述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之间均采用间隙配合,且所述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上具有沿厚度方向向外延伸、贴合在所述后挡风玻璃内侧面的延伸部(21),且两个所述遮挡结构筋(4)均连接在所述延伸部(2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21)上还连接有支撑结...

【技术特征摘要】

1.配合结构,包括固定在车身的两个侧围尾灯亮条(11)、固定在背门的后贯穿灯亮条(12),以及固定在所述背门、处于所述后贯穿灯亮条(12)上侧的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围尾灯亮条(11)和所述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之间均采用间隙配合,且所述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上具有沿厚度方向向外延伸、贴合在所述后挡风玻璃内侧面的延伸部(21),且两个所述遮挡结构筋(4)均连接在所述延伸部(2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21)上还连接有支撑结构筋(5);所述支撑结构筋(5)位于所述遮挡结构筋(4)的上侧,且其抵接所述背门钣金(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贯穿灯亮条(12)和所述后挡风玻璃下胶条(2)之间采用干涉配合。

5.如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英彪陈红运张文茂邓志召刘善光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