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组合物,用其形成漆膜的方法以及漆膜技术

技术编号:4426751 阅读:355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油漆组合物,采用该油漆组合物,能形成这样的漆膜:当相对于所述漆膜平面的法线的光线的入射角发生变化时,所述漆膜会发生从无色的漆膜变化至彩色的漆膜的急剧变化。一种油漆组合物,其以这样的比例含有(A)具有角度依赖性干涉效应的闪光材料,以及(B)金属氧化物涂覆的云母和/或金属氧化物涂覆的氧化铝薄片,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含量比((A)/(B))为2.5/1~1/6,以固体分质量比计;并且在所述油漆组合物中,在漆膜的迎面角下所述(A)组分的干涉颜色与(B)组分的干涉颜色具有补色关系;并且采用该油漆组合物,在将通过用所述油漆组合物涂覆而获得的漆膜的视角从迎面角变为入射余角时,所述漆膜的颜色从无色变至彩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漆组合物,采用所述油漆组合物,能形成这样的漆膜在改变光线与 所述漆膜平面的法线的入射角时,其能急剧地由无色的漆膜变为彩色的漆膜。
技术介绍
过去,当采用含有具有角度依赖性干涉效应的闪光材料的油漆时,通过改变所述 漆膜的视角(由迎面角变为入射余角)所获得的镜面反射光的干涉颜色的变化,仅仅是 由彩色变为不同色相的彩色,无法获得由迎面角度下的无色变化为入射余角下的彩色的效^ ο例如,已知的是,含有(1)载体,(2)如果需要的话,金属氧化物涂覆的二氧化硅片 状颜料,(3)闪光颜料和/或着色颜料的二色性油漆组合物,是能表现出稳定的二色性的二 色性油漆组合物,其能提供随着视角而变化的颜色(参见引用专利1)。但是,涂覆之后,当 观察所述漆膜的视角从正上下方以大于或小于90° (迎面角)变化至约15° (入射余角) 时,不能获得从无色变化为彩色的效果。此外,存在具有如下组成的、作为透明的油漆组合物的闪光油漆组合物,其作为一 种能表现出依赖于观察漆膜的角度的三种颜色效果的闪光油漆组合物而为人所知,所述油 漆组合物含有载体以及两种或更多种干涉闪光颜料,上述两种或更多种干涉闪光颜料中的 一种是平均粒径为5 10 μ m的干涉闪光颜料(a),另一种是平均粒径为10 30 μ m、并且 表现出不同于所述干涉颜料(a)的干涉颜色的干涉闪光颜料(b),其中,存在如下关系(c) {干涉闪光颜料(b)的平均粒径-干涉闪光颜料(a)的平均粒径=10 25μπι}(参见引用 专利2)。但是,尽管由这种闪光油漆组合物形成的漆膜的颜色能随着视角的变化而变化,但 是在高亮度区域的饱和度要比在阴影区域的饱和度高,而且不能获得从迎面角度下的无色 变化为入射余角度下的彩色的效果。此外,已知的是,具有如下组成的闪光油漆组合物是一种具有如下性质的油漆组 合物由于能获得具有高选择性的颜色区域的着色闪光颜料和其他闪光颜料的协同效应, 采用该油漆组合物形成的漆膜,在高亮度部分具有高的饱和度,在阴影部分具有一定深度 的褪色效果;所述闪光油漆组合物包括(a)第一种闪光颜料,其中,薄叶片状的基体材料 的整个表面实质上被一个涂层所包覆,其中,着色的颜料被分散在具有作为主要组分的二 氧化硅的基体中;(b)第二种闪光颜料,其含有不同于所述第一种闪光颜料的闪光颜料;以 及(c)载体;其中,所含有的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颜料的总量为1 30%,以颜料质量含量 (PWC)计(参见引用专利3)。但是,由这种闪光油漆组合物所形成的漆膜在高亮度区域具 有高饱和度,在阴影区域具有低饱和度,而且它们不能提供在迎面角度下为无色,在入射余 角度下为彩色的效果。此外,所述漆膜在入射余角度下的颜色是深黑的无色,当从迎面角观 察时,其颜色是彩色的,这不同于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所希望的新设想。此外,已知的是,一种包括如下步骤的形成分层的珠光漆膜的方法是一种用于获 得分层珠光漆膜的方法,在所述漆膜中,由于采用二氧化钛涂覆的二氧化硅薄片,当从阴影位置观察时,含干涉云母颜料的漆膜中所发生的浅色(low-color)部分的变白(变成无色) 现象受到了抑制,并且所述漆膜具有优异的透明性;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已形成底 涂漆膜和中涂漆膜的基体材料上形成云母基漆膜的步骤;在不使所述云母基漆膜固化的情 况下,在其上形成透明漆膜的步骤;以及将所述云母基漆膜和透明漆膜,通过加热进行固化 的步骤;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云母基漆膜的云母基体漆含有颜料重量含量(PWC)为1 18%的、二氧化钛涂覆的二氧化硅薄片,并且所述分层的珠光漆膜的亮度,以L值表示,为 0 30 (参见引用专利4)。但是,这些分层珠光漆膜在高亮度区域具有高饱和度,在阴影区 域具有低饱和度,并且它们不能提供在迎面角度下变为无色,在入射余角度下变为彩色的 效果。而且,所述漆膜在入射余角下的颜色是无色的深黑色,当从迎面角观察时,其颜色是 彩色的,这不同于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所希望的新设想。此外,已知的是,含有载体、干涉闪光颜料和复合氧化物烧结的颜料的闪光油漆组 合物是一种具有如下性质的闪光油漆组合物,采用所述油漆组合物,能在阴影部分能获得 高饱和度,高亮度部分和阴影部分的色差可得以改善的漆膜,能实现多色彩设计,并且采用 所述油漆组合物,能获得更好的闪光效果;在所述油漆组合物中,当上述干涉闪光颜料的干 涉颜色的色相被设定为Munsell表示体系中的0色相、对于pf 100的Munsell色相环、逆 时针旋转为+50、顺时针旋转为-50时,所述复合氧化物烧结的颜料的干涉颜色的色相H处 于+30 +50、或者-30 -50的色相范围之内(参见引用专利5)。但是,通过在所述干涉 闪光颜料中加入着色颜料,形成的漆膜在迎面角下的颜色会受到具有比所述闪光颜料的更 高的着色能力的着色颜料的色相的巨大影响,并且不能获得在迎面角下为无色,在入射余 角下为彩色的效果。此外,已知的是,一种含有如下组分的油漆组合物是一种设计利用颜料的补色关 系的金属漆基于100重量份的(A)成膜基料,含有0. 1 15重量份的(B)金属粉末,0. 1 10重量份的(C)第一着色颜料,所述第一着色颜料(C)的初级粒子尺寸为0.01 0.2 μ m, 选自酞菁、茈、阴丹士林、azmethine、苯并咪唑酮、喹吖啶酮、蒽醌、二酮吡咯并吡咯和二噁 嗪颜料,以及0. 5 50重量份的(D)第二着色颜料,所述(D)第二着色颜料的初级粒子尺 寸为0. 1 2 μ m,选自二酮吡咯并吡咯、喹吖啶酮、吡唑啉酮、萘酚AS、氧化铁和复合金属氧 化物颜料;其中,颜料(C)的初级粒子比颜料(D)的初级粒子相对较小,并且颜料(C)和颜 料(D)具有补色的关系(参见引用专利6)。但是,采用由这种油漆组合物形成的漆膜,不能 获得在迎面角度下为无色,在入射余角度下为彩色的效果。引用专利1: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2000-086943引用专利2: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2003-073620引用专利3: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2005-126467引用专利4: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2001-327915引用专利5: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2002-121494引用专利6: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H9-235492引用的非专利文献1 :Raimund Schmidt, Buropean Coatings Journal, (7-8) ,H 702-705 M (1997)专利技术简述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被用来形成具有角度依赖性(这是由于闪光颜料的组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所导 致的)和高饱和度的漆膜的油漆组合物是已知的;但是,当所述漆膜的视角从迎面角变化 至入射余角时,漆膜的的颜色发生连续变化,以及能形成在迎面角下为无色,在入射余角下 为彩色的漆膜的油漆组合物还没有获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是发现,上述问题可通过如 下方式加以解决加入特定比例的具有视角依赖的干涉效应的闪光物质(A),以及(B)金属 氧化物涂覆的云母和/或金属氧化物涂覆的氧化铝薄片,并将(A)组分的干涉颜色和(B) 组分的干涉颜色设定为在漆膜的迎面角下具有补色的关系。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这一发现的。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漆组合物,以这样的比例含有(A)具有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漆组合物,其以这样的比例含有(A)具有角度依赖性干涉效应的闪光材料,以及(B)金属氧化物涂覆的云母和/或金属氧化物涂覆的氧化铝薄片,其中(A)组分与(B)组分的含量比((A)/(B))为2.5/1~1/6,以固体分质量比计;并且在所述油漆组合物中,在漆膜的迎面角下所述(A)组分的干涉颜色与(B)组分的干涉颜色具有补色关系;并且采用所述油漆组合物,在将通过用所述油漆组合物涂覆而获得的漆膜的视角从迎面角变为入射余角时,所述漆膜的颜色从无色变至彩色(此处,迎面角表示如下视角:其中,光源的入射角处于0°~约25°的范围之内,并且接受的光线的角度接近入射角的镜面反射角(镜面反射角±10°);入射余角表示如下视角:其中,光源的入射角处于65°~约90°的范围之内,并且接受的光线的角度接近所述入射角的镜面反射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崎晴子能登屋香织三泽繁雄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福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5年01月25日 00:58
    涂膜paintfilm,又称漆膜。涂料施工于底材上的一道或多道涂层所形成的固态连续膜。通常涂膜由多道涂层组成,依据被涂物件的要求而决定涂层的多寡。一般包括底漆层、中间涂层和面漆层。涂膜体现涂料配套使用的效果。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