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羟基萘-3-羧酸的结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1332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2-羟基萘-3-羧酸(BON)的结晶,其特征在于,平均粒径157μm以上,74μm以下的粒子的比例是14%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晶可以采用包含有BON的重结晶工序、特别是在高温下的重结晶工序以及在高温下进行BON制造工艺过程中的酸析的工序中的任一工序的方法制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飞散性显著受到抑制的2-羟基萘-3-羧酸的结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2-羟基萘-3-羧酸作为颜料和染料的中间体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制造该化合物来说,目前已知的方法一般是,首先使β-萘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β-萘酚钠,然后在加压下使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2-羟基萘-3-羧酸的钠盐,添加无机酸进行酸析分离。β-萘酚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以往一直是采用被称为科尔柏-施密特反应的固气相反应,但该反应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需要50小时以上的很长反应时间,由于高温下反应的热不均一性,β-萘酚的损失较多,另外,由于反应中的相变化,难以控制反应,不容易获得稳定的收率,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使用反应介质等许多种方法。本专利技术人曾专利技术了使由轻油或煤油、β-萘酚钠和β-萘酚构成的液体混合物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法(参见特公昭56-53296),该方法目前已在工业生产中使用。这种方法能连续进行,可以提供杂质含量极少、品质波动极小的2-羟基萘-3-羧酸。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可以得到熔点220-221℃、纯度99.5%、β-萘酚钠含量0.03%的高品质2-羟基萘-3-羧酸。2-羟基萘-3-羧酸经过酸析、过滤、离心分离等操作与母液分离,水洗、干燥后可以用来作为颜料和染料的中间体。2-羟基萘-3-羧酸的结晶一般非常细小,飞散性很强。此外,2-羟基萘-3-羧酸具有很强的粘膜刺激性,给生产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例如,将2-羟基萘-3-羧酸作为颜料或染料的中间体装料时,如果把2-羟基萘-3-羧酸投入反应槽中,微粉末状的2-羟基萘-3-羧酸就会形成粉尘,四处飞扬。飞散到空气中的2-羟基萘-3-羧酸的微粉末很不容易沉降,在很宽的范围内漂浮,造成环境污染,刺激操作人员的皮肤和粘膜,造成不适。为了减轻上述装料时的操作性和安全性的问题,操作人员带上防尘眼镜和防尘面罩,或者从与反应槽的原料装入口不同的另一个口吸收脱气,用过滤器捕集微粉末,但这种方法也不能完全奏效。2-羟基萘-3-羧酸之所以具有很强的飞散性,是因为它含有非常微小的结晶,并且几乎不溶解于水,基本上不发生吸湿等现象,个个结晶粒子不能通过附着水而凝集、结合到一起,因而,当受到外部的冲击时,个个独立的微小粒子很容易产生运动。为了抑制具有这种性状的物质的飞散性,特开昭59-196841中公开了将2-羟基萘-3-羧酸的粒子制成颗粒剂的方法。用该方法制得的2-羟基萘-3-羧酸粒子的颗粒剂,虽然飞散性受到抑制,但为了颗粒化而在2-羟基萘-3-羧酸的干燥粉末中添加了一定量的水,或者需要通过离心分离等对酸析的2-羟基萘-3-羧酸进行水分调整,因而制造工艺繁杂,不适合大量生产。另外,在特开昭61-212533中记载了一种通过将2-羟基萘-3-羧酸与含有低级醇等低沸点的亲水性有机溶剂的水的混合物一起造粒而制成颗粒的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添加有机溶剂,并且生产工艺过程较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获得飞散性显著受到抑制的2-羟基萘-3-羧酸。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是飞散性显著受到抑制的2-羟基萘-3-羧酸的结晶,其特征在于,平均粒径157μm以上,74μm以下的粒子比例是14%以下。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是表示重量%。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平均粒径是按下述方法测定的数值使用网眼大小依次为710μm、297μm、170μm、106μm、74μm和45μm的筛网,按照该顺序将预先已测定重量的造粒物过筛,测定各筛网上的残留量以及通过45μm筛网的数量,根据测定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均匀粒径平均粒径(μm)=(710×710μm筛上残留重量%/100)+(297×297μm筛上残留重量%/100)+(170×170μm筛上残留重量%/100)+(106×106μm筛上残留重量%/100)+(74×74μm筛上残留重量%/100)+(45×45μm筛上残留重量%/100)+(25×通过45μm筛的重量%/100)。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规定的粒度特性的2-羟基萘-3-羧酸结晶,相当于以往的2-羟基萘-3-羧酸的约2-4.5倍以上大小,其飞散性显著受到抑制,生产操作比较容易,对环境污染和人体的影响大为减轻。而且,该结晶容易微细化,与以往的小粒径(50-90μm)的结晶相比,溶解速度相同,适合用来作为颜料或染料的中间体。这样的大粒径的2-羟基萘-3-羧酸的结晶,具有光亮度38-69、白度4.6-18.0的色度特性。这里所说的色度,是指通过色度坐标或者通过主波长或补色主波长与纯度的组合确定的色刺激的性质(JIS Z 8120)。所述的光亮度,是与物体表面的相对明暗有关的颜色的属性,是以在同一条件下照明的白色面为基准将该属性量化的数值(JIS Z 8105)。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光亮度”是表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根据Lab表色系的L值。该Lab值是由根据JIS Z 8722测定的三刺激值(X、Y、Z)按下列公式计算得到的值L=10(Y)1/2a=17.5(1.02X-Y)/(Y)1/2b=7.0(Y-0.847Z)/(Y)1/2所述的白度,是一维表示表面的白色的数值(JIS Z 8105)。在本说明书中和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白度”是由上述三刺激值按下列公式计算的数值白度=Z/1.1823本专利技术的2-羟基萘-3-羧酸的结晶,可以通过使2-羟基萘-3-羧酸高温重结晶而得到。作为起始物质的2-羟基萘-3-羧酸的结晶,可以是用以往的任何一种方法得到的结晶,例如,可以通过将特公昭56-53296中所述的用科尔柏-施密特法生产的2-羟基萘-3-羧酸的碱金属盐在80-100℃下酸析分离而制造。所述的高温重结晶,最好是在将2-羟基萘-3-羧酸酸析之后接着进行。在酸析得到的2-羟基萘-3-羧酸的水溶液中添加水、水溶性溶剂或非水溶性溶剂,一面搅拌,一面在加压下升温至100℃以上。在该温度和压力下保持5-30分钟,然后冷却至50-90℃。冷却后通过离心分离除去母液,水洗并干燥,即可得到目的结晶物。水、水溶性溶剂或非水溶性溶剂可以单独添加,也可以一起添加,水溶性溶剂可以使用甲醇、乙醇、1-丙醇、异丙醇等,非水溶性溶剂可以使用乙酰苯、环己烷、乙基己基醇等。添加溶剂进行重结晶时,相对于浓度7-20%、优选8-16%、最好9-13%的2-羟基萘-3-羧酸或其钠盐水溶液的总量,添加2-50%、优选的是4-40%、最好是10-30%。高温重结晶工序是将温度调节到100℃以上、优选的是120-180℃、最好是120-160℃,将压力设定为0.1-20kg/cm2(G)、优选的是0.2-14kg/cm2(G)、最好是0.5-8kg/cm2(G),在加压条件下进行。在此后的冷却工序中,可以将冷却速度设定为4℃/分-0.1℃/分,优选的是2℃/分-0.2℃/分。此外,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2-羟基萘-3-羧酸的结晶可以通过在包含有将2-羟基萘-3-羧酸的碱金属盐进行酸析的工序的2-羟基萘-3-羧酸结晶制造方法中,在120℃以上进行酸析而制得。这种制造方法由于尽可能提高酸析工序中的温度,因而可以适用以往的制造工艺。在采用以往使用的科尔柏-施密特法制备时,酸析工序前的2-羟基萘-3-羧酸碱金属盐的浓度是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2-羟基萘-3-羧酸的结晶,其特征在于,平均粒径157μm以上,74μm以下的粒子的比例是14%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野隆三北山雅也泉地信孝加藤博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上野制药应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