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343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5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使得阻尼液在流道内平稳过渡,进而可靠进行减振作业,扩大了对于减振的幅度的适用范围。其包括:橡胶主簧,其包括中心骨架、外周骨架、橡胶本体,所述橡胶本体连接所述中心骨架、外周骨架,所述橡胶本体的两侧形成有两个独立的敞口腔体;塑胶流道组件,其包括第一流道板、第二流道板,第一流道板、第二流道板均为弧形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的弧形一端的高度方向上部位置设置有第一进出口,所述第一流道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厚度方向内凹的第一流道槽,所述第二流道板的弧形一端的高度方向下部位置设置有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二流道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厚度方向内凹的第二流道槽;以及外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衬套结构的,具体为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


技术介绍

1、副车架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副车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现有的副车架均通过液压衬套结构来进行减振作业。

2、液压衬套是汽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减振零部件,与传统的橡胶衬套相比,液压衬套可在特定频率范围内提供较大的粘性阻尼特性,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3、现有的液压衬套主要由橡胶主簧、塑胶流道拼装组件、外套和阻尼液组成,其中橡胶主簧由橡胶将中心骨架和外周骨架硫化成整体,而塑胶流道用于将橡胶主簧上隔绝的两个液体腔室内的粘性液体流通,使得液压衬套的两个液体腔室压力差急剧增大时,通过阻尼液在塑料流道中的流动调节两侧的压力差,现有技术的塑料流道连通两侧液体腔室的出入口的设置位置均对应于液体腔室的高度方向中部位置,在实际进行压力差调整时,阻尼液在收到上下压力时,两侧的液体腔室均会向对应的出入口挤压入阻尼液,进而使得阻尼液在流道内产生较大冲击,使得用于包裹住流道外表面的外套承受较大冲击力,导致需要增厚外套;且当流道内的阻尼液冲击力较大时,阻尼液本体在流道内会产生振动,进而进一步增加了整体的振动,会对减振产生负面效果。为了能够确保液压衬套能够可靠进行减振,急需研发一款新的液压衬套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使得阻尼液在流道内平稳过渡,进而可靠进行减振作业,扩大了对于减振的幅度的适用范围。

2、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3、橡胶主簧,其包括中心骨架、外周骨架、橡胶本体,所述橡胶本体连接所述中心骨架、外周骨架,所述橡胶本体的两侧形成有两个独立的敞口腔体;

4、塑胶流道组件,其包括第一流道板、第二流道板,第一流道板、第二流道板均为弧形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的弧形一端的高度方向上部位置设置有第一进出口,所述第一流道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厚度方向内凹的第一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槽自第一进出口朝向所述第一流道板的弧形另一端的高度方向中部位置延伸设置、并形成第一导向槽口,所述第二流道板的弧形一端的高度方向下部位置设置有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二流道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厚度方向内凹的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二流道槽自第二进出口朝向所述第二流道板的弧形另一端的高度方向中部位置延伸设置、并形成第二导向槽口;

5、以及外套;

6、外露的所述橡胶本体在高度方向被划分为顶部橡胶机构、中心区域橡胶机构、底部橡胶机构,所述中心区域橡胶机构包括有中心隔挡、两侧弧形挡板,所述中心隔挡、两侧弧形挡板以及顶部橡胶机构、底部橡胶机构围合形成两个独立的敞口腔体,所述第一流道板、第二流道板分别盖装于各自对应的敞口腔体的外端、使得两个敞口腔体成为对应的液体腔室,所述第一导向槽口、第二导向槽口对接,所述第一流道槽、第二流道槽组合形成阻尼液流道槽,所述外套套设于所述第一流道板、第二流道板的外表面;

7、所述外套套设于所述橡胶主簧除去顶部橡胶机构的上部翻边定位机构的其余外环周,且所述外套的对应区域内壁紧贴所述第一流道板、第二流道板的外表面设置。

8、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9、所述顶部橡胶机构包括有下部外周密封环,所述底部橡胶机构包括有上部外周密封环,所述外套的上端内壁紧贴顶部橡胶机构的下部外周密封环,所述外套的下端内壁紧贴所述底部橡胶机构的上部外周密封环,所述外套的中心区域内壁紧贴所述第一流道板、第二流道板的外表面设置,确保外套可靠密封组装;

10、所述第一流道槽包括第一上水平流道槽、第一下降流道槽、第一中水平流道槽,所述第二流道槽包括第二中水平流道槽、第二下降流道槽、第一下水平流道槽,第一上水平流道槽通过第一下降流道槽连接所述第一中水平流道槽,所述第一中水平流道槽和所述第二中水平流道槽位于同一高度、且在组合状态下互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中水平流道槽通过第二下降流道槽连接所述第一下水平流道槽,其使得整个阻尼液流道槽可靠设置;

11、所述第一流道槽、第二流道槽的深度和宽度均相同,确保压力平稳可靠,不会产生额外振动;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槽除去靠近第一进出口的位置外、其余的流道槽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条分隔挡条,所述分隔挡条将第一流道槽分隔为若干组宽度相同的分隔流通腔,所述第二流道槽除去靠近第二进出口的位置外、其余的流道槽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条分隔挡条,所述分隔挡条将第二流道槽分隔为若干组宽度相同的分隔流通腔,所述第一流道槽、第二流道槽内的分隔挡条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流道槽、第二流道槽的对应高度位置的分隔流通腔互相连通布置,对应的所述分隔挡条的外表面紧贴所述外套的内壁设置,所述分隔挡条用于可靠降低初次流入阻尼液流道槽的压力、并且将再次流出阻尼液流道槽的阻尼液再次降压流出,提高整个液压衬套的减振效果;

13、所述第一流道板所对应的液体腔室为第一液体腔室,所述第二流道板所对应的液体腔室为第二液体腔室;两侧弧形挡板为第一弧形挡板、第二弧形挡板;

14、所述第一弧形挡板对应于第一流道板的第一导向槽口、第二流道板的第二导向槽口的拼接位置,所述第二弧形挡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止挡隔柱,所述止挡隔柱的外表面为弧面,所述止挡隔柱的两侧设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腔、第二引导腔,所述外套的对应位置设置内凹仿形弧槽,所述内凹仿形弧槽贴合所述止挡隔柱的外表面布置,所述第一引导腔、第二引导腔被分隔形成独立的两个腔体,所述第一流道板对应于所述第二弧形挡板的位置区域的高度方向中部设置有内缩的第一缺口槽,所述第一缺口槽沿着弧长方向内缩至所述第一液体腔室的面域位置、形成第一泄压通道口,所述第一液体腔室通过第一泄压通道口、连接第一缺口槽连通第一引导腔,所述第二流道板对应于所述第二弧形挡板的位置区域的高度方向中部设置有内缩的第二缺口槽,所述第二缺口槽沿着弧长方向内缩至所述第二液体腔室的面域位置、形成第二泄压通道口,所述第二液体腔室通过第二泄压通道口、连接第二缺口槽连通第二引导腔,当两侧的液压差过大时、压差无法仅通过阻尼液流道槽可靠泄压时,压力较大一侧的阻尼液会使得内凹仿形弧槽和止挡隔柱之间形成缝隙、进而形成通路,进而使得部分阻尼液通过通路完成泄压作业,其确保了整个机构的减振效果,且由于止挡隔柱为塑胶材质,其具备可靠复位功能,不会影响其他工况下的正常减振功能;

15、优选地,所述止挡隔柱包括上部分隔柱和下部分隔柱,所述上部分隔柱包括靠近第一缺口槽的第一延伸加固部分、以及靠近第二缺口槽的第一内端内凹导向部分,由于上部分隔柱主要对应于上部泄压的阻尼液,故如此设置,确保可靠泄压;

16、所述下部分隔柱包括靠近第二缺口槽的第二延伸加固部分、以及靠近第一缺口槽的第二内端内凹导向部分,由于下部分隔柱主要对应于下部泄压的阻尼液,故如此设置,确保可靠泄压;

17、所述第一液体腔室的内腔体积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橡胶机构包括有下部外周密封环,所述底部橡胶机构包括有上部外周密封环,所述外套的上端内壁紧贴顶部橡胶机构的下部外周密封环,所述外套的下端内壁紧贴所述底部橡胶机构的上部外周密封环,所述外套的中心区域内壁紧贴所述第一流道板、第二流道板的外表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槽包括第一上水平流道槽、第一下降流道槽、第一中水平流道槽,所述第二流道槽包括第二中水平流道槽、第二下降流道槽、第一下水平流道槽,第一上水平流道槽通过第一下降流道槽连接所述第一中水平流道槽,所述第一中水平流道槽和所述第二中水平流道槽位于同一高度、且在组合状态下互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中水平流道槽通过第二下降流道槽连接所述第一下水平流道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槽除去靠近第一进出口的位置外、其余的流道槽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条分隔挡条,所述分隔挡条将第一流道槽分隔为若干组宽度相同的分隔流通腔,所述第二流道槽除去靠近第二进出口的位置外、其余的流道槽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条分隔挡条,所述分隔挡条将第二流道槽分隔为若干组宽度相同的分隔流通腔,所述第一流道槽、第二流道槽内的分隔挡条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流道槽、第二流道槽的对应高度位置的分隔流通腔互相连通布置,对应的所述分隔挡条的外表面紧贴所述外套的内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板所对应的液体腔室为第一液体腔室,所述第二流道板所对应的液体腔室为第二液体腔室;两侧弧形挡板为第一弧形挡板、第二弧形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挡板对应于第一流道板的第一导向槽口、第二流道板的第二导向槽口的拼接位置,所述第二弧形挡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止挡隔柱,所述止挡隔柱的外表面为弧面,所述止挡隔柱的两侧设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腔、第二引导腔,所述外套的对应位置设置内凹仿形弧槽,所述内凹仿形弧槽贴合所述止挡隔柱的外表面布置,所述第一引导腔、第二引导腔被分隔形成独立的两个腔体,所述第一流道板对应于所述第二弧形挡板的位置区域的高度方向中部设置有内缩的第一缺口槽,所述第一缺口槽沿着弧长方向内缩至所述第一液体腔室的面域位置、形成第一泄压通道口,所述第一液体腔室通过第一泄压通道口、连接第一缺口槽连通第一引导腔,所述第二流道板对应于所述第二弧形挡板的位置区域的高度方向中部设置有内缩的第二缺口槽,所述第二缺口槽沿着弧长方向内缩至所述第二液体腔室的面域位置、形成第二泄压通道口,所述第二液体腔室通过第二泄压通道口、连接第二缺口槽连通第二引导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隔柱包括上部分隔柱和下部分隔柱,所述上部分隔柱包括靠近第一缺口槽的第一延伸加固部分、以及靠近第二缺口槽的第一内端内凹导向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腔室的内腔体积大于所述第二液体腔室的内腔体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液体腔室的不同内腔体积通过中心隔挡对应于每个液体腔室的凸起块的体积来设置,所述中心隔挡对应于第一液体腔室的凸起部为第一凸起块,所述中心隔挡对应于第二液体腔室的凸起部为第二凸起块,所述第一凸起块的体积小于第二凸起块的体积,从而使得第一液体腔室的内腔体积大于所述第二液体腔室的内腔体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块、第二凸起块的内凸厚度不同,所述第一凸起块的内凸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凸起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橡胶机构包括有下部外周密封环,所述底部橡胶机构包括有上部外周密封环,所述外套的上端内壁紧贴顶部橡胶机构的下部外周密封环,所述外套的下端内壁紧贴所述底部橡胶机构的上部外周密封环,所述外套的中心区域内壁紧贴所述第一流道板、第二流道板的外表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槽包括第一上水平流道槽、第一下降流道槽、第一中水平流道槽,所述第二流道槽包括第二中水平流道槽、第二下降流道槽、第一下水平流道槽,第一上水平流道槽通过第一下降流道槽连接所述第一中水平流道槽,所述第一中水平流道槽和所述第二中水平流道槽位于同一高度、且在组合状态下互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二中水平流道槽通过第二下降流道槽连接所述第一下水平流道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槽除去靠近第一进出口的位置外、其余的流道槽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条分隔挡条,所述分隔挡条将第一流道槽分隔为若干组宽度相同的分隔流通腔,所述第二流道槽除去靠近第二进出口的位置外、其余的流道槽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条分隔挡条,所述分隔挡条将第二流道槽分隔为若干组宽度相同的分隔流通腔,所述第一流道槽、第二流道槽内的分隔挡条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流道槽、第二流道槽的对应高度位置的分隔流通腔互相连通布置,对应的所述分隔挡条的外表面紧贴所述外套的内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板所对应的液体腔室为第一液体腔室,所述第二流道板所对应的液体腔室为第二液体腔室;两侧弧形挡板为第一弧形挡板、第二弧形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副车架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挡板对应于第一流道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楠田大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高求美达橡胶金属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