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组件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3428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5 01:13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包,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单电芯,每个单电芯包括电芯本体,以及设置于电芯本体的至少其中一个侧面的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其中一个凹陷形成凹槽部,另一个局部突出形成有凸起部,凹槽部与凸起部插接配合,以连接相邻两个单电芯。本技术提供的电芯组件,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其中一个凹陷形成凹槽部,另一个局部突出形成有凸起部,通过将凹槽部与凸起部插接配合,能够将相邻两个单电芯进行连接,从而无需单独设置连接片,减少零件数量,降低了电池的结构复杂程度,同时能够使相邻两个单电芯连接更加紧密,降低电池模组的重量,提高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不断增加,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也越来越大。

2、相关技术中,电芯在堆叠形成模组后,电芯与电芯之间往往通过连接片实现电路的导通,该种形式增加了电池包的成本,也会增加模组及电池包整体的重量,导致能量密度无法有效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包,以解决通过连接片实现电芯间的连接,会导致电池包整体重量增加且能量密度较低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组件,包括:

3、至少两个单电芯,每个单电芯包括电芯本体,以及设置于电芯本体的至少其中一个侧面的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

4、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其中一个凹陷形成凹槽部,另一个局部突出形成有凸起部,凹槽部与凸起部插接配合,以连接相邻两个单电芯。

5、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组件,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的其中一个凹陷形成凹槽部,另一个局部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2)包括第一极柱基础(22),所述第一极柱基础(22)一侧与所述电芯本体(1)相连,所述第一极柱基础(22)背离所述电芯本体(1)的一侧朝靠近所述电芯本体(1)的一侧凹陷形成所述凹槽部(21);所述凹槽部(21)背离所述电芯本体(1)的一侧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凹槽部(21)靠近所述电芯本体(1)的一侧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柱(3)包括第二极柱基础(32),所述第二极柱基础(32)一侧与所述电芯本体(1)相连,所述第二极柱基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2)包括第一极柱基础(22),所述第一极柱基础(22)一侧与所述电芯本体(1)相连,所述第一极柱基础(22)背离所述电芯本体(1)的一侧朝靠近所述电芯本体(1)的一侧凹陷形成所述凹槽部(21);所述凹槽部(21)背离所述电芯本体(1)的一侧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凹槽部(21)靠近所述电芯本体(1)的一侧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柱(3)包括第二极柱基础(32),所述第二极柱基础(32)一侧与所述电芯本体(1)相连,所述第二极柱基础(32)背离所述电芯本体(1)的一侧形成有所述凸起部(31);所述凸起部(31)远离所述第二极柱基础(32)一侧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凸起部(31)靠近所述第二极柱基础(32)一侧的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2)与所述第二极柱(3)设置于所述电芯本体(1)的相同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2)与所述第二极柱(3)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本体(1)的不同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基础(22)在所述凹槽部(21)的侧壁与底壁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恒谦尹海旭张俊川刘道淦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