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1、目前太阳电池作为新的能源替代方案,使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光伏太阳电池是将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具体的,太阳电池利用光生伏特原理产生载流子,然后使用电极将载流子引出,从而利于将电能有效利用。
2、但是,现有的太阳能电池中,互连结构在电池本体上的分布位置设置不合理,导致在将相邻太阳能电池互连后所形成的互连应力较大,大幅增加裂片风险,致使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用于降低将相邻太阳能电池互连后所形成的互连应力,从而降低太阳能电池裂片风险,提高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包括:电池本体、集电电极和第一互连结构。电池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的至少一者为目标面。集电电极设置在目标面上。位于同一目标面上的不同集电电极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的厚度为H1,所述第一互连结构的厚度为H2,且H2与H1的比值大于等于0.005、且小于等于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N2等于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目标线段或所述倾角为45°的矢量线段相交的所述第一互连结构的几何中心和所述太阳能电池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线的间距为D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为无主栅太阳能电池;沿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的厚度为h1,所述第一互连结构的厚度为h2,且h2与h1的比值大于等于0.005、且小于等于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n2等于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目标线段或所述倾角为45°的矢量线段相交的所述第一互连结构的几何中心和所述太阳能电池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线的间距为d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为无主栅太阳能电池;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目标面包括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上的至少部分所述集电电极与所述第一互连结构直接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为背接触电池,所述集电电极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集电电极和第二集电电极,所述第一集电电极和第二集电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间隔分布,所述中间区域上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集电电极与所述第一互连结构直接接触,所述中间区域上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集电电极与所述第一互连结构直接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目标面上的第二互连结构;每个所述第二互连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集电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互连结构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互连结构的尺寸;所述第二互连结构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与所述连接线共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目标面上的汇流电极;位于同一所述目标面上的不同所述汇流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所述汇流电极和与自身极性相同的所述集电电极电性连接、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互连结构接触;不同所述汇流电极与不同所述连接线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电极为连接电极;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电极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集电电极和第二集电电极,所述第一集电电极和第二集电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间隔分布;所述汇流电极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汇流电极和第二汇流电极,所述第一汇流电极和第二汇流电极均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间隔分布;
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国,童洪波,邓圣杰,李金雨,於龙,邱家梁,樊凯,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