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差速传动的可调惯容器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9614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差速传动的可调惯容器及控制方法,可调惯容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磁离合器、与电磁离合器连接的飞轮、与飞轮连接的输出锥齿轮、设置于输出锥齿轮两侧且与输出锥齿轮分别啮合连接的行星锥齿轮、与行星锥齿轮啮合连接的输入锥齿轮、与输入锥齿轮连接的丝杠、设置于丝杠上且与其连接的丝杠螺母,行星锥齿轮、输出锥齿轮、输入锥齿轮外侧设有转子壳体,两侧的行星锥齿轮之间设有转子齿轮轴,转子齿轮轴的两端安装在转子壳体内,转子壳体外侧设有转子磁体,壳体内对应转子磁体位置固定设有定子绕组,壳体的上端、丝杠螺母下端设有固定吊耳;有益效果是,满足了准零刚度惯容控制策略对悬架惯性力的不同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隔振,特别是一种基于差速传动的可调惯容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作为两端点惯性元件,惯容器的提出为隔振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将惯容器引入车辆悬架系统中,为基于“弹簧-阻尼”的传统悬架结构提供质量阻抗特性,有效提升了车辆悬架系统的隔振性能;其中,惯容器的实现形式有滚珠丝杠式、齿轮齿条式以及液力式;准零刚度隔振理论以其动刚度趋于零的特性,在工程隔振领域具有优异性能。现有准零刚度隔振器一般由正刚度弹簧承受载荷,负刚度机构抵消正刚度弹簧的刚度,使系统的动刚度趋于零;正刚度一般由弹簧提供,负刚度机构有多种形式,例如斜置或水平弹簧、电磁弹簧、双稳定层合板、菱形机构及x形机构等;

2、当前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及弊端:车辆行驶过程中,载荷、车速、路况等行驶状态会有较大变化,而不同工况对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着不同的要求,悬架特性也要相应改变;应用准零刚度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悬架隔振性能,但现有准零刚度隔振器均存在结构复杂、安装困难等问题,且被动惯容器结构参数固化,无法实现惯质系数连续调节,不能满足多种不同工况下车辆的隔振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差速传动的可调惯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电磁离合器(2)、与电磁离合器(2)连接的飞轮(4)、与飞轮(4)连接的输出锥齿轮(11)、设置于输出锥齿轮(11)两侧且与输出锥齿轮(11)分别啮合连接的行星锥齿轮(12)、与行星锥齿轮(12)啮合连接的输入锥齿轮(14)、与输入锥齿轮(14)连接的丝杠(9)、设置于丝杠(9)上且与其连接的丝杠螺母(10),所述丝杠螺母(10)与丝杠(9)形成滚珠丝杠副,所述行星锥齿轮(12)、输出锥齿轮(11)、输入锥齿轮(14)外侧设有转子壳体(7),两侧的行星锥齿轮(12)之间设有转子齿轮轴(13),所述转子齿轮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差速传动的可调惯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电磁离合器(2)、与电磁离合器(2)连接的飞轮(4)、与飞轮(4)连接的输出锥齿轮(11)、设置于输出锥齿轮(11)两侧且与输出锥齿轮(11)分别啮合连接的行星锥齿轮(12)、与行星锥齿轮(12)啮合连接的输入锥齿轮(14)、与输入锥齿轮(14)连接的丝杠(9)、设置于丝杠(9)上且与其连接的丝杠螺母(10),所述丝杠螺母(10)与丝杠(9)形成滚珠丝杠副,所述行星锥齿轮(12)、输出锥齿轮(11)、输入锥齿轮(14)外侧设有转子壳体(7),两侧的行星锥齿轮(12)之间设有转子齿轮轴(13),所述转子齿轮轴(13)的两端安装在转子壳体(7)内,所述转子壳体(7)外侧设有转子磁体(6),所述壳体(1)内对应转子磁体(6)位置固定设有定子绕组(5),所述壳体(1)的上端、丝杠螺母(10)下端设有固定吊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差速传动的可调惯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锥齿轮(14)与丝杠(9)的上端固定连接且通过丝杠轴承(8)与壳体(1)内表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差速传动的可调惯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锥齿轮(11)与飞轮(4)一端固定连接且通过飞轮轴承(3)与壳体(1)内表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差速传动的可调惯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4)另一端与电磁离合器(2)输入端固定连接且电磁离合器(2)输出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差速传动的可调惯容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钰杰彭宇马森磊王鹏宇张天一王敏丽郑茜施泠竹杨晓峰夏孜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