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设施,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自驱动智能减速带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现有交通环境中,为保护各大高速道路、桥梁等重要交通运输建筑,往往在各个收费站或监测站设立货车测重环节,并对超重超载的货车进行处罚。现有交通体系中,通过类似测重减速带等设施需要让货车停车并进行测重,极大的降低了运输效率与延长了运输时间,并且,现有所有测重装置价格极高,并需要人为操作操控测重装置进行检测,耗费人力物力资源。
2、当前市场现有的车辆测重测量设备,例如收费口处的地磅,单价较高,且所需人力资源较多,并且若使用现有的车辆测重测量设备其装置进行数据测量,例如汽车测重、空气检测等均需提供外部电源支持。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会降低效率。例如在测量汽车重量过程中,需要货车停车并排队接受检查,极大的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自驱动智能减速带装置。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3、一种自驱动智能减速带装置,包括:发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驱动智能减速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装置、压力计(4)、两个减速带斜面体(7)和减速带下壳(8),所述压力计(4)安装在减速带下壳(8)内,所述发电装置安装在减速带下壳(8)的上方且与压力计(4)的顶部接触,所述两个减速带斜面体(7)安装在减速带下壳(8)的两侧,所述发电装置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两个减速带斜面体(7)的上表面为斜面,整个减速带装置的截面形状呈梯形;车辆经一侧的减速带斜面体(7)行驶到发电装置上,再经另一侧减速带斜面体(7)驶出,其中从发电装置的上表面压过时,同时进行发电和测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驱动智能减速带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驱动智能减速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装置、压力计(4)、两个减速带斜面体(7)和减速带下壳(8),所述压力计(4)安装在减速带下壳(8)内,所述发电装置安装在减速带下壳(8)的上方且与压力计(4)的顶部接触,所述两个减速带斜面体(7)安装在减速带下壳(8)的两侧,所述发电装置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两个减速带斜面体(7)的上表面为斜面,整个减速带装置的截面形状呈梯形;车辆经一侧的减速带斜面体(7)行驶到发电装置上,再经另一侧减速带斜面体(7)驶出,其中从发电装置的上表面压过时,同时进行发电和测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驱动智能减速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壳体、外壳(2)和内芯,所述壳体安装在减速带下壳(8)内,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一个外壳(2),所述外壳(2)的内部安装有若干内芯,所述内芯通过导线与压力计(4)相连;所述壳体的顶板为上方隔板(1),车辆行驶到上方隔板(1)的上表面进行测重,所述壳体的底板为下方隔板(3),所述下方隔板(3)与压力计(4)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驱动智能减速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内壁贴有一层铜箔,该层铜箔的外部贴有一层聚四氟乙烯;所述内芯的外表面贴有铜箔,贴有铜箔的内芯与外壳(2)内壁的聚四氟乙烯发生接触分离式发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驱动智能减速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减速带下壳(8)内的电池盒(5)和开发板盒(6),所述电池盒(5)和开发板盒(6)均位于发电装置的下方,所述电池盒(5)中设有电池,所述开发板盒(6)中设有开发板,所述电池和开发板均通过导线与内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驱动智能减速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计(4)包括上方橡胶(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肇贵,孙济安,刘凯伦,吴浩天,张硕,曹沐园,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