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骨破坏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marneffei,tm)是真菌界、子囊菌门、散囊菌纲、散囊菌目、发菌科、篮状菌属中唯一已知的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具有致病性的温度双相型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tms)是由tm感染所引起的侵袭性真菌病,主要流行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该疾病局限于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骨骼、关节和肠道,且能在多个器官系统中传播,导致局部或播散性感染。
2、骨破坏是tms常见的临床表现,上世纪80年代广西医科大学邓卓霖教授首次在国内报道tm感染存在骨破坏现象,该现象好发于脊柱、长骨部位。随着病情的进展或是治疗的延误,约有30%的tm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病理性骨折,1年内致死率可达20%,永久性致残率可达50%。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3、目前,tm感染其他器官或播散性感染的模型均涉及免疫抑制过程,在临床病例相关的报道中可见非hiv感染的病例,而未见tm导致的骨破坏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破坏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包括:采用TM标准株FRR2161对4-5周龄的C57BL/6N小鼠进行胫骨内注射感染,获得非免疫抑制小鼠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破坏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TM标准株FRR2161制备成TM标准株FRR2161悬液后进行胫骨内注射感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破坏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M标准株FRR2161悬液浓度为0.8×108CFU/mL-1.2×108CFU/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破坏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破坏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包括:采用tm标准株frr2161对4-5周龄的c57bl/6n小鼠进行胫骨内注射感染,获得非免疫抑制小鼠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破坏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tm标准株frr2161制备成tm标准株frr2161悬液后进行胫骨内注射感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破坏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m标准株frr2161悬液浓度为0.8×108cfu/ml-1.2×108cfu/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破坏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m标准株frr2161悬液浓度为108cfu/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破坏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m标准株frr2161的悬液注射剂量为8μl-12.5μ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高峰,宗少晖,韦入菲,陈欣颖,滕益霖,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