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家蚕饲育棚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95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别适用于规模化、省力化家蚕饲育新技术的田间家蚕饲育棚房,属于家蚕饲育基础设施技术。它包括棚房架、由覆盖在棚房架上的内层棚衣和覆盖在内层棚衣上的隔热保温材料层所组成的棚房顶,分别设于两端部的具有棚房门的堵栏以及设在棚房内地面的蚕座,而以在棚房顶所包括的隔热保温材料层上覆盖有外层棚衣;蚕座由蚕座侧邦和饲育槽组成,在蚕座之间设有操作通道为其主要特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造价低、饲养量大、棚房内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等自然环境条件好,饲育机械操作方便,家蚕饲育产出效益高等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符合近期农村实际的与田间家蚕饲育新技术相配套的家蚕饲育基础设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蚕饲育基础设施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搭建在桑园田里的田间家蚕饲育棚房
技术介绍
传承千年的一家一户分散饲育家蚕包括现有的家庭承包栽桑养蚕的经营方式方法,严重束缚着我国现代蚕业生产的发展。当前突出的问题主要有1、现有一家一户承包桑园面积大多局限于1~3亩,不可能实行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不明显,蚕农致富不可能;2、传统的栽桑养蚕方法要实现规模化,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建造蚕室、购置蚕具,根据现有农村经济状况是很难实现的;3、传统的养蚕方式环节繁琐复杂、用工多、成本高、风险大,同时先进的科技成果也难以很好地推广应用;4、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蚕桑生产萎缩滑坡,除有市场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在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等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为了解决上述影响蚕业发展的存在问题,我们通过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现代规模蚕桑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项目的研究,成功研发了一种规模经营、效益明显的家蚕饲育新技术,实现了省工、节本、高产、优质、规模经营和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解决了当前家蚕饲养业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了国家、省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两级专家的联合验收,正在有计划地进行扩大试验。而要推广这项家蚕饲育新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田间家蚕饲育棚房,包括棚房架(1)、由覆盖在棚房架(1)上的内层棚衣(2)和覆盖在内层棚衣(2)上的隔热保温材料层(3)所组成的棚房顶(4),和分别设于两端部具有棚房门的堵栏(5)以及设在棚房内地面的蚕座(10),其特征在于:a 、在棚房顶(4)所包括的隔热保温材料层(3)上覆盖有外层棚衣(6);b、所说的蚕座(10)由蚕座侧邦(7、8)和饲育槽(9)组成,在蚕座(10)之间设有操作通道(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田间家蚕饲育棚房,包括棚房架(1)、由覆盖在棚房架(1)上的内层棚衣(2)和覆盖在内层棚衣(2)上的隔热保温材料层(3)所组成的棚房顶(4),和分别设于两端部具有棚房门的堵栏(5)以及设在棚房内地面的蚕座(10),其特征在于a、在棚房顶(4)所包括的隔热保温材料层(3)上覆盖有外层棚衣(6);b、所说的蚕座(10)由蚕座侧邦(7、8)和饲育槽(9)组成,在蚕座(10)之间设有操作通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间家蚕饲育棚房,其特征在于在棚房顶(4)两侧的下部设有矮围栏(12),在矮围栏(12)的上方设有采光通风口(13),在采光通风口(13)处设有防护网(14);所说矮围栏的高度为60~8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间家蚕饲育棚房,其特征在于蚕座(10)所包括的饲育槽(9)的深度为20~35cm,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川保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三新蚕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