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养蟹方法,特别是一种无公害大规格优质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鳌蟹,河蟹养殖已有百年历史,由于天然蟹苗不足,目前大量采用人工繁殖的蟹苗,在人工繁殖基地养殖,随着大规模人工养殖带来了一系列的养殖问题,如种质混杂。特别南、北方蟹种特性、适应性不同,混杂后造成生长发育不良,生产出的蟹质既小又差,甚至出现性腺早熟,成为小老蟹(养不大)。由于放养蟹生态环境差,如水生植物减少、水生动物繁殖量少、恶化PH值、溶氧量等不能满足河蟹正常发育生长需要,致使商品蟹的规格过小,一般为75-100克/只,养蟹生态环境差还会造成病害蔓延升级,近年来蟹的颤抖病及丝藻附着病发病比较严重。综上所述,不注意养蟹的生态技术,会给养蟹业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蟹农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制约了养蟹业的发展和养蟹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养蟹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套河蟹生态养殖方法,通过该方法生产出无公害大规格的优质河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充分利用池塘、外荡、河流水库、湖泊湿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从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机理出发,按照生态学中生物占据各 ...
【技术保护点】
无公害大规格优质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含有如下步骤: (1)、蟹塘预处理:在每年水产品收获后排干塘水,彻底清塘,使塘底充分暴晒,杀灭病原体;土质瘦的养殖塘需施腐熟有机肥; (2)、蟹种培育:蟹种培育按质比与量比的关系确定幼苗放养密度,培育规格为每千克120-260只,成蟹养殖量为每亩放养550-600只,雄、雌蟹放养比例为3∶2,放养时间2-3月; (3)、水草培育:首先在秋、冬季向蟹塘内移植带籽水草如轮叶黑藻(竹节草)、黄丝草(小黄藻)、金鱼藻(青松草)、衣绿藻等,移栽的水草及草籽都能生长发育成茂盛的水草,在秋、冬季移植不理想的地方可在春季实 ...
【技术特征摘要】
1.无公害大规格优质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含有如下步骤(1)、蟹塘预处理在每年水产品收获后排干塘水,彻底清塘,使塘底充分暴晒,杀灭病原体;土质瘦的养殖塘需施腐熟有机肥;(2)、蟹种培育蟹种培育按质比与量比的关系确定幼苗放养密度,培育规格为每千克120-260只,成蟹养殖量为每亩放养550-600只,雄、雌蟹放养比例为3∶2,放养时间2-3月;(3)、水草培育首先在秋、冬季向蟹塘内移植带籽水草如轮叶黑藻(竹节草)、黄丝草(小黄藻)、金鱼藻(青松草)、衣绿藻等,移栽的水草及草籽都能生长发育成茂盛的水草,在秋、冬季移植不理想的地方可在春季实行补栽,确保塘内水草覆盖率达65%;(4)、贝类移植3-4月份向养殖塘内移植螺狮、蚬和小蚌等鲜活贝类软体动物,投放量为每亩250-300千克;(5)、青虾套养2月份在蟹种投放前向塘内放养青虾幼苗,放养量每亩为1.5-3千克;(6)、水质调控在成蟹养殖阶段,水深控制在0.80-1.5m之间,高温季节水深控制在1.6m以上,水的PH值调控在7.2-7.8之间,水的透明度为0.8米;5月份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洪强,潘莉,潘文新,
申请(专利权)人:潘洪强,潘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