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塑料内饰件加工打磨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84865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塑料内饰件加工打磨装置及方法,打磨装置包括底座、夹持单元、打磨机构和引导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同一L形架上的两个导向块依次引导对应加工辊沿导向槽的横向段和纵向段的移动过程,提高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确保加工辊能够与内饰框的内侧面或外侧面接触,保证了对内饰框的打磨抛光均匀性,其次通过两个加工辊同时进行打磨加工,提高了整体的打磨加工效率,通过调整内饰框的放置方式配合同一安装方筒上的两个夹持板,能够对内饰框的内侧面进行内撑开或者对外侧面进行周向夹持,从而能够适应对内饰框内外环面的打磨作业,提高装置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加工处理,具体为一种汽车塑料内饰件加工打磨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汽车内饰框通常是指车辆内部使用的一种装饰材料,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还能保护汽车的结构(如仪表板框架、中控台面板和显示屏边框等)不受损坏,汽车内饰框通常由各种类型的塑料制成,具有轻便、成本效益高和易于成型等特点,现有的内饰框大多为圆形或者矩形等规则形状。

2、目前在加工矩形的内饰框时主要采用注塑成型和吹塑成型等加工工艺,在脱模取出成品后需要对内饰框进行清理,如对矩形内饰框的内侧面和外侧面进行修整、裁边等,提高成品的质量以及质感,其次,为了提高内饰框的美观度,会对内饰框的内侧面和外侧面进行加工打磨,以此提高内饰框的表面光洁度,目前在进行打磨加工时,首先需要将内饰框固定,之后通过移动打磨抛光设备(如抛光轮机)依次对内饰框的内侧面和外侧面进行打磨抛光,以此提升表面光洁度。

3、对于目前的加工过程,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打磨抛光设备沿内饰框的内侧面或外侧面移动,移动打磨过程中打磨抛光设备的稳定性较低,打磨抛光效果无法得到保证,易出现内饰框部分区域加工程度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塑料内饰件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料内饰件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单元(8)还包括插接柱(81),所述移动板(700)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插接柱(81),插接柱(81)上插接有L形架(810),L形架(810)的横向段和纵向段均滑动贯穿有轴线竖直的移动柱(811),移动柱(811)的下端面均与对应的导向块(800)固定连接,导向块(800)为小端朝下的等腰梯形,移动柱(811)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与L形架(810)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套设在移动柱(811)上的弹簧一(812)。

3.根据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塑料内饰件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料内饰件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单元(8)还包括插接柱(81),所述移动板(700)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插接柱(81),插接柱(81)上插接有l形架(810),l形架(810)的横向段和纵向段均滑动贯穿有轴线竖直的移动柱(811),移动柱(811)的下端面均与对应的导向块(800)固定连接,导向块(800)为小端朝下的等腰梯形,移动柱(811)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与l形架(810)之间共同固定设置有套设在移动柱(811)上的弹簧一(8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料内饰件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800)为小端朝下的等腰梯形,且导向块(800)的两个斜面均朝向导向槽(80)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壁,导向槽(80)的上端经过倒角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料内饰件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9)包括转动板(901),所述移动箱(6)的下端面转动设置有套设在转动轴上的转动筒(90),转动筒(90)上固定设置有转动板(901),转动板(901)上固定设置有两组与两个导向板(4)交界处一一对应的柱组,柱组内包括多个沿转动板(901)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且轴线自上至下延伸的固定柱(902),固定柱(902)的下端面经过倒角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料内饰件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箱(6)内部设置有空腔,移动箱(6)内腔固定设置有轴线竖直的安装轴(60),安装轴(60)上转动套设有两个上下分布的齿轮一(600),移动箱(6)上滑动设置有两组与齿轮一(600)一一对应的齿板组,齿板组内包括两个关于安装轴(60)中心对称且与对应齿轮一(600)啮合的齿条板(601),驱动板(2)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架(602),齿条板(601)上下滑动设置于对应安装架(60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料内饰件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5)包括移动架(50),所述驱动板(2)的上端面均滑动设置有l形的移动架(50),移动架(50)的水平段靠近相邻两个导向板(4)的交界处,且左右两个移动架(50)前后滑动设置于对应驱动板(2)上、前后两个移动架(50)左右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振兴孙妍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振华汽车涂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