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的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435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38
本技术涉及路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的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本体,所述路面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排水道,两组所述排水道的外侧均设有路肩,所述路面本体的内部设有多组排水管,所述排水道的顶部开设有多组排水槽,多组所述排水槽的外侧均安装有排水盖,所述排水槽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排水槽的内部且位于排水盖与第一过滤网之间安装有疏通机构,所述路面本体从下往上依次由碎石底基层、钢筋混凝土层、上基层与面层构成,与现有的路面结构相比较,本技术通过设计在路面结构遇到变形时受到的损坏减小,避免路面结构受到破坏,同时能够及时将路面积水排出,从而有效提高了路面结构的强度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路面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的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1、路面是指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道路路基上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层状构造物,便于车辆的通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当遇到下雨天,由于路面排水效果有限,路面的积水会深入垫层内,而垫层通常时铺设在泥土的表面,当积水渗入路面底下时,会使得基层底下的泥土松散从而导致路面整体结构强度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进而导致会出现路面结构不稳定使得路面强度不够的情况,为了解决积水会深入垫层底下,现有技术是采用通过建立路面排水道来对路面积水及时排出,从而减少路面积水大量积存的情况,但是随着路面长时间使用,路面会出现皲裂的情况,从而大量的积水还是会渗入到路面底下,进而导致路面结构不稳定使得路面强度不够的情况。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高强度的路面结构以解决上述缺陷,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高强度的路面结构,该路面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路面结构当遇到下雨天,由于路面排水效果有限,路面的积水会深入垫层内,导致会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的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排水道(2),两组所述排水道(2)的外侧均设有路肩(3),所述路面本体(1)的内部设有多组排水管(4),所述排水道(2)的顶部开设有多组排水槽(5),多组所述排水槽(5)的外侧均安装有排水盖(6),所述排水槽(5)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网(7),所述排水槽(5)的内部且位于排水盖(6)与第一过滤网(7)之间安装有疏通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本体(1)从下往上依次由碎石底基层(101)、钢筋混凝土层(102)、上基层(1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的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排水道(2),两组所述排水道(2)的外侧均设有路肩(3),所述路面本体(1)的内部设有多组排水管(4),所述排水道(2)的顶部开设有多组排水槽(5),多组所述排水槽(5)的外侧均安装有排水盖(6),所述排水槽(5)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网(7),所述排水槽(5)的内部且位于排水盖(6)与第一过滤网(7)之间安装有疏通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本体(1)从下往上依次由碎石底基层(101)、钢筋混凝土层(102)、上基层(103)与面层(104)构成,所述上基层(103)为沥青,所述面层(104)为透水沥青,所述上基层(103)的表面呈弧形,所述上基层(103)和面层(104)的内侧开设有多组变形通槽(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2)靠近钢筋混凝土层(10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槽(201),所述排水道(2)与路肩(3)之间通过水泥(202)粘接,所述排水道(2)与路肩(3)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磊王灿升李少春赵立东赵云王文远宋建军朱鹏王宏力贾晓鹏刘峻宏张艳君王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伟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