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接头耦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84355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纤接头耦合装置,包括第一法兰、第一光纤接头、光纤接头耦合器、第二光纤接头、第二法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分别安装在光纤接头耦合器的两端,通过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的外螺纹与光纤接头耦合器的内螺纹旋合实现第一光纤接头与第二光纤接头的耦合连接;光纤接头耦合器的内孔直径、长度,螺纹的螺距、旋向、直径根据光纤接头的外径、长度、对接方式以及法兰螺纹尺寸参数调整,满足不同规格光纤接头与不同尺寸法兰的耦合连接需求。适用于空间要求紧凑光纤耦合工况以及常规光纤耦合测试使用;此光纤接头耦合装置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可实现不同规格尺寸光纤接头快速耦合连接;耦合精度高,拼接连接牢固可靠,可用于高强度力学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纤耦合的,特别是一种光纤接头耦合装置


技术介绍

1、光纤耦合技术是一种将光纤与其他光学器件相连接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光纤的传输特性,通过将两个光纤的端面靠近并对准,使光信号能够从一个光纤的传输模式转移到另一个光纤的接收模式,从而实现光纤间的光能转移和信号传输。

2、传统光纤接头耦合装置结构定位精度不高、操作性差,适用范围多为标准尺寸光纤接头,无法满足不同种类规格光纤接头耦合连接的适配需求。当前光纤接头耦合装置在使用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适用范围单一,无法满足非标光纤接头快速耦合需求。

4、2、在传统光纤接头耦合时,耦合装置结构多采用键槽进行定位,定位精度不高;两光纤接头端面耦合角度无法进行调整,操作性差。

5、3、传统光纤接头耦合装置的耐受力学环境的能力较弱,不能满足高强度力学环境的使用要求,使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接头耦合装置。此光纤接头耦合装置结构简单,适用性强,可实现不同种类规格光纤接头间的耦合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接头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法兰(1)、第一光纤接头(2)、光纤接头耦合器(3)、第二光纤接头(4)、第二法兰(5);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5)分别安装在光纤接头耦合器(3)的两端,并通过第一法兰(1)、第二法兰(5)的外螺纹与光纤接头耦合器(3)的内螺纹旋合实现拼接连接;第一光纤接头(2)设置在第一法兰(1)的靠近光纤接头耦合器(3)的一侧,在第一法兰(1)的螺纹旋进过程中,第一光纤接头(2)逐渐深入光纤接头耦合器(3)的耦合器内孔中;第二光纤接头(3)设置在第二法兰(5)的靠近光纤接头耦合器(3)的一侧,在第二法兰(5)的螺纹旋进过程中,第二光纤接头(3)逐渐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接头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法兰(1)、第一光纤接头(2)、光纤接头耦合器(3)、第二光纤接头(4)、第二法兰(5);第一法兰(1)和第二法兰(5)分别安装在光纤接头耦合器(3)的两端,并通过第一法兰(1)、第二法兰(5)的外螺纹与光纤接头耦合器(3)的内螺纹旋合实现拼接连接;第一光纤接头(2)设置在第一法兰(1)的靠近光纤接头耦合器(3)的一侧,在第一法兰(1)的螺纹旋进过程中,第一光纤接头(2)逐渐深入光纤接头耦合器(3)的耦合器内孔中;第二光纤接头(3)设置在第二法兰(5)的靠近光纤接头耦合器(3)的一侧,在第二法兰(5)的螺纹旋进过程中,第二光纤接头(3)逐渐深入光纤接头耦合器(3)的耦合器内孔中;第一光纤接头(2)和第二光纤接头(4)均具有整体贯通的中心孔,用于穿过光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接头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头耦合器(3)在面向第一法兰(1)的一侧具有第一螺纹孔(301),光纤接头耦合器(3)在面向第二法兰(5)的一侧具有第二螺纹孔(307);第一螺纹孔(301)和第二螺纹孔(307)通过耦合器内孔(30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接头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接头(2)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法兰插接段、第一光纤接头定位面(203)、第一耦合器插接段(202);第一法兰(1)具有第一法兰中心通孔;第一光纤接头(2)的第一法兰插接段穿过第一法兰中心通孔并机械配合,以使得第一法兰(1)的靠近光纤接头耦合器(3)的一侧抵接在第一光纤接头定位面(20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接头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纤接头(4)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法兰插接段、第二光纤接头定位面(403)、第二耦合器插接段(402);第二法兰(5)具有第二法兰中心通孔;第二光纤接头(4)的第二法兰插接段穿过第二法兰中心通孔并机械配合,以使得第二法兰(5)的靠近光纤接头耦合器(3)的一侧抵接在第二光纤接头定位面(403)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骏郝帅杨金美黄鸿宇王子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时代微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