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炒菜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连续式菜肴炒制加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炒菜机器人领域发展迅速,各类炒菜机器人不断被推出,已经在中央厨房、连锁餐饮、单位食堂以及军队野战后勤保障等场景有着不少的实际应用。炒菜机器人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并节省人员体力消耗。同时餐饮厨师流动性较大,请假、跳槽等情况会导致每次出的菜品差距大,无法稳定客户,炒菜机器人提供的菜品在品质、风味等方面具备高度的稳定性。炒菜机器人在同菜品大量需求的场合下具有更大的优势,然而传统炒菜机器人,只是模拟厨师炒菜的动作与流程,增加产量需要设计更大的锅体,大锅翻炒时,原料与高温底部接触机会少,需要长时间翻炒,且调味料与其他原料的混匀较难。一些炒菜机器人在菜肴品种的选择上范围较窄,同种炒菜机器人能炒制的菜品非常有限。餐饮行业和菜肴加工企业需要一种打破常规思路、自动化程度更高、适应性更广、加工能力更强的自动化菜肴炒制加工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连续式菜肴炒制加工装置,包括前处理输送装置、菜肴加工系统和进料系统。所述前处理输送装置为水平放置的圆筒状螺杆输送装置,内部设置有加热和温度控制装置,为混合、调味、腌制等前处理工序提供合适的温度;输送装置套筒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根据菜肴工艺,设置不同位置和大小的进料口;输送装置套筒底部设置有筛网排液口,前处理输送装置尾部接入菜肴加工系统,菜肴原料通过进料系统进入前处理输送装置和菜肴加工系统完成菜肴的炒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肴加工系统分为三种不同的加工模块,分别是集中炒制模块、分离炒制模块和焖炖模块,根据不同菜肴工艺选择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连续式菜肴炒制加工装置,包括前处理输送装置、菜肴加工系统和进料系统。所述前处理输送装置为水平放置的圆筒状螺杆输送装置,内部设置有加热和温度控制装置,为混合、调味、腌制等前处理工序提供合适的温度;输送装置套筒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根据菜肴工艺,设置不同位置和大小的进料口;输送装置套筒底部设置有筛网排液口,前处理输送装置尾部接入菜肴加工系统,菜肴原料通过进料系统进入前处理输送装置和菜肴加工系统完成菜肴的炒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菜肴加工系统分为三种不同的加工模块,分别是集中炒制模块、分离炒制模块和焖炖模块,根据不同菜肴工艺选择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模块进行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中炒制模块由片式加热中心轴和套筒组成,套筒作为片式加热中心轴的外壳,在模块内部以及不同模块拼接处约束原料的流动方向和空间。所述片式加热中心轴由中空旋转管、若干扇形加热片和若干集中模块液料加料口组成。所述中空旋转管垂直位于集中炒制模块中心,中空旋转管顶部和底部设置有拼接段,根据菜肴工艺,多个中空旋转管可以进行组合安装,组合后的中空旋转管上方设置有电机,驱动中空旋转管转动。所述扇形加热片水平设置在旋转管壁上,根据菜肴工艺,设置不同数量、间距、和面积的扇形加热片,每个扇形加热片由单独的温度控制系统,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扇形加热片随着中空旋转管转动,可以在搅拌混匀原料的同时,为下落的原料提供高温接触面和水平翻转的力。所述集中模块液料加料口可以根据菜肴工艺设置在不同位置,当设置在扇形加热片与旋转管的连接处时,排出的液料随离心力铺在扇形加热片上面;当穿过扇形加热片内部时,液料先经预热后再流出;当设置在旋转管壁上时,排出的液料随离心力向外甩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炒制模块由管式加热中心轴和套筒组成,套筒作为管式加热中心轴的外壳,在模块内部以及不同模块拼接处约束原料的流动方向和空间。所述管式加热中心轴由中空旋转管、分离转盘、环形隔层、若干组加热管和若干分离模块液料加料口组成。所述旋转管与集中炒制模块中相同,并可以进行相互拼接。所述分离转盘形状为网状盘,位于中空旋转管的上部,内高外低,从内到外设置由小到大的网孔,随中空旋转管的旋转而旋转,掉落到分离转盘上的原料向外运动,不同形态或大小的物料通过对应大小的网孔掉落到下方。所述加热管一端设置在中空旋转管壁上,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与旋转管垂直,根据菜肴工艺,同一水平面上设置一定数量和一定长度的加热管,组成一组加热管;所述环形隔层的中心轴线与中空旋转管重合,根据菜肴工艺,设置一定数量和一定间隔的环形隔层,将管式加热中心轴分隔成若干独立的空间。加热管穿过各层环形隔层,环形隔层固定在加热管上,并将加热管分隔成若干区段,控制每个区段内部加热丝的密度,便可以每个区段设置不同的加热温度。随着中空旋转管的旋转,不同形态或大小的原料落入不同区间,下落时触碰不同温度的加热管区段。所述分离模块液料加料口穿过加热管内部,在中空旋转管和环形隔层的连接处的外侧向上开口,可以根据菜肴工艺选择合适的加热管,设置合适数量和位置的加料口。
5.根据权利要求3和权利要求4所述的扇形加热片和加热管可以根据工艺要求混合安装,扇形加热片原料接触面积大,原料掉落慢,加热时间长,也可以安装在分离炒制模块中,加热管原料接触面积小,加热时间短,不易与原料粘连,也可以安装在集中炒制模块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焖炖模块为水平放置的圆筒状螺杆输送装置,根据输送方向,焖炖模块前部设置有向上的拼接口,可拼接其他模块,焖炖模块尾部设置有斜向下的出料口,可以拼接其他模块或连接后续包装设备。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不同区段设置不同的加热温度。水平圆筒外套上部设置有若干进料口,添加固料、液料或水。设置有液料循环系统,连接末端底部和前端进料口,打开后,装置末端底部透过筛网下落的液料可以输送到进料口或将多余的液体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系统由最初进料系统、中间进料系统以及内部进料系统组成,所有进料系统均为可以控制流量的各类输送管道。所述最初进料系统的各类管道接入前处理输送装置的进料口中,所述中间进料系统的各类管道接入各炒制模块顶部开口或进料口中,所述内部进料系统的各类管道从顶部进入炒制模块的中空旋转管内部,不随中空旋转管转动,中空旋转管在各液料加料口对应位置的内壁设有环形凹槽,凹槽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润泽,张迈希,余晓红,陈洪兴,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