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不锈钢生产加工装备的,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在不锈钢板表面形成疏水、疏油镀层的激光-电沉积复合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1、电沉积技术是一种在沉积池阴极附近借由金属的离子还原反应和电结晶过程在金属材料或半导体材料表面生成涂层的加工技术。通过电沉积技术在不锈钢板表面生成疏水、疏油的涂层便是电沉积技术的一种应用。例如,公开号为cn107740152a,名称为“一种不锈钢表面耐热超疏水涂层的电沉积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表面活化处理后的不锈钢浸泡至稀土金属盐或者铪盐水溶液中进行电沉积处理,再将表面电沉积金属氧化物的不锈钢放置于<1pa的真空环境中进行处理,从而在不锈钢表面实现了耐热超疏水处理。
2、然而,传统的电沉积技术的沉积效率相对低、镀层的结合力相对较差。为此,现有技术提出了激光辅助电沉积技术,其利用激光的光热效应,诱导或增强电沉积过程,从而提高沉积效率以及镀层的结合力。
3、例如,公开号为cn112176383a,名称为“一种利用激光电沉积复合加工的装置及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记载的一种装置,它包括阴极工件、工作阳极和激光束;所述阴极工件和工作阳极置于电沉积液内用于电化学沉积;还包括辅助阳极,所述阴极工件与辅助阳极平行设置,激光束透过辅助阳极辐照在阴极工件上,工作阳极和辅助阳极均与电化学电源正极相连。又如,公开号为cn114481266a,名称为“一种激光刻蚀微织构表面复合电沉积自润滑涂层的制备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记载的一种装置,它包括激光辐照系统、电化学沉积系统和
4、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激光-电沉积复合加工系统一次仅能对一块不锈钢板进行处理,处理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至少克服上述一项技术问题,提供适用于在不锈钢板表面形成疏水、疏油镀层的激光-电沉积复合加工系统,它能够实现一次对两块不锈钢板进行激光-电沉积复合处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处理效率。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包括设置在基础地面的上方的第一空间中的起吊装置、夹具和平移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基础地面的下方的第二空间中的两套激光辐照装置和电沉积装置,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3、所述夹具包括沿x轴方向设置的连杆、自所述连杆的两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对拉杆、设置在所述拉杆自由端的夹板、设置在连杆顶部的吊耳、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杆中部的第一接驳块,所述夹板适用于夹持不锈钢板;
4、所述平移装置包括平移座、通过所述平移座安装的驱动单元、以及受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从而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二接驳块,所述平移座和所述驱动单元允许所述夹具通过并使所述第一接驳块与所述第二接驳块连接并能够随所述第二接驳块一同移动;
5、所述电沉积装置包括装载有沉积液的沉积池,所述沉积池中设置有分别与直流脉冲电源的正极、负极相连的工具阳极和阴极插接座,所述沉积池朝向所述平移装置开口,且所述沉积池包括与所述工具阳极平行设置的玻璃墙面;
6、两套所述激光辐照装置均正对所述玻璃墙面设置,并位于所述工具阳极x轴方向的两侧;其中,
7、所述平移装置能够使一对所述夹板在一所述激光辐照装置的辐照工作区域、所述工具阳极的电沉积工作区域、另一所述激光辐照装置的辐照工作区域之间往复移动,当所述夹板移动至电沉积工作区域时,所述夹板所夹持的所述不锈钢板的底部插入所述阴极插接座中。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驳块是与所述连杆呈“十”字连接的矩形块,所述第二接驳块包括第二接驳块本体、沿x轴方向贯穿地开设在所述第二接驳块本体上的第一槽、沿y轴方向贯穿地开设在所述第二接驳块本体上的第二槽;接驳后,所述拉杆插接于所述第一槽中,所述第一接驳块插接于所述第二槽中。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平移座设置在所述基础地面上,所述驱动单元是丝杆伺服机构。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在所述驱动单元的丝杆上间距地设置一对限位环以将所述第二接驳块的位移在一对所述限位环之间。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接驳块移动至所述限位环限制位置时,所述不锈钢板位于辐照工作区域。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平移装置还包括一对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限位环两侧的区域,其上开设有适用于使所述连杆通过的通槽。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平移座通过纵向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础地面上。
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一对沿y轴方向布局的轨道、与所述轨道配合的电动滑块,所述平移座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电动滑块的安装平台上。
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工具阳极通过阳极插接座安装。
1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起吊装置包括吊索、控制缸体。
17、综上所述,本技术申请公开的一种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8、本案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能够实现一次对两块不锈钢板进行激光-电沉积复合处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处理效率;
19、相较于现有技术,为了使激光束能够辐照到不锈钢板表面而使工具阳极与不锈钢板垂直,本案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中工具阳极与不锈钢板平行设置,从而保证了电沉积的处理效率和质量;
20、通过纵向移动装置的设置,能够调整不锈钢板与激光辐照装置和工具阳极之间的距离,以适应多种工艺对不锈钢板与激光辐照光源、工具阳极之间沉积液厚度的需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础地面(1)的上方的第一空间中的起吊装置(2)、夹具(3)和平移装置(4),以及设置在所述基础地面(1)的下方的第二空间中的两套激光辐照装置(5)和电沉积装置(6),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块(35)是与所述连杆(31)呈“十”字连接的矩形块,所述第二接驳块(43)包括第二接驳块本体(431)、沿x轴方向贯穿地开设在所述第二接驳块本体(431)上的第一槽(432)、沿y轴方向贯穿地开设在所述第二接驳块本体(431)上的第二槽(433);接驳后,所述拉杆(32)插接于所述第一槽(432)中,所述第一接驳块(35)插接于所述第二槽(433)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座(41)设置在所述基础地面(1)上,所述驱动单元(42)是丝杆伺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驱动单元(42)的丝杆(4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驳块(43)移动至所述限位环(422)限制位置时,所述不锈钢板(7)位于辐照工作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装置(4)还包括一对防护罩(44),所述防护罩(44)罩设在所述限位环(422)两侧的区域,其上开设有适用于使所述连杆(31)通过的通槽(4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座(41)通过纵向移动装置(8)设置在所述基础地面(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装置(8)包括一对沿y轴方向布局的轨道(81)、与所述轨道(81)配合的电动滑块(82),所述平移座(41)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电动滑块(82)的安装平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阳极(62)通过阳极插接座(64)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装置(2)包括吊索(21)、控制缸体(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础地面(1)的上方的第一空间中的起吊装置(2)、夹具(3)和平移装置(4),以及设置在所述基础地面(1)的下方的第二空间中的两套激光辐照装置(5)和电沉积装置(6),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块(35)是与所述连杆(31)呈“十”字连接的矩形块,所述第二接驳块(43)包括第二接驳块本体(431)、沿x轴方向贯穿地开设在所述第二接驳块本体(431)上的第一槽(432)、沿y轴方向贯穿地开设在所述第二接驳块本体(431)上的第二槽(433);接驳后,所述拉杆(32)插接于所述第一槽(432)中,所述第一接驳块(35)插接于所述第二槽(433)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座(41)设置在所述基础地面(1)上,所述驱动单元(42)是丝杆伺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电沉积复合表面镀层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驱动单元(42)的丝杆(421)上间距地设置一对限位环(422)以将所述第二接驳块(43)的位移在一对所述限位环(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梅,李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宝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