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1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绕线轮单元包括容纳多种机构的绕线轮主体和向前对角线延伸并与绕线轮主体形成整体的T形杆连接腿部。绕线轮主体包括在其内部具有在一侧开口的容纳空间的主体构件和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构件上以便覆盖主体构件开口的盖构件。厚度减小部分在杆连接腿部和绕线轮主体连接的位置上形成在绕线轮主体的上后部内。厚度减小部分具有周边部分和从周边部分进一步凹入的凹入部分。覆盖构件安装成覆盖绕线轮主体的后下部,以便至少覆盖厚度减小部分的周边部分。(*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一种绕线轮单元。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鱼杆上并能够放出鱼线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
技术介绍
旋转绕线轮通常具有安装在鱼杆上的绕线轮单元、可转动地连接在绕线轮单元上的摇把、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的转子和在转子的前部处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并可前后移动的卷筒。鱼线通过转子引导并卷绕在卷筒的周边上。此类型的绕线轮单元装备有安装在鱼杆上的T形杆连接腿部和与杆连接腿部整体形成的绕线轮主体。多个机构容纳在绕线轮主体的内部。绕线轮主体包括在其内部具有在一侧开放的容纳空间的主体构件和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构件上以便覆盖主体构件的开口的盖构件。采用此类型的绕线轮单元,希望使得杆连接腿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短,使得钓者便于在保持鱼杆时用其手指保持杆连接腿部。另外,希望使得绕线轮主体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更长,使得绕线轮主体在其内部容纳多种机构。当试图实现这两个需要时,由于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显著变化,连接杆连接腿部和绕线轮主体的部分的强度可显著降低,当形成连接杆连接腿部和绕线轮主体的部分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使得尺寸变化逐渐进行,可以保持高度强度。但是由于连接杆连接腿部和绕线轮主体的区域形成大的壁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适用于安装在鱼杆上并能够放出鱼线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包括:绕线轮主体;适用于安装在鱼杆上的T形杆连接腿部,T形杆连接腿部向前对角线延伸并与绕线轮主体形成整体;在杆连接腿部和绕线轮主体连接的地方之上形成在 隔离剂图表的后表面上的厚度减小部分;以及构造成至少覆盖厚度减小部分的周边部分的覆盖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9-10 317778/03;JP 2004-2-20 43987/041.一种用于适用于安装在鱼杆上并能够放出鱼线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包括绕线轮主体;适用于安装在鱼杆上的T形杆连接腿部,T形杆连接腿部向前对角线延伸并与绕线轮主体形成整体;在杆连接腿部和绕线轮主体连接的地方之上形成在隔离剂图表的后表面上的厚度减小部分;以及构造成至少覆盖厚度减小部分的周边部分的覆盖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覆盖构件具有面向厚度减小部分的开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覆盖构件闭合厚度减小部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厚度减小部分的周边部分具有从杆连接腿部和绕线轮主体的周围表面凹入的凹入部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厚度减小部分具有穿过杆连接腿部和绕线轮主体的通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厚度减小部分的周边部分具有从杆连接腿部和绕线轮主体的周围表面凹入的凹坑。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通孔形成在与厚度减小部分的中心偏移的位置上。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凹坑包括朝着通孔倾斜的倾斜表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绕线轮主体包括主体构件和构造成安装在主体构件上的盖构件。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杆连接腿部与主体构件形成整体。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杆连接腿部与盖构件形成整体。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其特征在于,绕线轮主体在其下部包括第一接合部分,所述覆盖构件包括构造成从后部覆盖绕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上诚治北岛启吾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