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蔚蓝专利>正文

一种诱捕垂钓用漂浮型鱼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813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诱捕垂钓用漂浮型鱼饵,包括现有的鱼饵,其特征是按照占现有的鱼饵重量百分比为15~50%均匀混入干燥后研磨成粒度至少为30目、至多为100目的细小颗粒且比重轻于水的植物茎叶纤维,其制备方法有直接添加法和混入原料法。构思新颖,组成独特,变废为宝,成本低廉。可以长时间地漂浮在水面或悬浮在水中任意设定的某一层面,形成诱捕、垂钓鱼类水产动物的窝点平台,明显节省饵料的投放量,并大大减少诱捕、垂钓者的体力消耗。且易溶解于水,被自然环境分解吸收,不会对人类、鱼类及其生存的水域造成环境污染。将价值很低甚至作为垃圾处理的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外皮的加工后废弃物变为有益及有价值的鱼饵,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专用于特定动物的饲料,尤其是涉及一种诱捕垂钓用漂浮型鱼饵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粉状诱捕垂钓用鱼饵,在加水粘合后重量会增加,投入有鱼水域会即刻下沉至水底,既影响温度、气压对鱼的泳层控制,又降低鱼饵诱捕或垂钓的效果。如果要在水面或在水中某一层面诱捕或垂钓,只能采用靠外加浮力牵引以漂浮在水面或悬浮在水中某一层面的鱼饵。一旦离开外加浮力牵引,鱼饵仍会迅即下沉至水底,至于用加快起杆频率或投饵频率的方法,不但明显浪费鱼饵,也大大增加诱捕、垂钓者的体力消耗。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85500C公告的一种《下沉后可上浮的养鱼用饵料的制造方法》,提出这种下沉后可上浮的养鱼用饵料是在以鱼粉、小麦粉、大豆粉为主要原料的通常的养鱼饵料原料中按照重量百分比加入葡萄糖5.0~20.0%、黄原胶0.1~1.0%、酪蛋白酸钠0.1~0.7%、三聚磷酸钠0.1~0.5%、偏磷酸钠0.1~0.6%和大豆卵磷酯0.1~1.0%,且上述以鱼粉、小麦粉、大豆粉为主要原料的通常的养鱼饵料原料以占上述养鱼饵料最终干混合物整体的75.2~94.0%的比率混合。这种饵料的缺陷是只适用于养殖,不适用于诱捕垂钓,且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诱捕垂钓用漂浮型鱼饵,包括现有的鱼饵,其特征是按照占现有的鱼饵重量百分比为15~50%均匀混入干燥后研磨成粒度至少为30目、至多为100目的细小颗粒且比重轻于水的植物茎叶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诱捕垂钓用漂浮型鱼饵,包括现有的鱼饵,其特征是按照占现有的鱼饵重量百分比为15~50%均匀混入干燥后研磨成粒度至少为30目、至多为100目的细小颗粒且比重轻于水的植物茎叶纤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捕垂钓用漂浮型鱼饵,其特征是所述的植物茎叶纤维是具有鱼类水产动物习惯接受甚至喜爱追逐的气味的植物茎叶纤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诱捕垂钓用漂浮型鱼饵,其特征是所述的植物茎叶纤维是甘蔗、水稻、高粱、玉米、油菜、水草、芦苇或果蔬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外皮。4.一种诱捕垂钓用漂浮型鱼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照占现有的鱼饵重量百分比为15~50%,将现有的鱼饵与干燥后研磨成粒度至少为30目、至多为100目的细小颗粒且比重轻于水的植物茎叶纤维均匀混合成混合状制品。5.一种诱捕垂钓用漂浮型鱼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先将小麦粉与干燥后研磨成粒度至少为30目、至多为100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蔚蓝
申请(专利权)人:何蔚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