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养殖,特别是一种无公害牙鲆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牙鲆为肉食性、冷水性,适宜生长水温为8-24℃,属于海水底栖经济鱼类,是北方沿海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近年来,福建、广东等南方省份也开始进行牙鲆育苗和养殖,并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然而,由于违禁药物的使用、养殖水环境污染或饵料质量等问题,造成牙鲆等水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出口时常常因为使用违禁药物和微生物超标等原因而被拒收,我国广大城乡居民对清理“餐桌污染”,确保水产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日益强烈。目前,国内关于无公害牙鲆的养殖技术研究尚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公害牙鲆的养殖方法,养殖牙鲆符合无公害水产品(DB35/431-2001)安全要求。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无公害牙鲆的养殖方法,包括养殖水源选择、水质处理、饲料选择、疾病防治技术,其特征是按照养殖生态学原理和水生饲养生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无公害养殖的标准,人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具体步骤为1)养殖用水取自海域无污染源的深海水,经过砂滤、沉淀、消毒后入养殖池,苗种放养前,养殖池需用淡水浸泡、消毒后反复冲洗干净待用。养殖 ...
【技术保护点】
无公害牙鲆的养殖方法,包括养殖水源选择、水质处理、饲料选择、疾病防治技术,其特征是按照养殖生态学原理和水生饲养生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无公害养殖的标准,人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具体步骤为:1)养殖用水取自海域无污染源的深海水,经过砂滤 、沉淀、消毒后入养殖池,苗种放养前,养殖池需用淡水浸泡、消毒后反复冲洗干净待用,养殖池上方覆盖有遮光层,苗种放养入池后需定期换水;2)饲料选用蛋白质含量为45%-55%,脂肪为10%-13%,制成软颗粒饵料;3)定期加入淡水 对鱼苗淡水浴,预防寄生虫病,定期投喂药饵防治肠胃炎,起捕上市前1个月停用药饵。
【技术特征摘要】
1.无公害牙鲆的养殖方法,包括养殖水源选择、水质处理、饲料选择、疾病防治技术,其特征是按照养殖生态学原理和水生饲养生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无公害养殖的标准,人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具体步骤为1)养殖用水取自海域无污染源的深海水,经过砂滤、沉淀、消毒后入养殖池,苗种放养前,养殖池需用淡水浸泡、消毒后反复冲洗干净待用,养殖池上方覆盖有遮光层,苗种放养入池后需定期换水;2)饲料选用蛋白质含量为45%-55%,脂肪为10%-13%,制成软颗粒饵料;3)定期加入淡水对鱼苗淡水浴,预防寄生虫病,定期投喂药饵防治肠胃炎,起捕上市前1个月停用药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公害牙鲆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养殖池底呈凹形,苗种放养前,养殖池用淡水浸泡半个月,再用漂白粉消毒一天,反复冲洗干净待用,养殖池上方覆盖一层遮光率95%的遮光布,或用石棉瓦铺盖,遮光层上方配置有喷水装备,水温低于15℃时,日换水率为池水量的5-10倍,随水温升高,换水量需逐步增大,日换水率一般为池水量的10-20倍,水温高于27℃以上时,加入适量水温18℃左右深井地下淡水再辅以冰决降温,每天吸污1-2次,一般于投饵30分钟至1小时后进行,用具使用前后进行消毒,工具专池专用,生产操作时人员消毒手足,定期对养殖车间的各个通道消毒,死鱼、病鱼及时捞出,集中后填埋,防止病菌的传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无公害牙鲆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为减少鱼苗因水质变化过大而产生应激反应,先把鱼苗袋放入养殖池半小时左右,使袋里外水温相差小于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宽意,王春忠,刘正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