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底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745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4 16:12
本申请涉及车身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车身底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车身底部结构包括前围下板、左门槛梁、右门槛梁和后地板。前围下板设有前密封翻边,左门槛梁设有左密封翻边,后地板设有后密封翻边,右门槛梁设有右密封翻边。各个密封翻边依次首尾搭接,并通过紧固件提供固定基础,避免密封翻边之间相互脱离和碰撞异响,增强安全性和驾驶体验;而且,搭接处还涂有密封胶,保证搭接处的密封效果,防止路面积水自搭接处进入乘员舱;另外,本申请将密封翻边分段设置,并分别与车身四周结构相集成,再通过紧固件和密封胶密封连接,无需额外制备大尺寸的圈式密封边,简化工艺,省去大尺寸圈式密封边的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车身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身结构的,具体公开了一种车身底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本部分用于阐述与本申请相关的内容,其并不必然是已公开的现有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部分新能源车辆将车身底板与电池上盖集成设计,然后再将集成后的电池上盖与车身的前围下板、后地板及左、右门槛梁密封焊接,使得动力电池不仅作为能量体,而且也作为车身的结构部件。

3、进一步地,上述车型的车身一般还设有圈式密封边,圈式密封边分布于前围下板后沿、左门槛梁、后地板前沿及右门槛梁,具体地,圈式密封边一侧与前围下板、后地板及左、右门槛梁焊接,圈式密封边另一侧与集成后的电池上盖焊接,从而实现车身与电池上盖密封连接的效果。

4、但是,上述密封结构需要预先额外制备圈式密封边,再将圈式密封边分别与车身和电池上盖焊接,工艺比较繁琐,生产成本偏高,需要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解决上述内容中的至少部分技术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身底部结构,包括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底部结构(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底部结构(100)还包括电池上盖,所述电池上盖的周边分别与所述前密封翻边(111)、所述左密封翻边(121)、所述后密封翻边(141)和所述右密封翻边(1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A)和所述第二搭接部(B)上的紧固件均为自冲铆钉组件(160),所述第三搭接部(C)和所述第四搭接部(D)上的紧固件均为热熔自攻螺钉组件(1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底部结构(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底部结构(100)还包括电池上盖,所述电池上盖的周边分别与所述前密封翻边(111)、所述左密封翻边(121)、所述后密封翻边(141)和所述右密封翻边(1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a)和所述第二搭接部(b)上的紧固件均为自冲铆钉组件(160),所述第三搭接部(c)和所述第四搭接部(d)上的紧固件均为热熔自攻螺钉组件(1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冲铆钉组件(160)包括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自冲铆钉(161),和/或,所述热熔自攻螺钉组件(170)包括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热熔自攻螺钉(17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密封翻边(111)、所述左密封翻边(121)、所述后密封翻边(141)和所述右密封翻边(131)四者的下侧面位于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亚飞王杰宋亚东曹扬久徐超李鹏王义群于兵曾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