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高透聚碳酸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626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4 16:05
本技术涉及聚碳酸酯薄膜领域,尤其一种抗静电高透聚碳酸酯薄膜,包括基底层、功能层和表面抗菌层,基底层的上端设置有粘接层,粘接层的上端设置第一中间层,第一中间层的上端设置有功能层,功能层的上端设置第二中间层,第二中间层的上端设置硬化层,硬化层的上端设置表面抗菌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基底层提供薄膜的基础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保持良好的透明性;粘接层确保与基底层和中间层之间的牢固粘合;防水层增加薄膜的防水性能,而其薄度设计确保不会对薄膜整体厚度产生过大影响;透明增强层和透明导电层的设置提供良好的导电性能,并保持薄膜的高透明度;抗静电层有效减少静电积累,防止灰尘吸附,有助于保持薄膜的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聚碳酸酯薄膜,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高透聚碳酸酯薄膜


技术介绍

1、聚碳酸酯简称pc,具有各方面优异性能。聚碳酸酯薄膜或pc薄膜是以聚碳酸酯树脂为基料制得的薄膜,尺寸稳定,耐紫外光,韧性极好,强度高,不易撕裂破损,易粘接,易印刷,成型性好,用于各种标牌的丝网印刷,适应imd、吸塑、贴合、层压等加工方式。

2、在相关技术中,使用薄膜时,薄膜上容易因静电的因素沾染灰尘,这不仅会降低薄膜的美观性,也会对薄膜的使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聚碳酸酯薄膜使用的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静电高透聚碳酸酯薄膜。

3、本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构思的
技术介绍
,并且因此,它可以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高透聚碳酸酯薄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使用薄膜时,薄膜上容易因静电的因素沾染灰尘,这不仅会降低薄膜的美观性,也会对薄膜的使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聚碳酸酯薄膜使用的效果的问题。

<p>2、为了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静电高透聚碳酸酯薄膜,包括基底层(1)、粘接层(2)、功能层(4)和表面抗菌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的上端层压固定设置有粘接层(2),所述粘接层(2)的上端涂覆固定设置有第一中间层(3),所述第一中间层(3)的上端层压固定设置有功能层(4),所述功能层(4)的上端层压连接固定设置有第二中间层(5),所述第二中间层(5)的上端层压固定设置有硬化层(6),所述硬化层(6)的上端表面涂覆设置有表面抗菌层(7),所述功能层(4)包括防水层(8)、透明增强层(9)、透明导电层(10)和抗静电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高透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高透聚碳酸酯薄膜,包括基底层(1)、粘接层(2)、功能层(4)和表面抗菌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的上端层压固定设置有粘接层(2),所述粘接层(2)的上端涂覆固定设置有第一中间层(3),所述第一中间层(3)的上端层压固定设置有功能层(4),所述功能层(4)的上端层压连接固定设置有第二中间层(5),所述第二中间层(5)的上端层压固定设置有硬化层(6),所述硬化层(6)的上端表面涂覆设置有表面抗菌层(7),所述功能层(4)包括防水层(8)、透明增强层(9)、透明导电层(10)和抗静电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高透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为多层纳米复合聚碳酸酯层,所述基底层(1)的厚度为120微米,所述粘接层(2)为聚氨酯粘接层,所述粘接层(2)的厚度为2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高透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层(3)的上端层压固定设置有防水层(8),所述防水层(8)的上端涂覆设置有透明增强层(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方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华普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