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4184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容置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基部、由基部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以及由基部向下延伸设置的若干焊接脚。第一接触部的底端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凹口,当导电端子受压时可减小第一接触部所受应力,防止第一接触部因受应力过大而损坏,进而通过导电端子实现电连接器的良好电性连接功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 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与本技术相关的电连接器,用与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如中国台湾新型专 利公告第461150号所揭示,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 以及组设在绝缘本体上的操作盖体。绝缘本体设有若干固定孔。导电端子由导电片一体成 型,其包括与绝缘本体的固定孔啮合的固定腿、与固定腿一侧弹性连接的基部腿以及由固 定腿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作动臂与第二作动臂。基部腿向下延伸设有若干焊接脚。第一作 动臂包括由固定腿倾斜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部、由第一连接部弯折设置的簧部以及由 簧部末端分叉设置的杠杆部与尖端。尖端末梢设有第一电气接点。第二作动臂包括由固定 腿倾斜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连接部、设于第二连接部末端的啮合部以及由啮合部延伸设置 的接触臂。接触臂末端设有第二电气接点。上述电连接器虽然可以在驱动操作盖体挤压导电端子时通过导电端子的第一电 气接点与第二电气接点的配合夹持芯片模块的引线,通过导电端子的焊接脚与电路板焊 接,实现芯片模块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但是,当驱动操作盖体挤压导电端子时,导电 端子的第一连接部所受应力最大,会造成导电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因受应力过大而损坏,进 而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性连接性能。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防止导电端子因受应力过大而损 坏,进而确保电连接器处于良好的电性连接状态。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 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容置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 包括基部、由基部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以及由基部向下延伸设置的若 干焊接脚。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底端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凹口。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 底端设有凹口,当导电端子受压时可使第一接触部所受应力减小,防止第一接触部因受应 力过大而损坏,进而通过导电端子实现电连接器的良好电性连接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5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电连接器100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 上用于电性连接一种两侧各设有一排导电引脚的芯片模块(未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1、 若干收容在绝缘本体1中的导电端子2、安装在绝缘本体1上用于容纳芯片模块(未图示) 的承接座3以及安装在绝缘本体1上并可相对于绝缘本体1上下运动以驱动导电端子2的 操作盖体4。请重点参阅图2以及图3所示,绝缘本体1为一体成型的矩形构造,其包括平板状 的本体部10。本体部10的中部设有上下贯穿的扣持孔11。扣持孔11的相对两侧中部设 有凹槽110。扣持孔11在凹槽110的两侧各凸伸设有凸出部111。凸出部111的顶端设有 导引斜面1110。本体部10的相对两侧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2,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绝缘 本体1还包括设于本体部10四角落的若干凸台13。凸台13上设有可使操作盖体4相对于 绝缘本体1上下移动的槽体14。槽体14内设有凸块141,可与操作盖体4配合,用于防止 操作盖体4自绝缘本体1上脱落。所述主体部10沿其一对角线方向的角落处设有定位孔 101。承接座3安装在绝缘本体1上,其包括主体部30以及由主体部30四周向上延伸设 置的挡墙31。主体部30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承接芯片模块(未图示)的承接面300。承接 面300在一相对两侧区域上分别设有呈行排列的若干端子孔301。主体部30的中部向下延 伸设有一对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的扣持件32,用于将承接座3固定在绝缘本体1上。每一 扣持件32包括由承接座3的主体部30向下一体延伸设置的扣持臂320以及由扣持臂320 末端朝向主体部30外侧方向垂直凸伸设置的锁扣部321。所述扣持臂320可收容在绝缘 本体1的凹槽110中。所述锁扣部321可在绝缘本体1的凸出部111的导引斜面1110的 引导下卡扣于绝缘本体1的凸出部111的底端,用于将承接座3固定在绝缘本体1上。所 述锁扣部321具有弧状第一导引面3210。挡墙31的内侧设有倾斜第二导引面33,第二导 引面33下方设有垂直面34,垂直面34上设有若干成行排列的通孔340。主体部30的下表 面与绝缘本体1的定位孔101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定位柱302,可与绝缘本体1的定位孔101 配合,用于将承接座3定位在绝缘本体1上。操作盖体4为一框形构件,其具有两短侧壁40以及连接两短侧壁40的长侧壁41。 短侧壁40与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12相应位置处设有若干狭槽42。长侧壁41的四角 落向下垂直延伸设有若干导引部43,可与绝缘本体1的槽体14配合而使操作盖体4相对于 绝缘本体1上下运动。导引部43的末端设有卡勾431,可抵持在绝缘本体1的槽体14的凸 块141底端,用于防止操作盖体4在向上运动时脱离绝缘本体1。请重点参阅图4以及图5所示,导电端子2由金属薄片冲压而成,其设有基部20。 基部20旁侧的上端垂直延伸设有固定腿21,可将导电端子2固定在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 槽12中。固定腿21上设有若干倒刺23。基部20的旁侧下端垂直延伸设有位于固定腿21 下方的基部腿22。所述基部腿22的侧边向下延伸设有若干焊接脚24。基部20的顶端向 上延伸设有第一接触部25与第二接触部26,可夹持芯片模块(未图示)的导电引脚,用于实现电连接器100与芯片模块(未图示)之间的电性导通。所述第一接触部25包括由基 部20顶端倾斜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部250、由第一连接部250末端弯折设置的弹性部 251以及由弹性部251末端向上延伸后分叉设置的自由端252与尖端253。所述自由端252 的末端设有操作部254。所述尖端253的末梢设有第一电气接点255,可与芯片模块(未图 示)的导电引脚顶端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26包括由基部20顶端倾斜向上延伸设置的第 一接触臂261以及由第一接触臂261末端向上并朝向所述第一电气接点255延伸设置的第 二接触臂262。第二接触臂262的末端设有第二电气接点263,可与芯片模块(未图示)的 导电引脚的底端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25的第一连接部250底端沿其长度方向凹设有凹 口 256,可减小第一连接部250在操作盖体4驱动导电端子2时所受应力,防止第一连接部 250因受应力过大而损坏,进而防止导电端子2损坏。所述弹性部251呈” Ω ”形设置。所 述基部20在固定腿21的相对侧凹设有缺口 27,可方便治具将导电端子2压入绝缘本体1 的端子收容槽12中。组装时,先将导电端子2从旁侧组入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12中。此时导电端 子2的焊接脚24伸出绝缘本体1的底部。导电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5与第二接触部26 伸出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12顶端。然后将承接座3安装在绝缘本体1上。此时承接 座3的定位柱302收容在绝缘本体1的定位孔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容置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基部、由基部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以及由基部向下延伸设置的若干焊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底端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凹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嘉嘉刘立有杨振齐高亮王全张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