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粉机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238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选粉机转子,由水平放置的圆形上下板,在两板周边之间设置有一圈转子叶片,垂直于上板、从板面中心伸入到上下两板间的传动轴套,一端与所述传动轴套下端连接、另一端安装在上板上、形状如倒圆锥台的一个导流锥体,以及至少三片连接导流锥体侧壁与下板的涡流打散器叶片等组件构成,其所述转子叶片的侧面与过叶片边缘及转子轴线平面的夹角为10~80度,夹角大小与转子叶片的宽度成反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转子整体形状设计为圆锥台形,同时改变转子叶片的侧壁径向布置式,使其与转子轴线平面有一定的角度,有效的控制了粉尘分离细度,提高转子的分选质量和分选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选粉转子,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建材行业动态选粉机的斜叶片 锥形笼形转子。
技术介绍
以前使用的煤磨选粉机,均为静态选粉机,在分离器结构中无转子,因此粉尘细度不易控制,煤粉质量达不到窑用标准;而水泥动态选粉机的转子,由于其叶片均采用传统的 矩形叶片,受分级原理的局限,其分级区域狭小,分选精度不高、分选效果不理想,选粉率很 低,难于满足对产品高质量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选粉机在粉尘分选细度控制、分选质量和分选效率方面存在的问 题,申请人于2001年7月13日申请的专利号为01206827. 6,名称为“选粉机转子”的实用 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能控制粉尘分离细度,提高分选质量和分选效率的选粉机转子,如图 1和2所示,主要由水平放置的圆形上下板1与2,装在两板边缘间用以固定与支撑的连杆 10,在两板周边之间竖直安装的一圈侧壁朝向板心呈辐射状的转子叶片3,垂直于上板1、 从板面中心伸入到上下两板之间成为转子叶片3对称轴的一根传动轴11,装在该轴下端、 底部座装在下板2上、形状如圆锥台的一个导流锥体5,以及连接导流锥体5侧壁与支撑连 杆10,连接传动轴11与支撑连杆10的起固定作用的拉杆12等组件构成,转子叶片3横截 面从内到外呈扇形的异形叶片,内夹角为2 85度,叶片长度与内夹角大小成反比;以传动 轴11为对称中心,自导流锥体5侧壁至上板1对称的安装至少三个片状呈扇形或三角形或 矩形的涡流打散器叶片6,该叶片6与转子叶片3间夹角为5 85度。其中申请人于2001 年7月13日申请的专利号为01206824. 1,名称为“水平涡流选粉机涡流打散器”中对涡流 打散器叶片6作了详细描述。通过上述申请人申请的技术专利,较好的解决了以前选 粉机存在的粉尘分选细度控制、分选质量和分选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然而经过长期的实际使用后发现,在选粉机系统中,转子叶片采用叶片侧壁径向 布置式,虽然较之前提高了选粉质量和效率,但是仍然存在选粉细度不够高的问题,因为采 用转子叶片侧壁径向布置式,相邻两个转子叶片之间外侧的距离大于其内侧之间的距离, 使内侧的风速大于外侧的风速,这样容易造成粗颗粒的粉尘进入选粉机转子中,降低选粉 的质量,而且圆柱形的选粉转子以及转子内部的设计均不利于流场的均勻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分选流场 以及转子叶片在选粉转子中角度的设置,有效控制粉尘分离细度,提高分选质量和分选效 率,降低转子转速,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斜叶片锥形笼形转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选粉机转子,由水平放置的圆形上下 板,在两板周边之间设置有一圈转子叶片,垂直于上板、从板面中心伸入到上下两板间的传 动轴套,一端与所述传动轴套下端连接、另一端安装在上板上、形状如倒圆锥台的一个导流锥体,以及至少三片连接导流锥体侧壁与下板的涡流打散器叶片等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叶片的侧面与过叶片边缘及转子轴线平面的夹角为10 80度,夹角大小与转子 叶片的宽度成反比。为了使选粉机转子外部的流畅分布更加均勻,本技术所述的选粉机转子,所 述圆形上下板,其上板的直径小于下板的直径,设置于两板之间的一圈转子叶片与上下两 板形成圆锥台形,锥角为5 55度。为了使选粉机转子内部的流场分布均勻,本技术所述的选粉机转子,其在上 下两板及转子叶片内侧组成的区域内,水平设置有至少一层连接导流锥体侧壁与转子叶片 的中间隔板。为了使选粉机转子内部的流场更加通畅,本技术所述的选粉机转子,其所述 中间隔板上开有至少三处轴流通风孔。为了更好的控制选粉机转子的转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所述的选 粉机转子,其所述涡流打散器叶片上开有至少一处通孔。本技术将转子整体形状设计为圆锥台形,同时改变转子叶片的侧壁径向布置 式,使其与转子轴线平面有一定的角度,有效的控制了粉尘分离细度,提高转子的分选质量 和分选效率。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改变现有选粉机转子中转子叶片侧壁径向布置式,使其与转子轴线平面有一定 的角度,有效的控制了粉尘分离细度,提高转子的分选质量。2、选粉机转子的圆锥台形设计,使转子外部的流场分布更加均勻,选粉效率更高。3、选粉机转子内部中间隔板的设置以及隔板上的轴流通风孔,使流场在转子内部 的分布更加均勻、流畅。4、通过涡流打散器叶片上设置通孔,能有效控制转子的转速,提高转子的使用寿 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选粉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选粉机转子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倾斜叶片布置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间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涡流打散器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标记1为上板,2为下板,3为转动叶片,4为传动轴套,5为导流锥体,6为涡 流打散器叶片,7为中间隔板,8为轴流通风孔,9为通孔,10为连杆,11为传动轴,12为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3所示,一种选粉机转子,包括水平放置的圆形上下板1与2,传动轴套4、导流锥体5和涡流打散器叶片6,在所述两板周边之间设置有一圈转子叶片3,所述圆形上下 板1与2,其上板1的直径小于下板2的直径,设置于两板之间的一圈转子叶片3与上下两 板形成圆锥台形,其锥角为30度,这样能使转子外部的流场更加均勻;如图4和5所示,所 述转子叶片3的一侧面与过该叶片边缘及转子轴线平面的夹角为45度,夹角的大小与转子 叶片3的宽度成反比,这样相邻的两个转子叶片之间外侧距离与内侧距离基本相等,风速 基本相同,从而使粗颗粒的物料无法进入到转子中。所述传动轴套4垂直于上板1、从板面中心伸入到上下两板间,导流锥体5的一端 与所述传动轴套4下端连接、另一端安装在上板1上,其形状如倒圆锥台形,三片涡流打散 器叶片6以传动轴套4为对称中心,其一端连接导流锥体5的侧壁,另一端与下板2连接。如图6所示,在上下两板及转子叶片3内侧组成的区域内,水平设置有两层连接导 流锥体5侧壁与转子叶片3的中间隔板7,使转子中的流场实现分流选粉,所述中间隔板7 上还开有八个轴流通风孔8,其开孔率为80%,这样能加强转子中流场的流通;如图7所示, 在所述涡流打散器叶片6上开有两个通孔9,其开孔率为70%,如此能更好的控制转子的转 速,提高转子的使用寿命。如图8所示,物料从选粉机入口进入,通过转子进行选粉,由于转子内转子叶片与 其侧壁径向上有一定角度,故相邻两个转子叶片之间外侧距离与内侧距离基本相等,风速 基本相同,这样使粗颗粒的物料无法进入到转子中,最后使粗颗粒从选粉机的出口排出,而 符合细度的物料从转子内由风机抽走,这样有效的控制了粉尘分离细度,提高了转子的分 选质量和分选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选粉机转子,由水平放置的圆形上下板(1)与(2),在两板周边之间设置有一圈转子叶片(3),垂直于上板(1)、从板面中心伸入到上下两板间的传动轴套(4),一端与所述传动轴套(4)下端连接、另一端安装在上板(1)上、形状如倒圆锥台的一个导流锥体(5),以及至少三片连接导流锥体(5)侧壁与下板(2)的涡流打散器叶片(6)等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叶片(3)的侧面与过叶片边缘及转子轴线平面的夹角为10~80度,夹角大小与转子叶片(3)的宽度成反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民魏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利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