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108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轮,所述输送轮为具有轴设孔的环状构造,包含有一内胎层及一外层体;其中该内胎层包括有一环周壁及二侧壁面,该外层体一体成型射出包覆于该内胎层的环周壁与二侧壁面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以大幅提升接合强度,而能更进一步提升输送轮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可广泛适用于各种需要使用输送轮的场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关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Crystal Display)玻璃基板承载输送轮结构的创新型 态输送轮。
技术介绍
一般高度精密科技对象如TFT-IXD玻璃基板于输送过程中,必须透过输送装置进 行承载输送目的,而一般的输送装置大多为履带、滚轮等。上述习知滚轮结构设计上,为了成本的考虑,包含有一塑料材质的内胎,再于内胎 的外环壁连结一耐磨层(可通过包覆射出的制作工法),但实际使用上仍旧存在着一些问 题点,例如习知滚轮的内胎与耐磨层为异质材质结合所构成的结构型态,此种结构型态对 于输送的承载使用状态而言并无任何不妥,但就内胎与耐磨层的组合状态而言,由于耐磨 层仅嵌合或黏合于该内胎的外环壁,其于输送过程中若受到垂向的摩擦力,该耐磨层则非 常容易造成松脱的情况与问题。有鉴于此,本技术专利技术人乃积极开发研究,并为改进上述产品的不足,经过长 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技术的输送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送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 内胎 层与外层体容易松脱分离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送轮,所述输送轮为具有 轴设孔的环状构造,包含有一内胎层及一外层体;其中该内胎层包括有一环周壁及二侧壁 面,该外层体一体成型射出包覆于该内胎层的环周壁与二侧壁面。优选地,其中该内胎层与外层体为不同材质结合所构成的复合层构造。优选地,其中该外层体的耐磨性大于该内胎层的耐磨性。优选地,其中该内胎层与外层体结合部位设置有辅助定位部;该内胎层的环周壁 及二侧壁面形成有凹槽状纹路,并通过该外层体采用一体成型射出的制作方法,将外层体 包覆于该内胎层的凹槽状纹路以形成该辅助定位部。优选地,其中该外层体一体成型射出包覆于该内胎层的环周壁与二侧壁面转折部 位全部面域。优选地,其中该外层体一体成型射出包覆于该内胎层的环周壁与二侧壁面转折部 位局部面域。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由于该输送轮包含有一内胎层及一外层体,该内 胎层包括有一环周壁及二侧壁面,且其中,该外层体一体成型射出包覆于该内胎层之环周 壁与二侧壁面,采用该独特设计,使本技术产品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以大幅提升接合 强度,而能更进一步提升输送轮的使用寿命,同时达到输送效能更加提升的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利用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轴向平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径向平面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径向平面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图4中B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内胎层的环周壁设有凹槽状纹路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技术输送轮的较佳实施例,类似的实施例仅供说明之 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输送轮A,包含有一内胎层10及一外层体20,该输送轮A还设置有一轴设孔 30,以供一转轴(注此结构图面省略)穿设,且该内胎层10为输送轮A的支撑本体,其主 要材质为塑料性材料,相对硬度较低,耐磨性差,成本也较低廉;而该外层体20为输送轮A 与输送物(如=TFT-LCD玻璃基板)直接接触的部份,而其主要材质选择耐磨性相对较内胎 层10较佳;其中该内胎层10包括有一环周壁11及二侧壁面12,且其中,该外层体20 —体 成型射出包覆于该内胎层10的环周壁11与二侧壁面12转折部位全部或局部面域。其中,该内胎层10与外层体20为异质结合所构成的复合层构造,该内胎层10材 质为耐磨性较差的塑料性材料,该外层体20材质则可为耐磨性较佳的塑料性材料,且该外 层体20的耐磨性大于该内胎层10的耐磨性。其中,该内胎层10与外层体20结合部位设置有辅助定位部40 ;该内胎层10的环 周壁11及二侧壁面12形成有凹槽状纹路13,并通过该外层体20采用一体成型射出的制作 方法,将外层体20包覆于该内胎层10的凹槽状纹路13以形成该辅助定位部40 (请配合参 阅图5所示),该凹槽状纹路13型态并无特别局限,可为波浪齿形态样或长条形状沟槽等, 但以不妨碍该输送轮A的支撑强度以及转动时的平衡性均可。其中,如图3所示,该外层体20 —体成型射出包覆于该内胎层10的环周壁11与 二侧壁面12转折部位全部面域。其中,如图4所示,该外层体20 —体成型射出包覆于该内胎层10的环周壁11与 二侧壁面12转折部位局部面域。采用上述结构组成设计,本技术所揭示输送轮的核心设计,主要在于该内胎 层10的环周壁11与二侧壁面12包覆有所述外层体20的技术特点,所述外层体20采用一 体成型射出制造方法包覆于该内胎层10的环周壁11与二侧壁面12转折部位局部或全部 面域,以大幅增加该输送轮A的内胎层10与外层体20接合面域,进而达到提升输送轮A组 合质量,增加其组合强度,其中本实施例的凹槽状纹路13为波浪齿纹型态,设置于该内胎 层10的环周壁11 (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或者该凹槽状纹路13可设计成长条凹槽型态, 并设置于靠近中心的侧壁面12,通过所述凹槽状纹路13与外层体20以构成辅助定位部40的构造型态,将具有组合效果能够大幅提升的优点,而能更进一步提升输送轮的耐用性与使用寿命。本技术功效增进的事实如下第一,本技术所揭示输送轮主要通过所述外层体包覆于该内胎层的环周壁与 二侧壁面的创新独特结构设计,以构成增大内胎层与外层体接合面域的复合构造型态;使 得本技术对照先前技术所提习知结构而言,将透过相贴触面域增大,以大幅提升接合 强度,而能更进一步提升输送轮的使用寿命。第二,由于本技术输送轮的外层体一体成型射出包覆于该内胎层的环周壁与 二侧壁面,使本技术的输送轮对照先前技术所提习知结构而言,即增加侧壁面的接合 面域,使得该输送轮能够接受垂向的摩擦力,将增进侧向抗力的特点,而避免外层体松脱的 现象,进而达到输送效能更加提升的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利用效益。本技术可产生的新功效如下通过该输送轮于内胎层的二侧壁面形成有凹槽 状纹路,并与该外层体共构形成所述辅助定位部的设计,当输送轮转动时,由于设在侧壁面 的辅助定位部较为接近输送轮的中心,可大幅降低凹槽状纹路对位误差所产生的不平衡现 象,进以获致较佳的转动灵敏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 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 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一种输送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轮为具有轴设孔的环状构造,包含有一内胎层及一外层体;其中该内胎层包括有一环周壁及二侧壁面,该外层体一体成型射出包覆于该内胎层的环周壁与二侧壁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胎层与外层体为不同材质结 合所构成的复合层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层体的耐磨性大于该内胎层 的耐磨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胎层与外层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轮为具有轴设孔的环状构造,包含有一内胎层及一外层体;其中该内胎层包括有一环周壁及二侧壁面,该外层体一体成型射出包覆于该内胎层的环周壁与二侧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忠黄清慈黄清德
申请(专利权)人:泳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