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023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推动部分;该接触部分包括有带有动触点的动簧片、带有静触点的静簧片、动簧引出片、动簧接线端子和静簧接线端子;在壳体的一侧边设有能够与外置的轨道相配合的导轨;该导轨为卡口结构,其包括带凸出部的两侧卡壁;两侧卡壁中的其中之一设为能够使所述凸出部弹性伸缩的伸缩壁体;所述的动簧接线端子和静簧接线端子分别采用压线端子。该结构的磁保持继电器,通过导轨安装方式来实现继电器的安装,消除了采用螺丝安装继电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还可以达到快速安装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压线结构来取代点焊外接件方式对线路进行连接,消除了点焊方式所带来的弊端;达到了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导轨安装方式的磁保持继电o
技术介绍
磁保持继电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继电器,也是一种自动开关。和其他 电磁继电器一样,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切断作用。所不同的是,磁保持继电器的常闭或常 开状态完全是依赖永久磁钢的作用,其开关状态的转换是靠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触发而 完成的。当继电器的触点需要开或合状态时(即接通或切断负载时),只需用正(反)直流 脉冲电压激励线圈,继电器在瞬间就完成了开与合的状态转换。通常触点处于保持状态时, 线圈不需继续通电,仅靠永久磁钢的磁力就能维持继电器的状态不变。磁保持继电器被广 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现有的磁保持继电器通常包括有壳体、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推动部分。壳体是其 他零件的载体,因此,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推动部分分别被装在壳体内并处于相配合的位 置,其推动部分连接在磁路部分与接触部分之间。推动部分通常包括衔铁部件和推动卡,在 磁路部分的线圈接通时,衔铁部件动作并带动推动卡动作,进而由推动卡带动磁路部分的 动静触点接触或离开,从而实现对负载通/断的控制。现有的磁保持继电器通常是安装在 电表内部,在继电器的壳体上一般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螺丝可以把继电器和电表装在一 起,但是,如果安装时螺丝拧的太紧的话,则有可能造成继电器外壳变形而对继电器内部的 零件产生压力,从而使得继电器推动机构受到的阻力过大以致于继电器工作不正常或者继 电器失效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现有的磁保持继电器接入线路(即连接负载的线路)通 常都是采用外接件的方式,且外接件都是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到继电器上的,采用此方式 存在有如下弊端一是点焊后的外观不良;二是易使外接件安装不到位;三是点焊本身需 要的成本不小;从而影响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磁保持继电器,是在继电 器上设有导轨,通过导轨安装方式来实现继电器的安装,消除了采用螺丝安装继电器所带 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还可以达到快速安装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压线结构来取代点焊 方式对外接件进行连接,消除了点焊方式所带来的弊端;达到了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 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推动部分;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推动部分对应装在壳体内相配合 的位置;推动部分连接在磁路部分与接触部分之间;该接触部分包括有带有动触点的动簧 片、带有静触点的静簧片、动簧引出片、动簧接线端子和静簧接线端子;动簧片一端与推动 部分相连接,另一端与动簧引出片的一端相连接,动簧引出片的另一端与动簧接线端子相 连接;静簧片一端与静簧接线端子相连接;在壳体的一侧边设有能够与外置的轨道相配合3的导轨;该导轨为卡口结构,其包括带凸出部的两侧卡壁;两侧卡壁中的其中之一设为能 够使所述凸出部弹性伸缩的伸缩壁体;所述的动簧片与动簧引出片连接成具有抗短路作用 的之字形结构。进一步的,还包括微动开关接触部分;该微动开关接触部分包括带微动动触点的 微动开关动簧片和带微动静触点的微动开关静簧片,微动开关动簧片和微动开关静簧片分 别装在壳体上并处于相配合的位置,微动开关动簧片与推动部分相连接。所述的伸缩壁体包括压缩块和壳体上用来装入所述压缩块的安装部;该安装部包 括用来提供压缩块移动的滑槽和与所述滑槽垂直相通的定位槽;该压缩块包括配合在所述 滑槽中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的一侧设有作为卡壁凸出部的凸出结构;在设有凸出结构一 侧的主体部分中向所述定位槽一体延伸设有第一定位柱,在主体部分的另一侧向所述定位 槽一体延伸设有可弹性摆动的第二定位柱;压缩块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相配合而弹 性张顶在定位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中。所述的主体部分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对的凹槽,第二定位柱由所述凹槽的槽底向 所述定位槽延伸构成。所述的凹槽中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加强筋。所述的动簧接线端子和静簧接线端子均采用压线端子结构;该压线端子结构包括 端子本体和压线螺丝;在壳体上设螺丝套孔,所述压线螺丝活动套在螺丝套孔中并与所述 端子本体相旋接;端子本体设有与所述压线螺丝垂直相交的接线孔,动簧引出片或静簧片 伸入所述接线孔中并与所述压线螺丝的底端垂直相抵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在壳体的一侧边设有能够与外置的轨道相 配合的导轨;且该导轨为卡口结构,其包括带凸出部的两侧卡壁;两侧卡壁中的其中之一 设为能够使所述凸出部弹性伸缩的伸缩壁体;采用导轨安装结构,不需要通过对继电器的 压力来固定继电器,也就不会因安装的原因造成继电器的失效,另外,采用导轨安装还可以 达到快速安装的效果。由于动簧接线端子和静簧接线端子分别采用压线端子,即采用压线 的方式来实现线路的连接;该结构消除了焊接工序导致的继电器不良现象。由于采用了导 轨结构和压线结构的相结合,使得该结构的继电器可以进行叠加,改变了现有的磁保持继 电器都是每个继电器单独控制一个电表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组来控制多个电表,方便进行 集中控制,用户只需要通过信号电流来控制继电器就可以达到根据自己的意愿控制任何一 个电表的通断,这样就相当于达到一个远程控制的办法,也可以做到单元用电控制。由于采 用了压缩块和壳体上的安装部相配合来实现伸缩壁体的功能,从结构上,既实现了压缩块 的伸缩功能,又达到了固定压缩块的作用,具有实现效果好的特点。由于动簧片与动簧引出 片连接成具有抗短路作用的之字形结构,使得该继电器抗短路效果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磁 保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底座与压缩块相配合的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压缩块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压缩块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底座部分与压缩块相配合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压线端子结构的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压线端子结构的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动簧片与动簧引出片的连接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一;图10是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磁路部分、接触部分 和推动部分;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推动部分对应装在壳体内相配合的位置;推动部分连 接在磁路部分与接触部分之间;该壳体包括前壳15和底座1,前壳15与底座1相固定而形 成壳体;底座1是其他零件的载体,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推动部分对应装在底座1中相配 合的位置;该磁路部分包括轭铁21、漆包线22、线架23和线圈引出脚24,线架23固定在底 座1中,漆包线22缠绕于线架23,轭铁21插入线架23,线圈引出脚24插入线架23 ;该接 触部分包括有带有动触点31、动簧片32、静触点33、静簧片34、动簧引出片35、动簧接线端 子36和静簧接线端子37,动触点31铆接在动簧片32上,静触点33铆接在静簧片34上, 动簧片32—端与推动部分相连接,另一端与动簧引出片35的一端铆接相连接,动簧引出片 35的另一端与动簧接线端子36相连接,静簧片34 —端与静簧接线端子37相连接,静簧片 34、动簧引出片35、动簧接线端子36和静簧接线端子37分别装在底座1中;推动部分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壳体、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推动部分;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推动部分对应装在壳体内相配合的位置;该接触部分包括有带有动触点的动簧片、带有静触点的静簧片、动簧引出片、动簧接线端子和静簧接线端子;动簧片一端与推动部分相连接,另一端与动簧引出片的一端相连接,动簧引出片的另一端与动簧接线端子相连接;静簧片一端与静簧接线端子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一侧边设有能够与外置的轨道相配合的导轨;该导轨为卡口结构,其包括带凸出部的两侧卡壁;两侧卡壁中的其中之一设为能够使所述凸出部弹性伸缩的伸缩壁体;所述的动簧片与动簧引出片连接成具有抗短路作用的之字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钟叔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