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电流平衡的点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9315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电流平衡的点灯装置,包括电源控制电路、至少两个变压器组以及电流平衡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具有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用于将外部交流电源信号转换为方波信号。每个变压器组包括两个变压器,每个变压器组中的两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相互串联形成所述变压器组的初级绕组,且串接于电源控制电路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之间,次级绕组分别串接至少一个灯管。电流平衡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流平衡元件,其中,每个电流平衡元件包括两个绕组,分别串联于对应变压器组的初级绕组与电源控制电路的对应输出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利用较少的电流平衡元件实现多个灯管间的电流平衡,节约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电流平衡的点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显示器(IXD)的面板主要采用放电灯(Discharge Lamp)作为背光源, 该种灯管需要较高的驱动电压才可以点亮。随着LCD面板尺寸向大型化方向的发展,则需 要使用多个灯管来提供足够的亮度。然而在多灯管的LCD面板中,由于各灯管阻抗的差异, 会使流经各并联灯管的电流分配不均勻。这不仅使某些灯管因电流过小而造成亮度不足, 影响整个IXD面板的亮度均勻性,还会使得某些灯管因电流过大而缩短灯管本身及整个 IXD面板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需提供一种具有电流平衡的点灯装置,用于平衡流经灯管的电流,使得 LCD面板亮度均勻。一种具有电流平衡的点灯装置,用于驱动多个灯管点亮,其中,灯管的数量为 2n+2,n为正整数,其包括电源控制电路、至少两个变压器组以及电流平衡电路。电源控制电 路具有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用于将外部交流电源信号转换为方波信号。至少两个变压器 组用于将方波信号转换为可驱动灯管的电信号,其中,每个变压器组包括两个变压器,且, 每个变压器组中的两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相互串联形成所述变压器组的初级绕组,且串接 于电源控制电路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之间,次级绕组分别串接至少一个灯管。电流平衡 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流平衡元件,用于平衡流经灯管的电流,其中,每个电流平衡元件均包 括两个绕组,其中一个绕组串联于一个变压器组的初级绕组与电源控制电路的负输出端之 间,另一个绕组串联于另一个变压器组的初级绕组与电源控制电路的正输出端之间。其中, 变压器组的数量为n+1,电流平衡元件的数量为η,η为正整数。一种具有电流平衡的点灯装置,用于驱动多个灯管点亮,其中,所述灯管的数量为 4η+4,η为正整数,其包括电源控制电路、至少四个变压器组以及电流平衡电路。电源控制电 路具有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用于将外部交流电源信号转换为方波信号。至少四个变压器 组用于将方波信号转换为可驱动灯管的电信号,其中,每个变压器组包括两个变压器,每个 变压器组中的两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相互串联形成所述变压器组的初级绕组,且串接于电 源控制电路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之间,次级绕组分别串接至少一个灯管。电流平衡电路 包括至少一个电流平衡元件,用于平衡流经灯管的电流,其中,每个电流平衡元件均包括两 个绕组,其中一个绕组串联于其中两个变压器组的初级绕组与电源控制电路的负输出端之 间,另一个绕组串联于另外两个变压器组的初级绕组与电源控制电路的正输出端之间,且, 与电流平衡元件每个绕组相连的两个变压器组的初级绕组相互并联。其中,变压器组的数 量为2η+2,电流平衡元件的数量为η,η为正整数。本技术的点灯装置采用较少的电流平衡元件实现多个灯管间的电流平衡,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电流平衡的点灯装置。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电流平衡的点灯装置。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具有电流平衡的点灯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电流平衡的点灯装置,用于驱动四个 灯管L1、L2、L3、L4,其包括电源控制电路10、两个变压器组21、22以及电流平衡电路30。其 中,电源控制电路10具有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用于将外部交流信号转换为方波信号。变 压器组21、22用于将所述电源控制电路10输出的方波信号转换为可驱动灯管Li、L2、L3、 L4的电信号。每个变压器组均包括两个变压器Tl、T2,且每个变压器均具有一个初级绕组 以及至少一个次级绕组,本实施方式中,变压器T1、T2只具有一个次级绕组。每个变压器组 中的两个变压器Tl、Τ2的初级绕组相互串联形成对应变压器组的初级绕组,且连接于电源 控制电路10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之间,次级绕组分别连接对应灯管。电流平衡电路30 包括电流平衡元件CT,连接于变压器组Τ1、Τ2之间,且同时连接于电源控制电路10,用于平 衡流经所述灯管L1、L2、L3、L4的电流。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信号为交流弦波信号。具体而言,变压器组21的初级绕组相互串联于电源控制电路10的正输出端与负 输出端之间,其次级绕组分别连接灯管L1、L2。同样地,变压器组22中的初级绕组也相互串 联于电源控制电路10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之间,其次级绕组分别连接灯管L3、L4。本实 施方式中,电流平衡元件CT为电流变压器(current transformer, CT),其具有两个绕组, 每个绕组中线圈的圈数比为1 1。其中,电流平衡元件CT的一个绕组串联于变压器组21 的初级绕组与电源控制电路10的负输出端之间,其另一个绕组串联于变压器组22的初级 绕组与电源控制电路10的正输出端之间,用于平衡流经灯管L1、L2、L3、L4的电流。图2所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具有电流平衡的点灯装置,用于驱动多个灯 管L,其数量为2n+2,n为正整数,且包括电源控制电路10、n+l个变压器组T以及电流平衡 电路40。其中,电源控制电路10具有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用于将外部交流信号转换为方 波信号。所述变压器组T用于将所述电源控制电路10输出的方波信号转换为可驱动灯管L 的电信号。每个变压器组T的内部结构及其连接关系与图1的变压器组21、22相同,故省 略不再描述。本实施方式中,电流平衡电路40包括多个电流平衡元件CTn,其数量为η,η为正 整数。所述电流平衡元件连接于变压器组T之间,S卩,电流平衡元件CTl连接于第一个变压 器组21与第二个变压器组22之间,电流平衡元件CT2连接于第二个变压器组22与第三个 变压器组23之间,以此类推,电流平衡元件CTn连接于第η个变压器组与第η+1个变压器 组之间,用于平衡流经2η+2个灯管L的电流。同时,电流平衡元件CTn还连接至电源控制电路10。具体而言,电流平衡元件CTl 的一个绕组串联于第一个变压器组T初级绕组与电源控制电路10的负输出端,其另一个绕 组串联于第二个变压器组T的初级绕组与电源控制电路10的正输出端;电流平衡元件CT2的一个绕组串联于第二个变压器组T的初级绕组与电源控制电路10的负输出端之间,其另 一个绕组串联于第三个变压器组T的初级绕组与电源控制电路10的正输出端;以此类推, 电流平衡元件CTn的一个绕组串联于第η个变压器组T的初级绕组与电源控制电路10的 负输出端之间,其另一个绕组串联于第(η+1)个变压器组T的初级绕组与电源控制电路10 的正输出端之间。由此可见,本实施方式中,2η+2个灯管仅需η个电流平衡元件CT即可实现各个灯 管之间的电流平衡,且,各个灯管之间的相位可以是同相,也可以是反向。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具有电流平衡的点灯装置,用于驱动多个灯管 L,其数量为4η+4,η为正整数,且包括2η+2个变压器组T以及电流平衡电路50。其中,每个 变压器组T的内部架构以及连接关系与图1的变压器组21、22相同,故省略不再描述。且, 电流平衡电路50包括多个电流平衡元件CTn,其数量为n,其中,η为正整数。同样,每个电 流平衡元件CTn也包括两个绕组,其中一个绕组串联于其中两个变压器组T的初级绕组与 电源控制电路10的负输出端之间,另一个绕组串联于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电流平衡的点灯装置,用于驱动多个灯管点亮,其中,所述灯管的数量为2n+2,n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灯装置包括:  电源控制电路,具有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用于将外部交流电源信号转换为方波信号;  至少两个变压器组,用于将所述方波信号转换为可驱动所述灯管的电信号,其中,每个变压器组包括两个变压器,所述两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相互串联形成所述变压器组的初级绕组,且连接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正输出端与负输出端之间,其次级绕组分别串接至少一个灯管;以及  电流平衡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流平衡元件,用于平衡流经所述灯管的电流,其中,每个电流平衡元件包括两个绕组,其中一个绕组串联于一个变压器组的初级绕组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负输出端之间,另一个绕组者串联于另一个变压器组的初级绕组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正输出端之间;  其中,所述变压器组的数量为n+1,所述电流平衡元件的数量为n,n为正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宗仪何记献黄中利王家鹏
申请(专利权)人: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寰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