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1、新能源下线测试台是一种对被测产品(如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等)进行检测测试的台架。在测试过程中,由于被测产品会持续发热,因此需要对被测产品进行冷却,以保证被测产品的正常工作并延长被测产品的寿命。
2、目前,对被测产品进行冷却主要是利用工厂冷却水经过换热器与被测产品换热,从而实现对被测产品温度的控制。然而,这种方式的控制精度波动较大,冷却效果可能不理想;而且无法兼顾测试过程中其他设备(如测功机等)的冷却,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及系统,能够提升对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效果,同时节约能耗。
2、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包括:制冷组件、循环组件、第一测试台和通气组件,一个制冷组件对应一个循环组件,一个循环组件对应一个第一测试台,第一测试台用于放置待冷却设备;
3、制冷组件,用于生成制冷剂;
4、循环组件包括内循环换热单元和外循环换热单元;内循环换热单元与对应的制冷组件连通,用于采用制冷剂调节液体的温度;外循环换热单元分别与内循环换热单元、对应的待冷却设备连通,用于采用液体对待冷却设备进行冷却;
5、通气组件与待冷却设备连通,用于在对待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后,向待冷却设备通气,以排放待冷却设备内残留的液体。
6、可选的,待冷却设备包括被测产品和/或
7、当待冷却设备包括被测产品时,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和第二测试台,一个用于放置被测产品的第一测试台对应一个检测组件和一个第二测试台,第二测试台用于放置排放残留液体后的被测产品;
8、检测组件与对应的被测产品连通,用于在对被测产品进行冷却前,与通气组件配合,以检测被测产品的气密性;
9、通气组件,还用于向第二测试台上放置的被测产品通气,以对被测产品内残留的液体进行二次排放。
10、可选的,制冷组件的数量、循环组件的数量、第一测试台的数量均为2,通气组件的数量为1;
11、一个第一测试台用于放置被测产品,另一个第一测试台用于放置测功机。
12、可选的,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主电磁阀、主膨胀阀、蒸发器、压力表和压力控制器;
13、压缩机的一端与冷凝器的一端连通,压缩机用于将内部存储的制冷剂压缩,排出高温高压气体至冷凝器;
14、冷凝器的另一端与蒸发器的第一端连通,蒸发器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另一端连通;干燥过滤器、主电磁阀、主膨胀阀依次设置在冷凝器的另一端和蒸发器的第一端之间;
15、冷凝器接入外部水源;冷凝器用于对外部水源和高温高压气体进行换热冷凝,生成制冷剂,并将制冷剂输送至蒸发器和压缩机;
16、压力控制器的一端与压缩机的一端连通,压力控制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另一端连通,压力控制器用于对压缩机进行过压保护;
17、压力表用于检测制冷组件的制冷剂压力。
18、可选的,制冷组件还包括:热旁通电磁阀、调节阀、冷旁通电磁阀和冷旁通膨胀阀;
19、热旁通电磁阀、调节阀依次设置在冷凝器的一端和蒸发器的第一端之间;
20、冷旁通电磁阀、冷旁通膨胀阀依次设置在干燥过滤器和压缩机的另一端之间。
21、可选的,内循环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水箱和内循环水泵;
22、第一水箱的第一出水口与蒸发器的第三端连通,蒸发器的第四端与第一水箱的第一入水口连通;第一水箱用于容置液体;
23、内循环水泵设置在第一水箱的第一出水口和蒸发器的第三端之间;内循环水泵用于实现液体在第一水箱和蒸发器之间的循环,液体流经蒸发器时与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换热,从而实现对液体的温度的调节。
24、可选的,外循环换热单元包括:外循环水泵、第一单向阀和过滤器;
25、第一水箱的第二出水口与待冷却设备的入水口连通,待冷却设备的出水口与第一水箱的第二入水口连通;
26、外循环水泵设置在第一水箱的第二出水口和待冷却设备的入水口之间;外循环水泵用于实现液体在第一水箱和待冷却设备之间的循环,液体流经待冷却设备时与待冷却设备换热,从而实现对待冷却设备的冷却;
27、第一单向阀设置在外循环水泵和待冷却设备的入水口之间,第一单向阀用于防止液体逆流;
28、过滤器设置在待冷却设备的出水口和第一水箱的第二入水口之间,过滤器用于过滤液体中的杂质。
29、可选的,通气组件包括:气源、减压阀和第二单向阀;
30、气源的出气口与减压阀的一端连通,减压阀的另一端与待冷却设备的入水口连通,减压阀用于调节气源的通气量;
31、第二单向阀设置在减压阀的另一端和待冷却设备的入水口之间,第二单向阀用于防止液体进入通气组件。
32、可选的,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水箱和压力传感器;
33、第二水箱的入水口与被测产品的出水口连通;
34、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被测产品的出水口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测产品的气密性。
3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系统,包括本技术任一实施例的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以及与热交换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器。
36、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热交换装置进行设计,令热交换装置包括制冷组件、循环组件、第一测试台和通气组件。制冷组件用于生成制冷剂,无需人工再添加制冷剂。循环组件包括内循环换热单元和外循环换热单元,内循环换热单元可以采用制冷剂调节液体的温度,实现了对液体温度的精确控制,从而在外循环换热单元采用液体对待冷却设备进行冷却时,提升了冷却效果、节约了能耗。进一步地,通气组件可以在对待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后,向待冷却设备通气,以排放待冷却设备内残留的液体,从而避免了待冷却设备内残留液体对待冷却设备的损伤。另外,待冷却设备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设备,即热交换装置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的设备的冷却,解决了热交换装置功能比较单一的问题。
37、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组件、循环组件、第一测试台和通气组件,一个所述制冷组件对应一个所述循环组件,一个所述循环组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测试台,所述第一测试台用于放置待冷却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冷却设备包括被测产品和/或测功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的数量、所述循环组件的数量、所述第一测试台的数量均为2,所述通气组件的数量为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主电磁阀、主膨胀阀、蒸发器、压力表和压力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热旁通电磁阀、调节阀、冷旁通电磁阀和冷旁通膨胀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水箱和内循环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组件、循环组件、第一测试台和通气组件,一个所述制冷组件对应一个所述循环组件,一个所述循环组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测试台,所述第一测试台用于放置待冷却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冷却设备包括被测产品和/或测功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的数量、所述循环组件的数量、所述第一测试台的数量均为2,所述通气组件的数量为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主电磁阀、主膨胀阀、蒸发器、压力表和压力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下线测试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坤,郁青贤,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朗迪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