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699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0:56
本技术涉及内循环转向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包括内循环转向器和方板,所述内循环转向器的前后两侧右端分别与方板的内侧相固接,所述内循环转向器的前后两侧顶部分别固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有控制结构,所述顶盖的顶部连接有注油结构,移动的凸杆前后两端会在支架外壁的斜槽中滑动,加上弯杆与外壳顶部滑动卡接,支架只能向右侧移动,进而带着弯杆在外壳的顶部向右侧移动,使弯杆内侧端部在顶盖外壁的槽口中向右侧移动,当弯杆滑动到顶盖外壁槽口的右端时,向上抬起顶盖,随后对内循环转向器的内部进行维护即可,提高了内循环转向器工作效率,便于对内循环转向器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具体为一种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


技术介绍

1、内循环转向器是把来自转向盘的转向力矩和转向角进行适当的变换,再输出给转向拉杆机构,从而使汽车转向,所以转向器本质上就是减速传动装置。

2、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20764494u”的一种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通过推动与延伸板连接的定位框以销轴为轴心摆动,当定位框套设在转向器传动端的表面时,达到对转向器的连接端进行挤压密封的效果,能够改进现有转向器转向螺杆与壳体的连接方式,辅助油封进行密封,防止转向螺杆在反复旋转后导致转向螺杆与壳体的连接处出现泄漏的现象,避免油液流失,但是在内循环转向器使用中内部是通过扇齿、齿轮套和转向螺杆啮合配合工作的,多个结构直接会存在磨损,长时间使用会有损坏,需要维护时需要逐一旋拧多个固定的螺栓完成内循环转向器拆卸,浪费时间,降低了内循环转向器工作效率,不便于对内循环转向器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降低了内循环转向器工作效率,不便于对内循环转向器进行维护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包括内循环转向器和方板,所述内循环转向器的前后两侧右端分别与方板的内侧相固接,所述内循环转向器的前后两侧顶部分别固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有控制结构,所述内循环转向器的顶部 贴合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连接有注油结构,所述控制结构的底部连接有圆板。

4、优选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凸杆和支架,所述凸杆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底部滑动卡接,所述凸杆的外壁端部与支架的外壁斜槽滑动卡接,所述支架的顶部固接有弯杆,所述支架的右侧固接有直板,所述直板的右侧固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直板的右侧和外壳的内壁右侧相固接。

5、优选的,所述弯杆的外壁与外壳的顶部槽口滑动卡接,所述横杆的外壁右侧与外壳的右侧相插接。

6、优选的,所述弯杆的外壁内侧与顶盖的外壁槽口相插接。

7、优选的,所述凸杆的底部与圆板的顶部相固接。

8、优选的,所述注油结构包括竖筒和塞块,所述竖筒的底部与顶盖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竖筒的内壁与塞块的外壁相插接,所述塞块的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曲板。

9、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结构中圆板带着凸杆通过外壳向上移动,移动的凸杆前后两端会在支架外壁的斜槽中滑动,加上弯杆与外壳顶部滑动卡接,支架只能向右侧移动,进而带着弯杆在外壳的顶部向右侧移动,使弯杆内侧端部在顶盖外壁的槽口中向右侧移动,当弯杆滑动到顶盖外壁槽口的右端时,向上抬起顶盖,随后对内循环转向器的内部进行维护即可,提高了内循环转向器工作效率,便于对内循环转向器进行维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包括内循环转向器(1)和方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转向器(1)的前后两侧右端分别与方板(6)的内侧相固接,所述内循环转向器(1)的前后两侧顶部分别固接有外壳(5),所述外壳(5)的内壁连接有控制结构(2),所述内循环转向器(1)的顶部 贴合有顶盖(4),所述顶盖(4)的顶部连接有注油结构(3),所述控制结构(2)的底部连接有圆板(7),所述控制结构(2)包括凸杆(201)和支架(202),所述凸杆(201)的外壁与外壳(5)的内壁底部滑动卡接,所述凸杆(201)的外壁端部与支架(202)的外壁斜槽滑动卡接,所述支架(202)的顶部固接有弯杆(203),所述支架(202)的右侧固接有直板(204),所述直板(204)的右侧固接有横杆(205),所述横杆(205)的外壁套接有弹簧(206),所述弹簧(206)的两端分别与直板(204)的右侧和外壳(5)的内壁右侧相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杆(203)的外壁与外壳(5)的顶部槽口滑动卡接,所述横杆(205)的外壁右侧与外壳(5)的右侧相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杆(203)的外壁内侧与顶盖(4)的外壁槽口相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杆(201)的底部与圆板(7)的顶部相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结构(3)包括竖筒(301)和塞块(302),所述竖筒(301)的底部与顶盖(4)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竖筒(301)的内壁与塞块(302)的外壁相插接,所述塞块(302)的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曲板(30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维护的内循环转向器,包括内循环转向器(1)和方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转向器(1)的前后两侧右端分别与方板(6)的内侧相固接,所述内循环转向器(1)的前后两侧顶部分别固接有外壳(5),所述外壳(5)的内壁连接有控制结构(2),所述内循环转向器(1)的顶部 贴合有顶盖(4),所述顶盖(4)的顶部连接有注油结构(3),所述控制结构(2)的底部连接有圆板(7),所述控制结构(2)包括凸杆(201)和支架(202),所述凸杆(201)的外壁与外壳(5)的内壁底部滑动卡接,所述凸杆(201)的外壁端部与支架(202)的外壁斜槽滑动卡接,所述支架(202)的顶部固接有弯杆(203),所述支架(202)的右侧固接有直板(204),所述直板(204)的右侧固接有横杆(205),所述横杆(205)的外壁套接有弹簧(206),所述弹簧(206)的两端分别与直板(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朋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聚京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