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667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泵用机械密封装置安装不方便、密封效果差等问题。本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设于泵轴与泵壳之间,包括动密封组件和静密封组件,动密封组件和静密封组件之间具有一个始终相接触的密封面,静密封组件设于所述的泵壳内侧且与泵壳固连,泵轴上密封套接有呈筒状的轴套,且该轴套与泵轴固连在一起,动密封组件设于轴套外侧且与轴套固连,静密封组件套接于轴套外侧。本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具有装卸方便、密封效果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机械密封装置,特别是一种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直以来,人们采用填料一类的多种密封材料,使液体从液泵壳体沿着主轴的向 外泄漏量不断减少。尽管现代工艺流程中采用的液泵,仍然广泛地沿用最古老的密封设计 抓填料盒,因为其起步费用低,而且又为工厂的工作人员所熟悉。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要求的提高,对机器的泄漏要求也不断提高,采用 填料密封的方法已逐渐不能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针对现代工艺流程中比较普遍的、腐蚀 性较强的液体而言。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以机械密封代替填料密封的情况越来越多。 机械密封主要是由垂直于轴的两块密封环(动环、静环)组成,动环的后端面、静 环的前端面相接触,并在流体压力或补偿机构的弹力的作用下,形成保持紧密贴合并相对 滑动的密封面,且在辅助密封的配合下,构成防止液体泄漏的装置。静环与动环之间的端面 比压(密封端面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压紧力)直接影响到密封效果,静环与动环贴合时端面 比压既不能太大,端面比压过大会使端面发热,磨损加快,摩擦功率损失增加;但端面比压 又不能过小,小于端面间的液体反压力,则会推开密封端面,造成泄漏。而在实际安装时,必 须按照设计时给定的尺寸进行安装,但动环的尺寸较难控制,因此这给安装过程带来很大 的麻烦,即使安装上去后密封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达不到设计时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机械密封存在着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装卸方 便、密封效果好的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 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 设于泵轴与泵壳之间,包括动密封组件和静密封组件,所述的动密封组件和静密封组件之 间具有一个始终相接触的密封面,静密封组件设于所述的泵壳内侧且与泵壳固连,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泵轴上密封套接有呈筒状的轴套,且该轴套与所述的泵轴固连在一起,所述的 动密封组件设于所述的轴套外侧且与轴套固连,所述的静密封组件套接于所述的轴套外 在上述的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中,所述的动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座、动环及弹 簧,所述的密封座固定在轴套上,所述的弹簧一端作用在密封座上,另一端作用在动环前端 面上。 在上述的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中,所述的动环外侧面上设有凹槽一,所述的 密封座内侧面上的凸条,所述的凸条卡固在凹槽一内。通过凸条卡固在凹槽一内从而使密 封座在随着轴套的转动的同时带动动环转动。 在上述的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中,所述的静密封组件包括压盖和静环,所述的压盖固定在泵壳上,上述的动环在弹簧弹力作用下使动环的后端面与所述的静环前端面 紧密贴合。 在上述的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中,所述的轴套内端上设有凸沿,轴套外端上 设有卡环,上述的密封座抵靠在凸沿上,静环的外端面抵靠在卡环上。这样便将动密封组件 和静密封组件限定在轴套上而无法轴向移动,也就是说将密封座、动环、静环和压盖限定在 轴套上,从而使密封座与静环之间的间距在安装前恒定保持不变。 在上述的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中,所述的轴套外端固连有锁紧环,所述的锁 紧环通过螺栓固定在泵轴上。通过锁紧环将轴套轴向固定在泵轴上并能随着泵轴的转动而 转动,从而防止轴套向泵轴内端滑动。 在上述的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中,所述的轴套与泵轴之间设有密封环。密封 环可以防止泵内的液体通过轴套与泵轴之间的间隙泄漏出去。 在上述的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中,所述的静环与压盖之间设有密封圈一。密 封圈一可以防止泵内的液体通过静环与压盖之间的间隙泄漏出去。 在上述的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中,所述的动环与轴套之间设有密封圈二。密 封圈二可以防止泵内的液体通过动环与轴套之间的间隙泄漏出去。 在上述的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中,所述的压盖与泵壳之间设有密封圈三。密 封圈三可以防止泵内的液体通过压盖与泵壳之间的间隙泄漏出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在安装前分别将动密封组件和静密 封组件固定安装在轴套上并使动密封组件和静密封组件之间具有一个始终相接触的密封 面,从而使密封座与静环之间的间距在安装前恒定保持不变。附图说明图1是本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安装到泵轴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中动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中静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轴;2、泵壳;3、轴套;31、凸沿;32、凹槽二 ;4、密封座;41、凸条;5、弹 簧;6、动环;61、凹槽一 ;7、静环;8、压盖;9、卡环;10、密封环;11、密封圈二 ;12、锁紧环; 13、密封圈一 ;14、密封圈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设于泵轴1与泵壳2之间,包括 动密封组件和静密封组件,其中动密封组件和静密封组件之间具有一个始终相接触的密封 面,静密封组件设于泵壳2内侧且与泵壳2固连。 如图1和图5所示,泵轴1上密封套接有呈筒状的轴套3,在轴套3内端上设有凸 沿31,轴套3外端上设有凹槽二 32,凹槽二 32内卡固有卡环9,动密封组件和静密封组件设置在凸沿31和卡环9之间。在轴套3外端还固连有锁紧环12,通过螺栓将锁紧环12和 轴套3 —起固定在泵轴1上。通过锁紧环12将轴套3轴向固定在泵轴1上并能随着泵轴 1的转动而转动,从而防止轴套3向泵轴1内端滑动。在轴套3与泵轴1之间设有密封环 IO,通过密封环IO可以防止泵内的液体通过泵轴1与轴套3之间的间隙泄漏出去。 如图1和图3所示,动密封组件设于轴套3外侧且与轴套3固连,动密封组件包括 密封座4、动环6及弹簧5,其中密封座4通过定位销固定在轴套3上,弹簧5 —端作用在密 封座4上,另一端作用在动环6前端面上,动环6在弹簧5弹力的作用下可在密封座4上沿 泵轴1做轴向滑动。在动环6外侧面上设有凹槽一 61,在密封座4内侧面上设有与凹槽一 61相匹配的凸条41,凸条41位于在凹槽一61内。通过凸条41卡固在凹槽一61内从而使 密封座4在随着轴套3的转动的同时带动动环6转动。动环6与轴套3之间设有密封圈二 ll,通过密封圈二 11可以防止泵内的液体通过动环6与轴套3之间的间隙泄漏出去。 如图1和图4所示,静密封组件套接于轴套3外侧,静密封组件包括压盖8和静环 7,压盖8通过螺栓固定在泵壳2上,动环6在弹簧5弹力作用下使动环6的后端面与静环 7前端面紧密贴合,卡环9通过螺栓固定在压盖8。静环7与压盖8之间设有密封圈一 13, 压盖8与泵壳2之间设有密封圈三14,密封圈一 13可以防止泵内的液体通过静环7与压盖 8之间的间隙泄漏出去,密封圈三14可以防止泵内的液体通过压盖7与泵壳8之间的间隙 泄漏出去。 在安装前,先将弹簧5放入到密封座4内,动环6的凸条41卡入到密封座4上的 凹槽一 61内,从而将组装好的动密封组件放入套接到轴套3上并通过定位销将密封座4固 定在轴套3上,接着依次装入静环7和压盖8并使静环7的内端面与动环6的外端面相贴 合,然后将卡环9卡入到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用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设于泵轴(1)与泵壳(2)之间,包括动密封组件和静密封组件,所述的动密封组件和静密封组件之间具有一个始终相接触的密封面,静密封组件设于所述的泵壳(2)内侧且与泵壳(2)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轴(1)上密封套接有呈筒状的轴套(3),且该轴套(3)与所述的泵轴(1)固连在一起,所述的动密封组件设于所述的轴套(3)外侧且与轴套(3)固连,所述的静密封组件套接于所述的轴套(3)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辉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飞旋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