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效红专利>正文

新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4972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子必须按特定顺序开启的锁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新锁具,锁芯与外壳之间有可动片,可动片与弹子对应处有弹子孔;可动片上部有可动片与外段弹子接触的触点(32),可动片下部有可动片与内段弹子接触的触点(31),内段弹子表面与触点(31)对应处有内段弹子触条(33),外段弹子表面与触点(32)对应处有外段弹子触条(34),外段弹子孔内壁底有外段弹子与孔内壁的运动轨道(3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弹子不露出钥匙孔,且开锁时必须用凸起插入弹子孔内;锁芯的弹子必须按照事先确定的顺序逐个或逐批到达开锁位置,否则锁具无法开启。?(*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锁具 所属领域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盗结构,具体为一种锁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锁具在开锁时,弹子是组合的方式,即所有弹子都到位即可,不必排顺序,非钥匙工具开锁难度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子必须按特定顺序开启的锁具。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新锁具,锁芯与外壳之间有可动片,可动片与弹子对应处有可动片孔。 可动片孔内壁有触点,内段弹子或外段弹子表面与触点对应处有适配的触条,可动片有前后运行的轨道。可动片分为定可动片和动可动片,与动可动片对应的外壳部分为动外壳,动外壳与外壳之间有弹性动外壳作用力件。动锁芯一个方向为隐弹子,另一方向为其他弹子。锁芯一个方向为隐弹子,侧面为普通弹子。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弹子不露出钥匙孔,且开锁时必须用凸起插入弹子孔内;锁芯的 弹子必须按照事先确定的顺序逐个或逐批到达开锁位置,否则锁具无法开启。 l外壳2锁芯3可动片4半隐弹子5钥匙6隐弹子7前端弹子8侧面 弹子9上面10下面11左面12右面13前(端)面14背面15作用力件16遮块 17遮片18动可动片上下轨道19动外壳20锁芯分割线21动锁芯22定锁芯23动 外壳作用力件30可动片分割线31可动片与内段弹子的触点32可动片与外段弹子的触 点33内段弹子触条34外段弹子触条35动可动片36定可动片37外段弹子孔内壁 与外段弹子的轨道38可动片凸起39可动片孔50钥匙孔51凸弹位52凹弹位53 平弹位 54凸起 60 61向外弹子向内弹子 63不动弹子 64内段弹子 65外段弹子 66内段弹子孔67外段弹子孔68向外弹子内外段接触处69向内弹子凹槽71可动片 旋转轨道72凹槽73弹性件 图1锁具示意图 图2锁具的I-I剖视图 图3锁具的II-II剖视图 图4可动片结构示意图 图5向外(半)隐弹子与可动片、弹子孔相互作用结构示意图 图6向外(半)隐弹子与可动片、弹子孔相互作用结构示意图 图7向内(半)隐弹子与可动片相互作用结构示意图 图8向内(半)隐弹子与可动片相互作用结构示意图 图9钥匙结构示意图 图10遮块、遮片示意图 图11半隐弹子示意图 图12锁芯、可动片分割线示意图 图13锁具的III-III剖视图 图14摆动的弹子示意图 图15锁芯(可动片)与外壳之间作用力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一个大体成长方形的锁具外壳1的一个端面有钥匙孔50,钥匙孔周边有 大体成圆形的遮块4。钥匙孔向内的上平面为上面9,下平面为下面IO,左侧边为左面11, 右侧为右面12,钥匙孔端面为背面14,相反的为前(端)面13。上、下、左、右、前(正)、 背(后)代表有关锁具、外壳、锁芯、可动片、钥匙等物件的方位(当然锁芯可以如图安装, 也可从图中的位置转动一定角度安装,如90度、180度等角度)。各种弹子向钥匙孔的方向 为内,向外壳的方向为外,弹子即以此为规律命名。图10中,遮块4周边薄,中间厚,中间空 出的圆形为钥匙的旋转空间。遮块与外壳之间的空隙用于固定连接(如焊接等)遮块与外 壳。若遮块与外壳之间用其他方式紧固连接,则可不要遮块周边的薄的一圈(即薄周边不 是必须的)。遮片为圆片,直径略小于遮块,遮片中心处有钥匙孔。遮块与锁芯之间可安装 遮片17,遮片中间为钥匙孔,遮片可随意转动,相当于防盗门锁具钥匙孔外表面的可自由旋 转片,能遮住锁芯的大部分,且有一定厚度,难以破坏锁芯。遮片背面、与遮片背面接触的面 为光滑面,最好有润滑类物质或涂层。遮块可以是两层,遮片位于遮块的两层中间。 图2是图1的I-I剖视图,外壳1内为可动片3,可动片与外壳相贴并可转动。锁 芯2与可动片相贴,可动片位于锁芯与外壳之间,并可相对于锁芯(外壳)向前或/和向后 移动、复位。截面为长方形的(半)隐弹子(4)6穿过锁芯、可动片,外端面外壳之间用作用 力件15相互作用(图3中),作用力件在图3中用弹性件来表示,但也可用其他结构(如磁 性材料的作用力,目前已经有此种结构)。锁具左面、右面可有普通的侧面弹子8。锁芯前 端面可有前端弹子7,前端弹子为(半)隐弹子或普通弹子。 半隐弹子指弹子的内端面略微伸出锁芯内壁(图11中)。但伸出端的正背面(图 11中为左右面)的至少顶部处有小斜面或小圆弧面,且伸出端的高度不高于小斜面或小圆 弧面的高度为佳,方便钥匙插拔。图5图6中,隐弹子、半隐弹子都可以在开锁时完全縮进 弹子孔内。图7图8根据该弹子与可动片作用力方式不同,也可向钥匙孔内再伸出一段才 是开锁位置。 隐弹子指弹子的内端面不伸出锁芯内壁,以与锁芯内壁平齐为佳。 图2图3中,弹子分成2段,靠近锁芯段为内段弹子64,靠近外壳段为外段弹子 65。开锁时从原始位置向外的弹子为向外弹子61,开锁时从原始位置向内的弹子为向内弹 子62。图3中可动片自可动片分割线30处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为动可动片35,下面部分 为定可动片36。锁芯自锁芯分割线20处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为动锁芯21,下面部分为定 锁芯22。图中分割线位于锁芯、可动片上面的两侧,也可是下面的两侧;或者是左侧(或右 侧)的顶底,即一侧边为动锁芯、动可动片,则(半)隐弹子位于左或/和右侧,普通弹子位 于上下面。当然还可如图12中,分割线位于钥匙孔对角处,则所有弹子均可为隐弹子、半隐 弹子,只是钥匙的左面、右面与上面、下面对应处须增加钥匙凸起55。 锁芯可采用方形钥匙孔,也可采用其他形状的钥匙 L。如星形、圆形、椭圆形、圆弧 形、十字形等。圆形、椭圆形的分割线为其纵横向的中心线;半圆形为其纵向中线或横向线 的延长线;十字形为纵向或横向中线或斜向对角线均可。 图中,动可动片的扇形角度可大于等于动锁芯的扇形角度。动锁芯的扇形角度与 动可动片的扇形角度可重合或略微错开一点。 图3中,动可动片顶为动外壳19,动外壳顶用动外壳作用力件23与外壳相互作用。动外壳对应的外段弹子、外段弹子的作用力件都在动外壳内。 图4中,可动片上纵向有可动片孔39,可动片孔为非圆形,以方形为佳,纵向长为 佳。可动片孔内有弹子。图中,可动片本身的弧度不一定准确,只是代表是弧形的。可动片 侧边可有侧面弹子8(该侧面弹子可是隐弹子、半隐弹子、普通弹子、不动弹子等);中间部 分的弹子是隐弹子、半隐弹子、普通弹子、不动弹子等;各弹子均可是向内弹子或向外弹子。 内段弹子的内端面优选长方形或椭圆形(椭圆形的两端部分与钥匙凸弹位51的对应正背 面相适配),内端面的纵向与钥匙孔纵向平行为佳。内端面纵向大于凸弹位纵向的长度大体 等于凸弹位纵向(即凸弹位断面正背面之间)距离2倍左右为佳。根据钥匙凸起55顶起 动锁芯所需运动的距离为标准加上凸弹位纵向距离大体等于弹子内端断面正背面之间的 距离,即等于弹子孔内端面正背面之间的距离。内段弹子外端面纵向长度以小于等于内端 面纵向长度为佳(等于,有利于加工弹子及弹子孔;小于,有利于增加弹子的密度);至少保 证可动片移动的距离不大于内段弹子外端处断面纵向长度。内段弹子的触条33不会脱离 内段的触点31 (在原始位置除外),同时又适当减小可动片孔的纵向长度。可动片孔的纵向 长度不小于可动片移动长度加上内段弹子外端面纵向长度,以略大于为佳。向内弹子对应 的可动片孔有可动片凸起38,可动片凸起位于可动片移动方向正面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锁具,其特征在于锁芯与外壳之间有可动片,可动片与弹子对应处有可动片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效红
申请(专利权)人:黄效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