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3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优良的外观设计性的、具有优良的防止周面损伤能力的竿体。此钓竿的底竿(1)具有由半固化浸胶物材料构成的管状的竿主体(1a)、在竿主体(1a)的周面上形成的外观设计层(10)、在外观设计层(10)的周面上沿轴向隔开间隔地被缠绕成螺旋状的线材(11)、在外观设计层(10)以及线材(11)的周面上涂覆而形成的透明层(12)。例如,外观设计层(10)是通过氮化金属的物理真空镀而形成的。线材(11)沿轴向隔开1mm左右的间隔地被缠绕成螺旋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构成用于钓鱼的钓竿的竿体
技术介绍
作为构成近来的钓竿的管状体的竿体,一般来说是将使炭素纤维等的强化纤维浸渍合成树脂的半固化浸胶物材料烧成而制造的。通过利用这样的材料来力图提高物理的、机械的强度和轻量化。但是,钓竿是在岩石场所等的苛刻的状况下使用的,容易碰到岩石、沙石及其他的障碍物中,钓竿的周面容易受到损伤。所以,为了保护竿体的表面,要在这些周面上施加由聚氨酯树脂等形成的透明外层等。当然,仅仅依靠这样的透明外层不能充分地防止竿体周围的损伤,从有必要进一步改良的问题意识出发,进而也有人提出将由尼龙纤维等构成的线缠绕在竿体的周面上后,从其上面用聚氨酯树脂等包覆的方案。例如,本件专利申请人也提出过在缠绕这样的线时,利用加捻的连续的长丝线、使其耐久性提高的方案(参见日本特开2001-128592号公报)。此外,近来的竿体为了提高其外观设计性而附加了各种各样的图案、色彩。其图案、色彩的附加方法有多种多样,例如,涂覆涂料的方法、或使喷镀、真空蒸镀、离子镀金属化合物等的物理蒸发镀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已经为人们所知。而且,即使在施加了这样的各种图案、色彩的竿体中,为了保护竿体的周面也施加透明外层等。但是,作为上述那样地进行必要的透明外层以上的改良,如果机械地将线缠绕在竿体的周面上,那么好不容易施加在竿体的周面上的图案色彩就会被线隐藏。另外,如在上述特开2001-128592号公报中也指出的那样,在将缠绕到竿体的周面上的线用聚氨酯树脂等包覆时,线和树脂不容易亲和,缺少线的固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优良外观设计性并且具有优良的防止周面损伤能力的竿体。本专利技术的竿体,是构成用于钓鱼的钓竿的竿体,具有管状的竿主体、在竿主体的周面上形成的外观设计层、在外观设计层的周面上沿着轴向隔开间隔地缠绕成螺旋状的线材,涂覆在外观设计层以及线材的周面上而形成的透明层。在此,线材沿轴向隔开间隔地覆盖着竿体至外观设计层的周面,此线材以及透明层保护着竿主体及其周面的外观设计层。线材沿轴向隔开间隔地被缠绕在外观设计层的周面上,不会将外观设计层完全覆盖隐藏。另外,用于形成透明层的合成树脂,进入线材彼此之间的间隔并相对于线材容易亲和,使得线材与竿主体至外观设计层的固定稳定。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此竿体还可以作为具有被安装在透明层的周面上的钓线导引件的竿体。在这种情况下,线材被缠绕在外观设计层的周面上,以便形成沿轴向隔开间隔地被缠绕成螺旋状的稀疏的区域和沿轴向无间隔地密集地被缠绕成螺旋状的密的区域。而且,钓线导引件其腿部被承放于密的区域上,并且通过绕线被进一步缠绕而安装在透明层的周面上。如果采用这样的构造,即使钓线导引件的腿部受到来自于钓线的力微妙地动作,也不会损伤外观设计层。另外,可以连续地进行钓线导引件安装用的区域设定作业和外观设计保护作业,也具有优良的制造性。例如,本专利技术的竿体是作为位于钓竿的最底侧的底竿被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线材将缠绕在作为底竿的竿体的梢尖侧的周面上。在底竿之中,通过将线材缠绕在最容易碰到障碍物的梢尖侧的周面上,不会损伤由其他的区域的外观设计层形成的外观设计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竿体也可以作为位于从钓竿的竿底侧起第二位的底上竿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线材被缠绕在从作为底上竿的竿体的竿底侧到其轴向中央附近的周面上。本专利技术的竿体的外观设计层,例如,是物理真空镀金属氮化物或者金属氧化物而形成的。这样的物理真空镀层容易由岩石、沙石等划伤。因此,通过利用线材以及透明层,可以在维持良好的外观设计性的同时防止表面的损伤。另外,在此所用的线材,例如,最好从由钛线、赛璐(zylon)、尼龙、PBO、棉构成的线材群中选择。本专利技术的竿体具有优良的外观设计性,而且可以充分地防止表面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钓竿的图。图2是图1的钓竿的底竿1扩大剖面图。图3是图1的钓竿的底竿1的梢尖侧的参考图。图4是表示线材11等的缠绕过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钓竿,如图1所示,由位于竿最底侧的底竿1和与底竿1的梢尖侧依次连接的、底上竿2、中竿3、梢尖竿4共计4节竿体构成。底竿1主要由竿主体1a构成,该竿主体1a是将使炭素纤维等的强化纤维浸渍合成树脂的预浸渍材料烧成的管状体(参照图2)。而且,底竿1具有可将卷线器(未图示)自由装卸地安装在竿底侧的周面上的卷线器座5上,和在竿底侧端部上形成的扁平部6。扁平部6是由相对于竿主体1a独立地形成的金属、合成树脂或者木材等形成的部位,是垂钓者将其抵靠在腹部上等使用的部分。详细情况如图2所示,在底竿1的竿主体1a的周面上层合外观色设计层10。另外,特别是,在底竿1的竿主体1a的梢尖侧且周面上,还在外观设计层10的周面上缠绕着线材11,进而形成透明层12。而且,在底竿1的梢尖侧端部安装着钓线导引件7。外观设计层10,例如将基础层、氮化铬层、保护透明层依次层叠而构成的。基础层是将环氧类树脂等涂覆在竿主体1a的周面上形成的。将规定的树脂涂覆在竿主体1a的周面上,将该周面平滑化并使其镜面化。在形成此基础层以后,对此周面物理真空镀氮化铬而形成氮化铬层。作为物理真空镀的方法,虽然可以采用喷镀、真空蒸镀、离子镀等方法,但是最好采用喷镀。这样,通过喷镀形成氮化铬层以后,在其周面上通过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聚氨酯等形成透明层。此保护透明层被层合在形成于竿主体1a的整个周面的氮化铬层3的整个周面上。另外,此外观设计层10虽然表示着利用氮化铬的情形,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其他的金属氮化物、金属氧化物物理真空镀于竿主体上而形成外观设计层。另外,当然不限定于物理蒸发镀层方法,也可以只涂覆涂料而形成外观色设计层。在这样的外观设计层10的周面中,特别是在梢尖侧的周面上缠绕线材11。例如,假定底竿1的轴向的全长为1000mm左右,那么,线材11被缠绕在从其梢尖侧起300mm左右的区域。线材11,例如,从由钛线、赛璐(zylon)、尼龙、PBO、棉构成的线群中选择。而且,详细地说,线材11可以区分为从底竿1的梢尖侧起的在轴向上无间隙密集地被缠绕成螺旋状的第1密部分X1、在该竿底侧沿轴向隔开间隔地稀疏地被缠绕成螺旋状的第1稀疏部分Y1、在该竿底侧再次无间隙地密集地被缠绕成螺旋状的第2密部分X2、该竿底侧的第2稀疏部分Y2、该竿底侧的第3密部分X3、该竿底侧的第3稀疏部分3以及该竿底侧的第4密部分X4这样的区域(参照图3)。在底竿1的梢尖侧的端部上,也可以另外安装将由金属或者合成树脂构成的保护环20。这些区域是一边连续地使线材11的缠绕形式变化一边形成的(参考图4(a))。此第1密部分X1以及第4密部分X4,是为了特别保护线材11缠绕的两端而形成的。第2密部分X2以及第3密部分X3,如后所述,是为了安装钓线导引件7而形成的。在密的区域中的线材11的缠绕程度最好是将其间隙缠绕成1mm左右。这样地被缠绕的线材11的周面,再由环氧树脂等包覆而形成透明层12。在上述的线材11的第2密部分X2以及第3密部分X3的周面(详细地说是各个区域的透明层12的周面)上,载置钓线导引件7的腿部。钓线导引件7是在将金属等折弯加工了的框架上嵌入由陶瓷等构成的硬质环的导引件。框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竿体,是构成用于钓鱼的钓竿的竿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竿体具有管状的竿主体、形成在上述竿主体的周面上的外观设计层、在上述外观设计层的周面上沿着轴向隔开间隔地缠绕成螺旋状的线材、涂覆在上述外观设计层以及线材的周面上而形成的透明层。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1-30 023717/20041.一种竿体,是构成用于钓鱼的钓竿的竿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竿体具有管状的竿主体、形成在上述竿主体的周面上的外观设计层、在上述外观设计层的周面上沿着轴向隔开间隔地缠绕成螺旋状的线材、涂覆在上述外观设计层以及线材的周面上而形成的透明层。2.一种竿体,是构成用于钓鱼的钓竿的竿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竿体还具有安装在上述透明层的周面上的钓线导引件,上述线材被缠绕在上述外观设计层的周面上,并形成沿轴向隔开间隔地被缠绕成螺旋状的稀疏的区域和沿轴向无间隙地被密集地缠绕成螺旋状的密区域;上述钓线导引件其腿部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细谷靖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