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观德专利>正文

一种套筒式往返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346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筒式往返烘干装置。该装置的构成包括加热器(1)、烘干器(2)和驱动电机(3),烘干器包括烘干滚筒(4),烘干滚筒的外部套设有一层以上的套筒(5);烘干滚筒和套筒同轴并经支撑杆(7)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待烘干的物料经烘干滚筒至套筒往返移动,延长物料在烘干装置的时间,使物料得到充分干燥。因此可以大幅度的缩短滚筒式烘干装置的长度,由于在烘干滚筒设置了一层以上的套筒,烘干滚筒外的套筒中的温度逐层降低,减少了热量损失,同时也可降低套筒的保温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套筒式往返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滚筒式烘干装置工作时,是在烘干滚筒内通入热风对物料进行烘干,待烘干的物料从烘干滚筒的一端输入,烘干滚筒在旋转的过程中,物料一边在烘干滚筒内翻滚,同时物料从烘干滚筒的一端向另一端均匀移动,烘干后的物料从烘干滚筒的尾端输出。由于物料的烘干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满足烘干时间的需要,一般的烘干滚筒都制作的很长,占地面积很大,无法在场地较小的厂房安装,更不适合将烘干装置制作成移动式的。另外,由于烘干滚筒是单层的,烘干滚筒内的温度分布是前端温度高,越往后温度越低,所以烘干滚筒前端的温度很高,单层筒体散热大,热风的热量损失也大;如果要减少或避免热量损失,则需要对滚筒的筒体用较厚的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处理,必然增加滚筒的直径和增加保温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式往返烘干装置。本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小烘干装置的长度,并可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套筒式往返烘干装置,构成包括加热器、烘干器和驱动电机,烘干器包括烘干滚筒,烘干滚筒的外部套设有一层以上的套筒;烘干滚筒和套筒同轴并经支撑杆连接。 上述的烘干装置中,所述的套筒内设有推进物料均匀前移的推进装置。 前述的烘干装置中,所述的推进装置是螺旋板。 前述的烘干装置中,最外层的套筒的外壁设有齿环和至少一个滚动环,滚动环与支撑滚轮滚动连接;齿环经齿轮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前述的烘干装置中,所述烘干器前端高于后端倾斜设置,倾倒角度为2 5° 。 前述的烘干装置中,所述加热器包括互为相通的燃烧室、混合室和空气进口,燃烧室上设有燃料加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滚筒式烘干装置的烘干滚筒的外部设置一层以上的套筒,使待烘干的物料经烘干滚筒至套筒往返移动,使物料得到充分干燥。因此可以大幅度的縮短滚筒式烘干装置的长度和占地面积,使滚筒式烘干装置可以在场地较小的厂房内安装使用,也有利于将烘干装置安装在车上进行流动作业。由于在烘干滚筒设置了一层以上的套筒, 一般来说烘干滚筒内的温度最高,烘干滚筒外的套筒中的温度逐层降低,减缓了热量的散发,可提高热利用率,减少了热量损失,也可降低套筒的保温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加热器,2-烘干器,3-驱动电机,4-烘干滚筒,5-套筒,7-支撑杆,8-进料口,9-出料口, 10-螺旋板,13-滚动环,14-齿环,15-支撑滚轮,16-齿轮,17-燃烧室,18-混合室,19-空气进口 , 20-燃料加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套筒式往返烘干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可以使物料得到充分干燥的基础上大幅度的縮短烘干装置的长度。具体做法是将烘干滚筒的长度大幅度数的縮短,然后在的烘干滚筒外部设置一层以上的套筒5,本例是在烘干滚筒外部套了两层套筒5。也可以这样理解,认为现有的烘干滚筒结构不变,将现有的烘干滚筒直径加大,长度縮短,然后在现有的烘干滚筒内再增加两个直径不同的套筒5,用支撑杆7将烘干滚筒与两个套筒连接在一起,在驱动电机3的带动下同时转动。为了保证物料在烘干滚筒和套筒内按预定的方向均匀向前移动,在烘干滚筒和每个套筒内设有物料推进装置,本实施例的物料推进装置采用螺旋板10,螺旋板10是用钢板条扭曲成螺旋状焊接在烘干滚筒4或套筒5内壁上,当烘干滚筒4和套筒5转动时,螺旋板10带动物料按螺旋板旋转方向一边翻滚一边均匀向前移动,为使待烘干的物料可以在烘干滚筒4与套筒5之间和不同层的套筒之间往返移动(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在烘干滚筒与最内层的套筒以及相邻套筒内的螺旋板螺旋板带动物料的旋向互为反向。当物料从进料口进入烘干滚筒后,烘干滚筒中的物料在烘干滚筒中的螺旋板带动下一边翻滚一边均匀向前移动,移动至烘干滚筒尾端后,物料掉进最内层套筒,物料又在最内层套筒中的螺旋板带动下一边翻滚一边均匀反方向移动,当移动至最内层套筒前端时,物料又掉入下一层套筒中,由下一层套筒以相同的方式带动物料移动,最后从出料口输出。以保证待烘干的物料有足够的烘干时间,使物料得到充分干燥。同时也达到了大幅度縮短烘干装置长度的目的。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多层烘干筒,温度最高的烘干滚筒在最内层,温度逐层降低,所以也可提高热能利用率,最外层的套筒温度较低,减少了热量损失,不需要对套筒进行较高要求的保温处理,因此可以降低保温成本,也减小了套筒的厚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技术如图1所示,构成包括加热器1、烘干器2和驱动电机3,加热器1为烘干器2提供热能,加热器1包括互为相通的燃烧室17、混合室18和空气进口 19,燃烧室17上设有燃料加料口 20。烘干器2是物料烘干的主体,烘干器2包括烘干滚筒4,烘干滚筒4的外部套设有一层以上的套筒5 ;本例是在烘干滚筒外部套了两层套筒5,可以认为现有的烘干滚筒结构不变,只是将现有的烘干滚筒直径加大,长度縮短,然后在现有的烘干滚筒内再增加两个直径不同的套筒5 ;烘干滚筒4和套筒5同轴并经支撑杆7连接,由于烘干滚筒4和套筒5是通过支撑杆7连接在一起的,所以烘干滚筒4和套筒5是同步旋转的。套筒5内设有推进物料均匀前移的推进装置。推进装置可以采用是螺旋板IO,螺旋板10是用钢板条扭曲成螺旋状焊接在烘干滚筒或套筒内壁的,当烘干滚筒和套筒转动时,螺旋板带动物料按螺旋板旋转方向一边翻滚一边均匀向前移动。驱动电机3的作用是带动烘干器2转动,烘干器2转动时可以使烘干器2内的物料翻腾,使物料受热均匀,为了实现烘干器2的旋转,在最外层的套筒的外壁设有齿环14和至少一个滚动环13,滚动环13与支撑滚轮15滚动连接;齿环14经齿轮16与驱动电机3传动连接。在设置烘干器2时,最好是前端高于后端倾斜2 5°设置,以方便出料。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加热器1和烘干器2两部分。加热器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热量,加热器1包括燃烧室17、混合室18和空气进口 19,燃烧室17上设有燃料加料口 20,燃料在燃烧室17燃烧产生热量如图1中的空心箭头所示进入混合室18。空气进口19的冷空气也如图1中的空心箭头所示进入混合室18与热气混合,通过控制空气进口 19的空气流量可以调节混合室18的温度(即烘干器入口的温度)。在加热器1与烘干器2的连接处设有进料口 8。烘干器2包括烘干滚筒4,烘干滚筒4的外部套设有两个套筒5 ;烘干滚筒4和套筒5同轴并经支撑杆7连接。待烘干的物料如图1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待烘干的物料通过烘干滚筒4后,改变移动方向顺着烘干滚筒4与最内层套筒5之间的夹层反方向移动,到了套筒5的端口后,又改变方向顺着两个套筒5之间的夹层移动,最后从最外层的套筒5的尾端输出。由于烘干滚筒4和每个套筒5是通过支撑杆7连接连接在一起的,所以他们同步旋转,为了能够使物料按照预定的方向移动,在烘干滚筒4和套筒5的内壁分别设有螺旋板10 ;因为物料在烘干滚筒4与最内层套筒5之间的夹层中,或是在间隔的两个套筒5之间的夹层中是反方向移动的,所以相邻的螺旋板10的旋向相反,使物料可以往返移动,获得充分的干燥效果。由于本技术在温度最高的烘干滚筒外面还套有一个或多个套筒5,所以减小了烘干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式往返烘干装置,构成包括加热器(1)、烘干器(2)和驱动电机(3),其特征在于:烘干器(2)包括烘干滚筒(4),烘干滚筒(4)的外部套设有一层以上的套筒(5);烘干滚筒(4)和套筒(5)同轴并经支撑杆(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观德
申请(专利权)人:李观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