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187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泵装置。属于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新型地源热泵装置,可产生生活热水。太阳能冷管白天可以制热,晚上可以制冷。自适应控制器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判断条件来决定:是否开启热泵,是否用市电来为整个系统供电,控制系统内的装于各类电机设备的变频器根据实际环境温度实时调节系统的运行频率,用最经济的方式达到既定的供热和供冷室内温度。热能存储和冷能存储介质是水,在进水口加装除垢防垢处理器来除垢和防垢。室内换热器可以是室内风机盘管也可以是暖气管网。本发明专利技术环保,节能,效率高,应用面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分利用可再生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来实现供热、供冷的热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能源的依赖会不断的提高,这也导致 传统的化石能源储量急剧减少,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开发利用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和地 热能作为洁净的可再生一次能源,有着化石能源不可比拟的优势,我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可 再生能源的利用并专门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供热供冷系统还是采用煤、燃气等化石能源,不仅影响我们的能源 安全也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市场上已有的单独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来实现供热或 制冷的设备没有实现对这几种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来实现供热和制冷 的热泵装置。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太阳能电池板(1)、风力发电机(2)、太阳能集热器 (3)、太阳能冷管(4)、除垢防垢处理器(5)、冷能存储器(6)、热能存储器(7)、 地源热泵(8)、直流逆变器(9)、电能存储器(10)、市电(11)、生活热水管道(12) 、室内换热器(13)、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组(14)、自适应控制器(15)组成可充分利用 可再生能源实现制热和制冷的热泵装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和风力发电机(2)分别和直流逆变器(9)相连,电能存储器 (10)、地源热泵(8)和直流逆变器(9)相连,太阳能集热器(3)、太阳能冷管(4)和 热能存储器(7)相连,太阳能冷管(4)同时和冷能存储器(6)相连,热能存储器(7)、 冷能存储器的进水口分别接有除垢防垢处理器(5),热能存储器(7)、冷能存储器(6)和 地源热泵(8)提供热能和冷能,热能存储器(7)和生活热水管道(12)相连,地源热泵( 8)、热能存储器(7)和冷能存储器(6)与室内换热器(13)相连,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组(14 )和太阳能电池板(1)、风力发电机(2)、太阳能集热器(3)、太阳能冷管(4)、冷能 存储器(6)、热能存储器(7)、地源热泵(8)、电能存储器(10)、市电(11)、生活热水管道(12)、室内换热器(13)、自适应控制器(15)相连,自适应控制器(15)通过 数据线控制系统内所有设备。所述的太阳能冷管(4)是一种可以制冷和供热的太阳能冷管,包括吸附/集热器和冷凝 /蒸发器,吸附/集热器和冷凝/蒸发器集合在一体,冷凝/蒸发器和吸附/集热器为多层结构 ;冷凝/蒸发器的外管和内管封接为一个整体,外管和内管之间抽成真空并充装制冷剂,冷 凝/蒸发器和吸附/集热器的内腔相通;吸附/集热器的两层之间设有真空隔热夹层,在吸附 /集热器的内层外表面涂有选择性涂层,使吸附/集热器有很高的太阳能吸收率和很低的辐射 热损;在吸附/集热器内装有吸附剂,在吸附剂中埋有热量导出管,使吸附剂保持高吸热脱 附水平同时又提高了吸附效率,从而使制冷与供热在一根管内实现;所述太阳能冷管(4)和太阳能集热器(3)产生的热量存入热能存储器(7);太阳能 冷管(4)产生的冷能存入冷能存储器(6)。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和风力发电机(2)所发的电都经直流逆变器(9)供给地源热 泵(8)或存入电能存储器(10)。所述热能存储器(7)和冷能存储器(6)可以根据自适应控制器(15)的控制指令直接 供室内换热器(13)或作为地源热泵(8)的补充热源或冷源由地源热泵(8)供热或供冷。所述热能存储器(7)可以根据自适应控制器(15)的控制指令直接供生活热水管道( 13)。所述地源热泵(8)根据自适应控制器(15)的控制指令采用市电(11)、电能存储器 (10)或直流逆变器(9)供电。所述自适应控制器(15)根据不同情况对热泵装置进行控制,显示热泵装置的各部分耗 能状态、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耗能分析并向上级管理系统上传规定格式的能耗数据。所述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组(14)用来检测各种温度、电能状况、压力、流量、水位等 指标。所述除垢防垢处理器(5)可以是磁化器、量子通环、电磁防垢处理器或软化水处理设 备中的任何一种。所述室内换热器(13)可以是室内风机盘管或暖气管网。 所述热泵装置中的电机通过变频方式进行调速。所述热泵装置中的用电设备根据自适应控制器(14)的控制指令采用市电(11)、电能 存储器(10)或直流逆变器(9)供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对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充分利用,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化石能源的消耗,节约 了能源,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 见图l。 一种充分利用可再生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来实现供热、供冷的热泵装置包括 :太阳能电池板(1)、风力发电机(2)、太阳能集热器(3)、太阳能冷管(4)、除垢防 垢处理器(5)、冷能存储器(6)、热能存储器(7)、地源热泵(8)、直流逆变器(9) 、电能存储器(10)、市电(11)、生活热水管道(12)、室内换热器(13)、 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组(14)、自适应控制器(15)。所述除垢防垢处理器(5)采用量子管通环,是以硅、铝为主要成分的生物活性功能材 料,是一种在亚原子级能够稳定储存和记忆及释放量子信息(超精微振动波,分子振动波, 生物信号),在量子管通环安装于管道上的瞬间,超精微振动波即被持续恒量地释放出来, 透过管壁传入水中。水接纳这种振动波并将其按水流方向传播开去,其速度远远高于水本身 的流速,就连管路中很少流动的死角也被载上这种振动波,在振动波的作用下,水的活性得 到极大加强,大的水分子团变成小的分子团甚至单个的水分子,溶解和包含垢的能力增强, 对已形成的锈/垢进行分化瓦解。所述室内换热器(13)为室内风机盘管。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 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 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 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热泵装置由太阳能电池板(1)、风力发电机(2)、太阳能集热器(3)、太阳能冷管(4)、除垢防垢处理器(5)、冷能存储器(6)、热能存储器(7)、地源热泵(8)、直流逆变器(9)、电能存储器(10)、市电(11)、生活热水管道(12)、室内换热器(13)、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组(14)、自适应控制器(15)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太阳能冷管(4)是一种可以制冷和供热的太阳能冷管,包括吸附/集热器和冷凝/蒸发器,吸附/集热器和冷凝/蒸发器集合在一体,冷凝/蒸发器和吸附/集热器为多层结构;冷凝/蒸发器的外管和内管封接为一个整体,外管和内管之间抽成真空并充装制冷剂,冷凝/蒸发器和吸附/集热器的内腔相通;吸附/集热器的两层之间设有真空隔热夹层,在吸附/集热器的内层外表面涂有选择性涂层,使吸附/集热器有很高的太阳能吸收率和很低的辐射热损;在吸附/集热器内装有吸附剂,在吸附剂中埋有热量导出管,使制冷与供热在一根管内实现;其中的所述自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装置 由太阳能电池板(1)、风力发电机(2)、太阳能集热器(3)、太阳能冷管(4)、除垢防垢处理器(5)、冷能存储器(6)、热能存储器(7)、地源热泵(8)、直流逆变器(9)、电能存储器(10)、市电(11)、生活热水管道(1 2)、室内换热器(13)、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组(14)、自适应控制器(15)组成,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的太阳能冷管(4)是一种可以制冷和供热的太阳能冷管,包括吸附/集热器和冷凝/蒸发器,吸附/集热器和冷凝/蒸发器集合在一体,冷凝/蒸发 器和吸附/集热器为多层结构;冷凝/蒸发器的外管和内管封接为一个整体,外管和内管之间抽成真空并充装制冷剂,冷凝/蒸发器和吸附/集热器的内腔相通;吸附/集热器的两层之间设有真空隔热夹层,在吸附/集热器的内层外表面涂有选择性涂层,使吸附/集热器有很高的太阳能吸收率和很低的辐射热损;在吸附/集热器内装有吸附剂,在吸附剂中埋有热量导出管,使制冷与供热在一根管内实现; 其中的所述自适应控制器(15)根据不同情况对热泵装置进行控制,显示热泵装置的各部分耗能状态、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耗能 分析并向上级管理系统上传规定格式的能耗数据。 其中所述的所述热泵装置中的用电设备根据自适应控制器(14)的控制指令采用市电(11)、电能存储器(10)或直流逆变器(9)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向丰李德珍郑尧
申请(专利权)人:新时空北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