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负极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908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池负极密封装置,该装置包括密封盖板(10),其设于的电池金属壳(20)的敞口端;负极组件(30),其设在所述密封盖板(10)上,并由电池金属壳(20)内向上延伸至所述密封盖板(10)外;一密封件(40),其设于所述负极组件(30)与密封盖板(10)之间,使得负极组件(30)与密封盖板(10)形成密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电池负极的渗漏问题。由于设置了多重密封结构,使电池的各渗漏点得到完善的密封,因而可有效防止电池负极渗漏,避免了因漏液而导致电池及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式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负极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向轻便化、高容量方向发展,作 为此类电子设备的驱动电源, 一般使用的是高容量的各种碱性电池和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但由于上述非电解液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负荷特性优异及强密 封性等特点,使得此类电池因能量密度高,内部压力大而容易导致负极渗漏,而负极渗漏则 对电池及电子设备的危害极大,并会直接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电池负极渗漏,以避免因漏液而导致 电池及设备损坏,且简单结构,密封性能优良的电池负极密封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负极密封装置,该装置包括 一个密封盖板,其设于的电池金属壳的敞口端;一负极组件,其设在所述密封盖板上,并由电池金属壳内向上延伸至所述密封盖板外; 一密封件,其设于所述负极组件与密封盖板之间,使得负极组件与密封盖板形成密封连接。密封盖板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在密封盖板上远离通孔的一端下侧设有一密封件定位 用的定位孔。通孔由矩形或椭圆形的阶状上孔和与之连通的圆形或椭圆形下孔构成,在上孔与下孔结 合部的边缘设有凸出于上孔的底部平面的止流环。负极组件包括一纵向金属连接柱和一横向金属连接片,金属连接片固接于金属连接柱的 下端部。密封件为塑料套状体,其包括一体形成的纵向套体、上密封盘及横向的下密封板,其中 ,上密封盘设于套体的近上端外侧,下密封板设于套体的下端部。套体的内、外径分别与负极组件的金属连接柱的外径及密封盖板的通孔的下孔的直径相对应;所述上密封盘设于套体近上端外侧,其外形与密封盖板的通孔的上孔相对应,上密封 盘底部外表面与套体的外表面的结合部设有与密封盖板的止流环对应的凹槽,密封盘的侧壁 与套体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下密封板由套体的下端向外侧延伸形成。下密封板为长方形或椭圆形板状体,在其一端下侧设有两个沿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 定位凸起,下密封板的另一端设有下凸的定位凹槽,在与所述定位凸起相对的下密封板的另 一侧设有与密封盖板的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凸起。负极组件的金属连接柱与密封件的套体为密封式紧配合,金属连接柱在压入所述套体后 与金属连接片铆接固定,金属连接片的一端定位于密封件的密封板上的两定位凸起之间,金 属连接片的另一端则插入密封板的定位凹槽内,使得金属连接片不能在其宽度方向移动。本专利技术的贡献在于,它有效解决了电池负极的渗漏问题。由于设置了多重密封结构,使 电池的各渗漏点得到完善的密封,因而可有效防止电池负极渗漏,避免了因漏液而导致电池 及设备损坏。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密封性能优异,制造成本低等特点。附图说明图l是设有本专利技术的电池负极密封装置的锂离子电池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负极密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仅以锂电池为例。参阅图1 图3,本专利技术的电池负极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盖板IO、电池金属壳20、负极组件30及密封件40。其中,如图1所示,电池金属壳20是顶部敞口的长方体形铝金属壳体。如图l、图3所示,在电池金属壳20的敞口端连接有一密封盖板10,该密封盖板是与电池 金属壳形状相对应的长方形板状体,在密封盖板10与负极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 11,如图2,该通孔11由上孔111和下孔112构成,其中,上?L111是由下孔上端向外侧延伸形 成的椭圆形的阶状孔,下孔112是与上孔连通的圆形孔,上、下孔形成纵向截面为T形的上下 贯通的通孔。在上孔111与下孔112结合部的边缘设有凸出于上孔111的底部平面的止流环113 。图2中,在密封盖板上远离通孔11的一端下侧设有一密封件40定位用的燕尾形的定位孔12如图1所示,在所述密封盖板10上设有负极组件30,其结构如图2、图3所示,该负极组 件30包括一纵向金属连接柱31和一横向金属连接片32,本例中,金属连接柱31是由与密封盖 板的上孔111形状相对应的板状体311和与密封盖板的下孔112形状相对应的柱状体312—体形 成,其纵向截面为T形。本例中,金属连接柱31由不锈钢制成。所述连接片32为金属镍制成 的条形片状体,连接片32上设有穿置连接柱31用的连接柱孔321。连接柱31的下端穿过连接 片32的连接柱孔321,并与连接片32相铆接。如图2所示,负极组件30的连接片32置于电池金 属壳20内,其与电池内芯的导电端子(图中未示出)相连接。负极组件30的连接柱31向上延 伸至所述密封盖板10外,其与密封盖板上的导电端子(图中未示出)相连接。如图2、图3所示,在所述负极组件30与密封盖板10之间设有一密封件40,密封件40为塑 料注塑形成的套状体,其包括通过注塑一体形成的纵向套体41、上密封盘42及横向的下密封 板43,其中上密封盘42设于套体41的近上端外侧,下密封板43设于套体41的下端部。更具体 地说,套体41的内、外径分别与负极组件的金属连接柱31的外径及密封盖板的通孔l 1的下孔 112的直径相对应。所述上密封盘42设于套体41近上端外侧,其外形是与密封盖板的通孔ll 的上孔lll相对应的椭圆形。上密封盘底部外表面与套体41的外表面的结合部设有凹槽421, 该凹槽用于嵌入密封盖板的止流环113。密封盘的侧壁与套体41之间形成密封用的环形槽422 ,所述下密封板43由套体41的下端向外侧延伸,形成长方形板状体。在下密封板一端下侧设 有两个沿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定位凸起431,两定位凸起间的距离与负极组件的金属连 接片32的宽度相对应。下密封板43的另一端设有下凸的定位凹槽432,在与所述定位凸起431 相对的下密封板43的另一侧设有与密封盖板的定位孔12对应的第二定位凸起433。如图2所示 ,所述密封件40用注塑机注塑成型于密封盖板10的通孔11内,使得密封件的密封盘42密封连 接于密封盖板通孔ll的上孔lll内,密封件的套体41与密封盖板通孔11的下孔112密封连接 ,密封件的下密封板43密封连接于密封盖板10的内侧,下密封板43上的第二定位凸起433嵌 入密封盖板下侧的定位孔12内,使下密封板43与密封盖板10相定位,同时,密封盖板的止流 环113与密封件的凹槽421形成密封连接。参阅图2,将负极组件的金属连接柱31通过外力,如压力机压入密封件的套体41,形成 密封的过盈配合,连接柱的板状体311嵌入密封盖板的上孔111内,连接柱的柱状体312的下 端与金属连接片32铆接固定。金属连接片32的一端定位于密封件的密封板43上的两定位凸起 431之间,金属连接片的另一端则插入密封板43的定位凹槽432内,使得金属连接片32不能在 其宽度方向移动,以防止与作为正极的电池金属壳20之间短路。藉此,通过密封件40与密封盖板10及负极组件30间的密封连接,可有效防止电池负极渗漏。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揭示,但是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发 明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
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负极密封装置,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负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一个密封盖板(10),其设于的电池金属壳(20)的敞口端; 一负极组件(30),其设在所述密封盖板(10)上,并由电池金属壳(20)内向上延伸至所述密封盖板(10)外; 一密 封件(40),其设于所述负极组件(30)与密封盖板(10)之间,使得负极组件(30)与密封盖板(10)形成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福远徐立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达利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