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898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管,包括一密封的壳体,该壳体包括一管体,该管体的一端形成一封口部,该管体由钛制成,该封口部内收容一支撑体,该支撑体由铜、铝、不锈钢、低碳钢、铁、镍、钨、钽、钼、铼或铌制成,既能使热管整体重量较轻,又可以防止该封口部在进行封口加工时其变形量过大而产生裂纹,从而影响热管的导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特别是涉及一种质量轻且具有较好封口效果的热管。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热管具有较快的传热速度,而广泛应用于具较大发热量的电子元件的 散热。现有的热管通常采用具有较高导热性的铜作为壳体,但随着多功能而又超薄型电子 产品的出现,对散热装置的性能及轻量化的要求也越发提高,采用具有较高导热性且质量 较轻的钛作为热管的壳体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然而,热管在进行封口时,需要将管口处 的内壁压扁至相互紧密接触的状态,以达到密封的效果,但由于钛的硬度较高,使用该种材 质作为壳体的热管在进行较大变形量的压扁加工时容易产生裂纹,从而导致管体内的真空 度及工作流体的泄漏,影响热管的导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质量较轻且具有较好封合效果的热管。一种热管,包括一密封的壳体,该壳体包括一管体,该管体的一端形成一封口部, 该管体由钛制成,该封口部内收容一支撑体,该支撑体由铜、铝、不锈钢、低碳钢、铁、镍、钨、 钽、钼、铼或铌制成。一种热管,包括一管体,该管体的一端形成为封口端,该管体形成为单层金属结构 并由钛制成,该封口端内设置一由另一金属制成的支撑体,使封口端形成为双层金属复合 结构。所述热管的管体由质量较轻的钛制成,使热管整体重量较轻。同时,该支撑体可由 材质硬度较小,且延展性较好的材料铜、铝、不锈钢、低碳钢、铁、镍、钨、钽、钼、铼或铌制成, 易于较大程度的变形加工,并支撑在该封口部的内部,可以防止该封口部在进行封口加工 时其变形量过大而产生裂纹,从而影响热管的导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热管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热管的纵向截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该热管10包括一密闭的壳体11,该壳体11内封装有适量的工 作流体(图未示),并于壳体11内壁面上设有毛细结构12。该壳体11包括一管体110及设于该管体110 —端内部的一支撑体120。该管体110为由质量较轻的钛制成。该管体110的横截面为圆形。该管体110包 括一圆柱状的本体111及形成于该本体111 一端的一缩管部112。该缩管部112包括与该3本体111连接的一渐缩部113、与该渐缩部113连接的一延伸部114及形成于该延伸部114 末端的一封口部115。该渐缩部115呈中空的圆台状,其外径由连接该本体110的一端向该 延伸部114所在的方向逐渐减小。该延伸部114由该渐缩部113外径较小的末端向外延伸, 且其外径不变。该封口部115包括由该延伸部114的末端向外呈相互靠近的上、下管壁。该支撑体120为一管体,其外形与该缩管部112的内表面相匹配。该支撑体120包 括与该缩管部112的渐缩部113对应的一定位部122、与该延伸部117对应的一连接部124 以及与该封口部115对应的一密封部126。该支撑体120收容于该管体110的缩管部112内。该定位部122呈锥形管状,其外 表面与该缩管部112的渐缩部113的内壁面紧密接触,并由该渐缩部113与本体111衔接 的位置延伸至该渐缩部113与延伸部114衔接的位置。该定位部122的设置,可以防止热 管10在未进行封口加工时,收容在该缩管部112内的支撑体120沿管体110的轴向滑动。 该连接部124与该定位部122的末端相连接,其外表面与该延伸部114的内壁面紧密接触。 该连接部124由该定位部122外径较小的末端延伸至该管体110的延伸部114与该封口部 115衔接的位置。该密封部126呈一压扁状,其外表面与该封口部115的上、下管壁紧密接 触。该密封部126包括由该连接部124的末端向外延伸且相互靠近至贴合的上、下管壁。该支撑体120由硬度较低,且延展性好的材料,如铜、铝、不锈钢、低碳钢、铁、镍、 钨、钽、钼、铼或铌制成,在该热管10封口时,即对该热管10的延伸部114的末端及设于其 内的连接部124的末端进行夹扁封合操作,以形成该管体110的封口部115及夹设于其内 的该支撑体120的密封部126时,该密封部126支撑在该封口部115内,防止该由钛制成的 封口部115变形量大而产生裂纹,同时,由于该支撑体120的材质硬度较小,且延展性较好, 方便进行变形量较大的夹扁封口操作,从而实现热管10的密封。本案中,该管体110形成为 单层金属结构并由钛制成,该管体110的封口端内设置一由另一金属制成的支撑体120,使 封口端形成为双层金属复合结构。由于钛的加工性能不佳,与现有技术的整个壳体均由钛 一体制造的热管相比,可以防止直接对钛管体进行较大程度的夹扁封口加工时产生裂纹, 从而导致壳体内的真空度及工作流体的泄漏,影响热管的导热性能。权利要求一种热管,包括一密封的壳体,该壳体包括一管体,该管体的一端形成一封口部,其特征在于该管体由钛制成,该封口部内收容一支撑体,该支撑体由铜、铝、不锈钢、低碳钢、铁、镍、钨、钽、钼、铼或铌制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于该封口部的位置形成一缩管部, 所述封口部形成在该缩管部的末端,该支撑体延伸至该缩管部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缩管部包括与该管体连接的一渐缩部 及与该渐缩部连接的一延伸部,该渐缩部的外径由该管体向外逐渐减小,该延伸部的外径 不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体包括与该缩管部的渐缩部对应的 一定位部、与该延伸部对应的一连接部以及与该封口部对应的一密封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的外表面与该渐缩部的内壁面相 接触,该连接部的外表面与该延伸部的内壁面相接触,该密封部的外表面与该封口部的内 壁面相接触。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封口部包括相互靠近的上、下管壁, 该密封部包括相互靠近至贴合的上、下管壁。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体为一管体。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热管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 毛细结构及填充于该壳体内的工作流体。9.一种热管,包括一管体,该管体的一端形成为封口端,其特征在于该管体形成为单 层金属结构并由钛制成,该封口端内设置一由另一金属制成的支撑体,使封口端形成为双 层金属复合结构。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体由铜、铝、不锈钢、低碳钢、铁、镍、 钨、钽、钼、铼或铌制成。全文摘要一种热管,包括一密封的壳体,该壳体包括一管体,该管体的一端形成一封口部,该管体由钛制成,该封口部内收容一支撑体,该支撑体由铜、铝、不锈钢、低碳钢、铁、镍、钨、钽、钼、铼或铌制成,既能使热管整体重量较轻,又可以防止该封口部在进行封口加工时其变形量过大而产生裂纹,从而影响热管的导热性能。文档编号F28F9/013GK101907412SQ20091030287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日专利技术者代升亮, 刘悦, 刘金朋, 吴声麟, 罗友梁 申请人: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包括一密封的壳体,该壳体包括一管体,该管体的一端形成一封口部,其特征在于:该管体由钛制成,该封口部内收容一支撑体,该支撑体由铜、铝、不锈钢、低碳钢、铁、镍、钨、钽、钼、铼或铌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朋刘悦代升亮吴声麟罗友梁
申请(专利权)人: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