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771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安装区,该发光二极管安装于该电路板上相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安装区上,发光二极管安装区的导热区设有一导热柱,该导热柱的两端分别与发光二极管与电路板的导热层热连接,发光二极管安装区的第一电极区与导热区的间距介于0.7毫米与1.45毫米之间,第二电极区与导热区的间距介于0.7毫米与1.45毫米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第一电极区及第二电极区与导热区的间距增加,导热柱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导热垫与电路板的导热层直接热连接。故,在不改变几何尺寸情况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及电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包括电路板及发光二极管,电路板的表面设置线路层,线路层上划分为若干发光二极管安装区,每一发光二极管安装区包括第一电极区、第二 电极区及导热区,发光二极管安装于电路板的线路层上。导热区的宽度影响整个发光二极 管照明装置的散热性能,导热区的宽度越大,则导热区与发光二极管的接触面积越大,进而 散热性能越好;另一方面,第一电极与导热区的间距及第二电极与导热区的间距影响整个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电气性能,第一电极与导热区的间距及第二电极与导热区的间距越 大则泄漏电流较少且放电火花现象较少。然,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趋向于紧凑结构化设计,导热区的宽度、电极与导热区的 间距成为相互制约的因素,即在不改变发光二极管安装区的几何尺寸情况下,如果导热区 的宽度越大则使得电极与导热区的间距越小,这会降低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电气性能; 反之,电极与导热区的间距越大则导热区的宽度越小,这会降低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散 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散热性能及较佳电气性能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及电路板,该电路板包括线路层、粘着层及导热层,粘着层设于线路层与导热层之间,线路层设置与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安装区,每一发光二极管安装区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区、第二电极区及导热区,第一电极区与第二电极区分布于导热区的两侧,该发光二极管安装于该电路板的发光二极管安装区上,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热区内设有导热柱,该导热柱贯穿电路板的线路层及粘着层,该导热柱的两端分别与发光二极管及电路板的导热层热连接,发光二极管安装区的第一电极区与导热区的间距介于0.7毫米与1.45毫米之间,第二电极区与导热区的间距介于0.7毫米与1.45毫米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及电路板,该电路板包括线路层、粘着层及导热层,粘着层设于线路层与导热层之间,线路层设置与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安装区,每一发光二极管安装区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区、第二电极区及导热区,第一电极区与第二电极区分布于导热区的两侧,该发光二极管安装于该电路板的发光二极管安装区上,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热区内设有导热柱,该导热柱贯穿电路板的线路层及粘着层,该导热柱的两端分别与发光二极管及电路板的导热层热连接,发光二极管安装区的第一电极区与导热区的间距介于0.7毫米与1.45毫米之间,第二电极区与导热区的间距介于0.7毫米与1.45毫米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热区的宽度与导热柱的 直径相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热区的宽度介于4.1毫米 与5. 6毫米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区的宽度介于0.7 毫米与0. 95毫米之间,第二电极区的宽度介于0. 7毫米与0. 95毫米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青海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