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风洞试验,尤其涉及一种大尺寸水下航行器风洞动导数试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为求解大尺寸水下航行器的操纵性方程,预报航行器的水下操纵性能,必须准确获取各项动导数系数,工程上通常采用强迫简谐运动测量试验获取。而现阶段,对于常规单艉桨的大尺寸水下航行器,需要利用多种不同的试验设施,开展不同类型的拘束测力试验,来获取运动方程中的各项动导数系数,试验繁琐,且常规水动力试验系统存在支撑干扰大、驱动负载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尺寸水下航行器风洞动导数试验装置及方法,以解决需要利用多种不同的试验设施,开展不同类型的拘束测力试验,来获取运动方程中的各项动导数系数,试验繁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大尺寸水下航行器风洞动导数试验装置,包括水下航行器模型、力矩测量装置、迎角调节机构与侧滑角调节机构,水下航行器模型为中空结构,力矩测量装置设置在水下航行器模型内,力矩测量装置包括沿水下航行器模型轴向从前到后依次相连的天平前锥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尺寸水下航行器风洞动导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航行器模型(2)、力矩测量装置(1)、迎角调节机构(4)与侧滑角调节机构(3),水下航行器模型(2)为中空结构,力矩测量装置(1)设置在水下航行器模型(2)内,力矩测量装置(1)包括沿水下航行器模型(2)轴向从前到后依次相连的天平前锥套(11)、力矩天平(12)、天平后锥套(13)、悬梁(14)和外套(15),天平前锥套(11)与水下航行器模型(2)相连,传动轴(16)转动设置在外套(15)上,高速马达(17)与外套(15)相连,传动轴(16)的一端与高速马达(17)的输出轴相连,传动轴(16)的另一端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尺寸水下航行器风洞动导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航行器模型(2)、力矩测量装置(1)、迎角调节机构(4)与侧滑角调节机构(3),水下航行器模型(2)为中空结构,力矩测量装置(1)设置在水下航行器模型(2)内,力矩测量装置(1)包括沿水下航行器模型(2)轴向从前到后依次相连的天平前锥套(11)、力矩天平(12)、天平后锥套(13)、悬梁(14)和外套(15),天平前锥套(11)与水下航行器模型(2)相连,传动轴(16)转动设置在外套(15)上,高速马达(17)与外套(15)相连,传动轴(16)的一端与高速马达(17)的输出轴相连,传动轴(16)的另一端延伸出水下航行器模型(2)的尾端,并与螺旋桨(21)相连,侧滑角调节机构(3)与迎角调节机构(4)的输出端相连,侧滑角调节机构(3)的输出端探入水下航行器模型(2)内,并与天平后锥套(13)相连,水下航行器模型(2)处于试验段(5)内迎气流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水下航行器风洞动导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侧滑角调节机构(3)包括主支杆(37)、转轴(35)和弯刀架(31),弯刀架(31)的一端设有竖向开设的安装孔,转轴(35)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的下端设有力矩电机(32),转轴(35)的下端与力矩电机(32)的输出轴相连,转轴(35)的上端与主支杆(37)的下端相连,主支杆(37)的上端为侧滑角调节机构(3)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尺寸水下航行器风洞动导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侧滑角调节机构(3)还包括辅助拉杆组件,所述辅助拉杆组件包括上管卡(312)、下管卡(311)、前拉杆(310)、后拉杆(38)、长度调节螺套(39)和后抱箍(36),上管卡(312)和下管卡(311)夹合在悬梁(14)的两侧,后抱箍(36)固定在主支杆(37)上,前拉杆(310)的一端与下管卡(311)铰接,后拉杆(38)的一端与后抱箍(36)铰接,前拉杆(310)的另一端和后拉杆(38)的另一端分别与长度调节螺套(39)的两端对应螺纹配合,所述辅助拉杆组件斜撑于主支杆(37)和悬梁(1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尺寸水下航行器风洞动导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悬梁(14)上沿长度方向加工有若干第一销孔(18),上管卡(312)和下管卡(311)上设有贯通的第二销孔,所述第二销孔和任意第一销孔(18)通过销钉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伟强,陈昊,卜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