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776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接机,它包括主体(1)、活塞(2)、压盖(3)和压模(4),所述压模(4)又包括上模(4.1)和下模(4.2),所述活塞(2)滑动配合在主体(1)下端的空腔内;所述压盖(3)上部的两侧设有与主体(1)上部的凹槽相配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条状凸体(3.1);所述压盖(3)滑动套合在主体(1)的上部;所述上模(4.1)滑动套合且周向限位在压盖(3)下端的凹槽内,所述下模(4.2)滑动套合且周向限位在活塞(2)上端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接机具有高度低,重量轻,安装、更换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施工设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压接机。技术背景在电力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导线、地线和电缆等长度有限,经常需要进行压接才 能达到所需的长度,此时就需要用压接机对导线、地线和电缆等进行压接以便达到所需的 长度。目前,现有的压接机一般包括主体、压盖、压模和活塞,所述压模又包括上模和下 模,所述活塞滑动配合在主体下端的空腔内,所述下模安装在活塞的上端,所述压盖转动套 合在主体的上部,也就是说压盖需从主体上部的一侧先套入再旋转一定角度后才能安装在 主体的上部,所述上模安装在压盖的下端。如图1所示,所述压盖设有一上一下固定连接的 手柄1-1和大致呈球形的旋入头2-2,所述旋入头2-2上部的边缘设有与主体上部的凹槽相 配的环状凸体,为方便将压盖装入主体的上部,所述环状凸体被设置在压盖上的两对称垂 直侧壁分割成两个对称的弧状凸体3-3。采用以上结构的压接机,存在着以下缺点一方面在压盖装入主体时,必须采用旋 入的方式才能将压盖装入主体的上部,安装不方便。另一方面上模需先安装在压盖的下端 后才能与压盖一起采用旋入的方式装入主体的上部,如果想更换压模,就必须卸下压盖才 能进行更换,非常麻烦。更重要的是,采用以上结构的压接机整体高度太高,重量过重。新型内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度低,重量轻,安装、更换方便的压 接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压接机它包括主体、活塞、压盖 和压模,所述压模又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活塞滑动配合在主体下端的空腔内;所述压盖上 部的两侧设有与主体上部的凹槽相配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条状凸体,所述压盖滑动套合在 主体的上部;所述上模滑动套合且周向限位在压盖下端的凹槽内,所述下模滑动套合且周 向限位在活塞上端的凹槽内。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方面压盖可直接 从主体的一侧滑动推入在主体的上部,也就是说压盖可以像抽屉一样从主体的上部推入或 抽出,安装非常方便。另一方面上模也可以像抽屉一样从压盖的下端推入或抽出,下模也可 以像抽屉一样从活塞的上端推入或抽出,安装或更换压模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压 接机的整体高度,减轻了压接机的整体重量。作为改进,所述条状凸体设有一高一低相对的两垂直侧壁,较低的垂直侧壁与压 盖相连,一方面两垂直侧壁使压盖从主体上部套入或抽出更加顺畅、方便,另一方面设置一 高一低的两垂直侧壁且较低的垂直侧壁与压盖相连,在压接过程中,使压盖更可靠的限位 在主体的上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的下部还设有减压单向阀,所述减压单向阀上设有上端与主体的上腔相连通,下端与主体的下腔相连通的通道,一方面在活塞向上运动并带动 压模进行压接时,单向减压阀起单向阀的作用,执行截止动作,有效的保障了主体的下腔充 满超高压液压油,使超高压液压油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并带动压模进行压接,另一方面在活 塞向下运动进行回位时,单向减压阀起减压阀的作用,有效保障了注入在主体的上腔保持 在一定的低压状态下,有效避免了设置在活塞上的密封圈不因主体的上腔的压力过高被挤 入活塞与主体之间的空隙而受损或变形过大,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压接机的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已在
技术介绍
中说明,故 在具体实施例中不再提及)。图2是本技术压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压接机的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如图1所示1_1、手柄,2-2、旋入头,3-3、弧状凸体。如图2至图4所示1、主体,1. 1、上腔,1.2、下腔,2、活塞,2. 1、上活塞,2. 2、下活 塞,3、压盖,3. 1、条状凸体,4、压模,4. 1、上模,4. 1. 1、第一凹槽,4. 2、下模,4. 2. 1、第二凹 槽,5、减压单向阀,5. 1、通道,6、端盖,7、挡板手柄,8、第一快速接头,9、第二快速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压接机,它包括主体1、活塞2、压盖3、压模4、端 盖6和挡板手柄7,所述压模4又包括上模4. 1和下模4. 2。所述活塞2包括一上一下设置 的上活塞2. 1和下活塞2. 2,所述下活塞2. 2的直径大于上活塞2. 1的直径,所述活塞2滑 动配合在主体1下端的空腔内。所述端盖6也安装在主体1下端的空腔内,所述端盖6的 下端面与主体1的下端面齐平。所述下活塞2. 2与主体1之间留有用来注油的上腔1. 2,所 述下活塞2. 2与端盖6之间留有用来注油的下腔1. 3。所述挡板手柄7为两个,一个铰接在 主体1上部的左前侧,另一个铰接在主体1的右后侧(参见图2)。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压盖3上部的两侧设有与主体1上部的凹槽相配且沿 宽度方向延伸的条状凸体3. 1,所述条状凸体3. 1设有一高一低相对的两垂直侧壁,较低的 垂直侧壁与压盖3相连,所述压盖3滑动套合在主体1的上部。所述上模4. 1下端的两侧 设有与压盖3相配且起限位作用的第一凹槽4. 1. 1,所述上模4. 1滑动套合且周向限位在压 盖3下端的凹槽内。所述下模4. 2上端的两侧设有与活塞2相配且起限位作用的第二凹槽 4. 2. 1,所述下模4. 2滑动套合且周向限位在活塞2上端的凹槽内。所述活塞2的下部还设有减压单向阀5 ;所述减压单向阀5上设有上端与主体1的 上腔1. 2相连通,下端与主体1的下腔1. 3相连通的通道5. 1。 所述上腔1. 2与第一快速接头8相连,所述第一快速接头8与超高压泵站相连,所 述下腔1. 3与第二快速接头9相连,所述第二快速接头9与超高压泵站相连,此为现有技 术,故不在此详述。 在压接机处于工作或空闲状态时,转动两个挡板手柄7,使两个挡板手柄7 —前一后挡住压盖3,迫使压盖3不能前后移动。需要进行压接时,先将其中一个挡板手柄7转动一下,使压盖3从压接机的一侧推 出,待压盖3与主体1分开后,在活塞2上推入下模4. 2,同时也在压盖3上推入上模4. 1, 再把被压接的设备放入主体1中,然后将已装好上模4. 1的压盖3 —起推入主体1中。待 装好定位后将挡板手柄7恢复原位,挡住压盖3。此时启动超高压泵站,超高压液压油开始 注入下腔1. 3中。在超高压液压油的作用下,减压单向阀5的钢珠将通道5. 1堵住(参见 图4),此时减压单向阀5起单向阀的作用,执行截止动作。与此同时,活塞2在超高压液压 油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进行压接动作。待压接完成后,超高压液压油开始注入上腔1. 2中。 在超高压液压油的作用下,活塞2开始向下移动,实行回位动作。当超高压液压油的油压高 出减压单向阀5设置的压力时,在超高压液压油的作用下,减压单向阀5的钢珠向下移动, 通道5. 1被连通(参见图4),超高压液压油从上腔1. 2流向下腔1. 3,减压单向阀5起减压 阀的作用。这样通过减压单向阀5使上腔1. 2始终保持在一定的低压状态下,有效避免了 设置在下活塞2. 2上的密封圈不因上腔1. 2的压力过高被挤入活塞2与主体1之间的空隙 而受损或变形过大,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也保障了压接机的无故障压接。以上仅就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最佳方案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 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接机,它包括主体(1)、活塞(2)、压盖(3)和压模(4),所述压模(4)又包括上模(4.1)和下模(4.2),所述活塞(2)滑动配合在主体(1)下端的空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3)上部的两侧设有与主体(1)上部的凹槽相配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条状凸体(3.1);所述压盖(3)滑动套合在主体(1)的上部;所述上模(4.1)滑动套合且周向限位在压盖(3)下端的凹槽内,所述下模(4.2)滑动套合且周向限位在活塞(2)上端的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铁生陈家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方电力机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