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氰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2286 阅读:7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碱洗塔、碱液循环槽、真空循环槽、文氏管、碱液循环泵和真空循环泵,其中,碱洗塔下侧设有废气入口,碱洗塔底部与碱液循环槽顶部连通,碱洗塔上侧通过碱液循环泵与碱液循环槽下侧连通,碱洗塔、碱液循环槽、循环泵形成一个循环回路;碱洗塔顶部与文氏管上端连通;真空循环槽顶部与文氏管底端连通,真空循环槽下侧通过真空循环泵与文氏管上端连通;所述连通均为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操作流程简单,含氰废气在两次与烧碱溶液混合后被充分吸收。与现有技术中的间歇操作相比,吸收率大大增加,且减少了烧碱消耗量,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含氰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苯乙腈试验装置中,对产生的含氰废气的后处理为:依次通过多个烧碱储槽逐级吸收,存在吸收率较低、处理量小、碱液消耗量大等问题。随着现在新建装置产品量的大大增大,需处理废气量也大大增加,对废气吸收率要求增高,为减少占地空间,需改善原有处理装置及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氰废气处理装置,其废水处理量大,对氰化氢气体的吸收更完全、更安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含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碱洗塔、碱液循环槽、真空循环槽、文氏管、碱液循环泵和真空循环泵,其中,碱洗塔下侧设有废气入口,碱洗塔底部与碱液循环槽顶部连通,碱洗塔上侧通过碱液循环泵与碱液循环槽下侧连通,碱洗塔、碱液循环槽、碱液循环泵形成一个循环回路;碱洗塔顶部与文氏管上端连通;真空循环槽顶部与文氏管底端连通,真空循环槽下侧通过真空循环泵与文氏管上端连通;所述连通均为管路连通。所述连通各结构的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工作时,其流程为:含氰化氢废气自碱洗塔下侧的废气入口进入碱洗塔,同时,启动碱液循环泵,碱液循环槽中的碱液从碱洗塔上侧喷淋下来,含氰化氢的废气与自上而下喷淋下来的的烧碱溶液充分混合反应后被吸收,吸收后,进入碱液循环槽。残留的微量尾气从碱洗塔顶部排出进入文式管,同时,真空循环槽中的碱液通过真空循环泵的作用也进入文氏管,残留的微量尾气在文氏管中与真空循环槽中的碱液充分混合后再次被吸收,吸收后,进入真空循环槽。碱液循环槽和真空循环槽中循环吸收产生的氰化钠溶液达到生产所需浓度后返回作原料使用。本技术的操作流程简单,含氰废气在两次与烧碱溶液混合后被充分吸收。与现有技术中的间歇操作相比,吸收率大大增加,且减少了烧碱消耗量,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应用本技术的装置,可解决烧碱消耗量大、废气处理量小、吸收率低等问题,对苯乙腈废气回收处理是很好的解决方案。本技术的装置安全性高,废气处理量大,更便于氰化钠的回收利用,在日后扩建改建项目中也可以得到广泛的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工艺流程图。-->其中,1、碱洗塔;2、碱液循环槽;3、真空循环槽;4、文氏管;5、碱液循环泵;6、废气入口;7、控制阀;8、真空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含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碱洗塔1、碱液循环槽2、真空循环槽3、文氏管4、碱液循环泵5和真空循环泵8,如图1所示,其中,碱洗塔1下侧设有废气入口6,碱洗塔1底部与碱液循环槽2顶部连通,碱洗塔1上侧通过碱液循环泵5与碱液循环槽2下侧连通,碱洗塔1、碱液循环槽2、碱液循环泵5形成一个循环回路;碱洗塔1顶部与文氏管4上端连通;真空循环槽3顶部与文氏管4底端连通,真空循环槽3下侧通过真空循环泵8与文氏管4上端连通;所述连通均为管路连通。所述连通各结构的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7。所述碱液循环泵和真空循环泵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装置。工作时,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含氰化氢废气自碱洗塔下侧的废气入口6进入碱洗塔1,同时,启动碱液循环泵5,碱液循环槽2中的碱液从碱洗塔1上侧喷淋下来,含氰化氢的废气与自上而下喷淋下来的的烧碱溶液充分混合反应后被吸收,吸收后,进入碱液循环槽2。残留的微量尾气从碱洗塔1顶部排出进入文式管4,同时,真空循环槽3中的碱液通过真空循环泵8的作用也进入文氏管4,残留的微量尾气在文氏管4中与真空循环槽3中的碱液充分混合后再次被吸收,吸收后,进入真空循环槽3。碱液循环槽2和真空循环槽3中循环吸收产生的氰化钠溶液达到生产所需浓度后返回作原料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氰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碱洗塔、碱液循环槽、真空循环槽、文氏管、碱液循环泵和真空循环泵,其中,碱洗塔下侧设有废气入口,碱洗塔底部与碱液循环槽顶部连通,碱洗塔上侧通过碱液循环泵与碱液循环槽下侧连通,碱洗塔、碱液循环槽、碱液循环泵形成一个循环回路;碱洗塔顶部与文氏管上端连通;真空循环槽顶部与文氏管底端连通,真空循环槽下侧通过真空循环泵与文氏管上端连通;所述连通均为管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氰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碱洗塔、碱液循环槽、真空循环槽、文氏管、碱液循环泵和真空循环泵,其中,碱洗塔下侧设有废气入口,碱洗塔底部与碱液循环槽顶部连通,碱洗塔上侧通过碱液循环泵与碱液循环槽下侧连通,碱洗塔、碱液循环槽、碱液循环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李方臣牛军谢培建杨贵新李冬梅李明霞吴宪清闫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市鲁西化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