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缘封严结构、涡轮结构及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1611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缘封严结构、涡轮结构及航空发动机,轮缘封严结构,包括:涡轮静盘和涡轮静盘;第一封严部沿轴向朝向涡轮动盘的一侧延伸且形成第一封严腔,第二封严部沿轴向朝向涡轮静盘的一侧延伸且形成第二封严腔,第二封严腔设有第一封严凸环,第一封严凸环的端部与第一封严腔的第二环比形成一级封严,第一封严腔的第二环壁设有第二封严凸环,第二封严凸环的端部与第二封严凸环的第一环壁形成二级封严,第一封严腔的第一环壁与第二封严腔的第三环壁沿径向相互交叠设置以形成三级封严,通过在轮缘处形成多级封严,从而对涡轮盘外缘的密封效果,以阻止燃气入侵,减小发动机动能损失,提高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轮缘封严结构、涡轮结构及航空发动机


技术介绍

1、由于涡轮长期工作在高温和高速旋转的条件下,要承受很高的热应力以及离心应力,因此需要对涡轮的动盘进行重点保护。冷气从内部通道到达静盘后,一部分用来阻止高温主流气体进入盘腔,实现封严冷气。如果封严冷气不足,会导致主流高温燃气由轮缘封严进入发动机内,使发动机的寿命大大降低,每一种特定的轮缘封严结构均存在理论最小封严流量,当实际流量大于等于理论最小封严流量时,封严有效,可阻止燃气倒灌盘腔,当实际流量小于理论最小封严流量时,主流高温燃气会倒灌盘腔。

2、主流燃气通过轮缘封严进入盘腔内的现象称之为燃气入侵或者燃气的倒灌。然而通入冷气量过多则会导致发动机流动损失增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降低了现有轮缘封严结构所需理论最小封严流量高,通常设计中实际封严流量大于理论最小封严流量,如果实际封严流量小于理论最小封严流量,则高温燃气容易从轮缘封严进入发动机内部盘腔,导致轮盘寿命降低甚至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缘封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缘封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严腔(13)、所述第二封严腔(23)和所述第三封严腔(33)围合呈S型封严通道,所述第一封严凸环(24)和所述第二封严凸环(14)均设于所述封严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缘封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沿轴向之间的间隙形成冷气通道,所述第三封严腔(33)与所述冷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封严腔(33)通过所述第一封严凸环(24)与所述第二封严腔(23)连通,所述第二封严腔(23)通过所述第二封严凸环(14)与所述第一封严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缘封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缘封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严腔(13)、所述第二封严腔(23)和所述第三封严腔(33)围合呈s型封严通道,所述第一封严凸环(24)和所述第二封严凸环(14)均设于所述封严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缘封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沿轴向之间的间隙形成冷气通道,所述第三封严腔(33)与所述冷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封严腔(33)通过所述第一封严凸环(24)与所述第二封严腔(23)连通,所述第二封严腔(23)通过所述第二封严凸环(14)与所述第一封严腔(1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缘封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壁(131)与所述第三环壁(231)的径向间距为1-2mm,且沿径向投影方向,所述第一环壁(131)与所述第三环壁(231)具有重叠量,重叠量为1-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缘封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严凸环(14)的端部与所述第三环壁(231)之间的径向间隙为1-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远森周志翔叶大海李洋罗翔郝旭生邬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