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互感器一次导体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0197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一次导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改变了电流互感器一次导电杆与接线片的连接方式,通过接线夹与导电杆的夹持和电接触面的镀锡处理,可靠保证了电接触面积,降低了接触电阻,保证了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出头部位的温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流互感器一次导体连接装置(一)
-本技术是一种电流互感器一次导体多匝串联的导电杆与一次导体的连 接装置,属于高压电气设备。(二)
技术介绍
根据《GB1208-2006电流互感器》国家标准要求,电流互感器在使用时各 部位温升不能超过规定值。对于一次绕组为U型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 一次 绕组出头的温升是要控制的重点。现有的螺纹压接方式在额定一次电流较大的 情况下,无法可靠保证接触面积,温升限值无法很好保证。(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为很好的保证电流互感器在大电流情况下的温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 接线夹与导电杆夹接的连接装置,能有效的增大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以 降低产品的温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导电杆的螺纹与压接用的螺母去掉,增 加了接线夹。接线夹带夹口一端与导电杆连接,形成导电杆与接线夹间的柱面 接触;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接线片进行连接,形成接线夹与接线片间的平面接触。 柱面接触与平面接触增大了各导电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因电流密度太大 引起的发热。各导电部件电接触面采用镀锡处理,减小了接触电阻,降低了因 接触电阻引起的发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柱面接触及平面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减 小了接触面的电流密度,通过镀锡减小了接触电阻,使电流互感器一次出头温 升控制在很好的范围内。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简图。 图2是接线夹。3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中l是导电杆,2是接线夹,3是接线片,4是连接片,5是一次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片对本使用新型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安装做进一步说明。在图2中接线夹(3)材质为紫铜,整体铸造成形,平面及夹口处的孔通过钻工序完成。平面部分的电接触面通过铣工序达到需要的粗糙度。夹口部分 在预先铸造出的圆孔的基础上,通过车工序达到需要的粗糙度,通过铣工序形 成夹口。加工过程的重点是保证各电接触面的粗糙度及夹口部位合适的开口大 小。加工完成后整个零件进行镀锡处理。在图1中接线夹(2)带夹口一端与导电杆(1)连接,形成导电杆(1) 与接线夹(2)间的柱面接触;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接线片(3)进行连接,形成接线夹(2)与接线片(3)间的平面接触。 一次导体(5)分2匝,共4个出头,在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串联时的电流路径为电流由一侧导电杆(1)流入,经接线夹(2)、接线片(2)流入一次导体(5),再由对应的同匝另一出头流出, 经过接线片(4)、接线夹(2)、导电杆(1),经外部连接片(4)、导电杆(1)、 接线夹(2)、接线片(3),流入另一匝一次导体(5),再由对应同匝另一出头 流出,经接线片(3)、接线夹(2)由另一侧导电杆(1)流出,实现两匝一次 导体(5)的串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互感器一次导体连接装置,主要由导电杆、接线夹、接线片、连接片组成,其特征是接线夹带夹口一端与导电杆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接线片进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流互感器一次导体连接装置,主要由导电杆、接线夹、接线片、连接片组成,其特征是接线夹带夹口一端与导电杆连接,另一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风张逢春袁刚潘滨苏本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开互感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