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转移衍生物清除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34915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转移衍生物清除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捕获柱、静脉导管、留置针和蠕动泵;所述清除系统以留置针、静脉导管、捕获柱、蠕动泵、静脉导管、留置针的顺序依次连接;所述捕获柱内填充免疫吸附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清除系统通过建立体外循环支路将外周血引出体外,流经填充有免疫吸附剂的捕获柱,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肿瘤外泌体(TDEs)等促转移衍生物与免疫吸附剂特异性结合而被滞留在捕获柱内,实现全身高效清除促转移衍生物,抑制其在远端器官的分布,减少肿瘤转移的几率;同时,被捕获的循环肿瘤细胞和肿瘤外泌体等促转移衍生物被洗脱收集,为肿瘤诊断、检测提供代表性的样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涉及一种促转移衍生物清除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约90%的癌症相关死亡是由癌症转移造成的,并且治疗效果不佳。血行转移是最主要的转移方式。循环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脱落进入外周血循环,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并浸润到远处器官形成转移。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与癌症的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外泌体(一种由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小囊泡,大小为30-150nm)也是启动肿瘤转移的元凶。肿瘤外泌体作为信使,被原发肿瘤送入血液循环,并到达特定的远端器官,甚至在循环肿瘤细胞到达之前就为其定植准备了转移前生态位。“种子土壤”假说描述了循环肿瘤细胞(种子)在转移前生态位(土壤)中定植以促进肿瘤的转移。肿瘤外泌体就像肥料一样,使土壤(转移前生态位)变得肥沃,有利于种子(循环肿瘤细胞)的生长。早期的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和肿瘤外泌体具有亲器官性,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特定的远端器官并形成转移。不幸的是,接受过传统抗肿瘤治疗的肿瘤患者,如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由于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和肿瘤外泌体的增加,仍有很大的肿瘤转移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促转移衍生物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捕获柱、静脉导管、留置针和蠕动泵;所述清除系统以留置针、静脉导管、捕获柱、蠕动泵、静脉导管、留置针的顺序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转移衍生物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吸附剂的表面或者内部嵌合特异性结合促转移衍生物的配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转移衍生物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为肿瘤特异性的抗体、多肽、核酸适配体或小分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小分子为透明质酸或凝集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转移衍生物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吸附剂的载体材质为琼脂糖、聚苯乙烯-二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转移衍生物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捕获柱、静脉导管、留置针和蠕动泵;所述清除系统以留置针、静脉导管、捕获柱、蠕动泵、静脉导管、留置针的顺序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转移衍生物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吸附剂的表面或者内部嵌合特异性结合促转移衍生物的配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转移衍生物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为肿瘤特异性的抗体、多肽、核酸适配体或小分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小分子为透明质酸或凝集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转移衍生物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吸附剂的载体材质为琼脂糖、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聚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纤维素、甲壳素或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琼脂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促转移衍生物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吸附剂按照以下方法制备:以琼脂糖凝胶微球为载体,使用环氧氯丙烷环氧化琼脂糖凝胶微球,在碳酸盐缓冲液中,利用配体分子的氨基或者巯基与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实现偶联,制得所述免疫吸附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转移衍生物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虎林孙应罗俊邢磊周天娇王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